第117章 青山南的地(1/2)
等若娘背着东西晃晃悠悠到家,发现一向在家温书,不怎么往外跑的老五远远就在路边站着,一副四处张望的模样。
等见着人了,很大声地朝着家里喊了一声:“是娘,娘回来了。”
若娘可从没听过老五这么大声说话。
“做甚?”若娘看到隔壁张家的大门都打开了。
“娘,您这一天都去哪了?也没说一声。”老三满头大汗地跑出来,见着人就念叨。
老四跟着,也是直勾勾地看着她。
“娘,不回家!”
他们在后院给豇豆搭爬架,回来就发现娘不见了!
老三全村都转了一圈,都没找到人。
他们还以为娘出事儿呢。
若娘皱着眉想了一会,她好像确实忘记跟他们说一声了。
“去镇上把凉粉方子卖了,顺道给你们买了笔墨。”若娘顺手将背篓给了老五。
“回家再说。”
“娘,刚刚来金大哥把青山南二十亩的地契送过来了。”
“这么快?”
“也好,那今日休息一下,明日去翻地。”不知道张景彦有没有弄到砒霜。
若娘回了趟屋,将银子放起来,让老三把稻种搬出来晒。
按照春日里的法子一步步教他们。
张景彦回来时,就看到几个人在院子里用齿耙翻种子。
将军先屈指敲了敲门:“云氏。”
若娘回头,看到张景彦笔直地站在门槛外,后面好像还跟着人。
“将军,请进。”
若娘引着人坐到石凳上,等着张景彦开口。
张景彦说话一向言简意赅,先说了青山南除了给她的二十亩,另外的八十亩他全都买下来了。
以后就让退回来的这些将士小兵跟她学着种。
先介绍了站在最前面的高壮汉子,原先军里的一位千户,名叫张得发。
年四十五,有妻周氏,两子一女。
两子都已成亲生子,如今在上谷关镇守。
幺女张银花,年仅十二,是张得发的老来女,自小就跟着张得发练些拳脚功夫。
今日也跟着一起来了,上前就给若娘行了个抱拳礼,动作干净利索,若娘含笑应了。
剩下的都是张景彦安排了一起照料八十亩地的村里人。
若娘认了一圈人,十五个人里,有两个是她认识的,正是刚刚镇上书塾前讨饭的瘦猴和断臂小伙子。
来的人中健全的不多,所以也好分辨。
若娘看了一遍之后就可以叫全所有人的名字了。
被叫到名字的人,都很惊讶地看着她。
除了将军和这些处熟了的人,还没有人第一次见面就叫全他们名字的呢。
若娘不知道他们的想法,认人是她从前闺阁必学的。
有这么一出,算是阴差阳错的让大家知道将军让他们跟着的大娘,是有些本事的。
“这位是云氏,以后你们迁过来许家村,她会教大家怎么种粮食,上谷关的将士们,今年冬季能不能吃饱饭,就靠大家了。”
张景彦说完,对着人群深鞠了一躬。
“将军!”除了云家人,其他人全都单膝跪地,齐声喊着将军。
“云氏,拜托了!”张景彦直起身,深深看了云氏一眼。
“将军客气了。”
若娘欠了欠身,上谷关的将士有这样的将军是他们之幸。
“现在大家都一起去看看地吧,由云夫...云大娘给你们分派。”张景彦挑选的没有年纪超过三十的,年纪小一些,云氏更好驱使。
叫云大娘也算合适。
张景彦领着人去认地,统共一百亩地可不是一块小地方,靠着他们这些人,根本干不完。
她看张景彦在前面走,快走两步,跟上他的步伐:“将军,村里的安置房屋还没有建好,这么多人你打算怎么安排?”
张景彦看她额间有汗,放缓了脚步:“我担心赶不上晚稻的种植,看村里动作慢,就让他们先过来了,这两日去翻地,下稻种,空闲了就帮村里人建屋子,能快上很多。”
张景彦在军里待久了,行事利索,村里人磨磨唧唧的,他心里多少有些着急。
一行人要先穿过青山的边角,才能到达南边,张景彦边走边看,不时对着许来金吩咐几句:“把这条路上的杂草树枝都清了,两边都拦起来。”
转头又对着若娘,语气严肃:“平日里要是去地里,不要一个人去,多叫些人,山里野兽多,不安全。”
若娘也在四处看,闻言点了点头:“知道了。”
其余人交换个眼神,一言不发地跟在后面。
“到了。”穿过往南的独木桥,便到了一大片空地上。
草木横生,比若娘还高出一大截。
张景彦看若娘若无其事地踮着脚尖看,眼底带笑,往前走到一块半人高的石
等见着人了,很大声地朝着家里喊了一声:“是娘,娘回来了。”
若娘可从没听过老五这么大声说话。
“做甚?”若娘看到隔壁张家的大门都打开了。
“娘,您这一天都去哪了?也没说一声。”老三满头大汗地跑出来,见着人就念叨。
老四跟着,也是直勾勾地看着她。
“娘,不回家!”
他们在后院给豇豆搭爬架,回来就发现娘不见了!
老三全村都转了一圈,都没找到人。
他们还以为娘出事儿呢。
若娘皱着眉想了一会,她好像确实忘记跟他们说一声了。
“去镇上把凉粉方子卖了,顺道给你们买了笔墨。”若娘顺手将背篓给了老五。
“回家再说。”
“娘,刚刚来金大哥把青山南二十亩的地契送过来了。”
“这么快?”
“也好,那今日休息一下,明日去翻地。”不知道张景彦有没有弄到砒霜。
若娘回了趟屋,将银子放起来,让老三把稻种搬出来晒。
按照春日里的法子一步步教他们。
张景彦回来时,就看到几个人在院子里用齿耙翻种子。
将军先屈指敲了敲门:“云氏。”
若娘回头,看到张景彦笔直地站在门槛外,后面好像还跟着人。
“将军,请进。”
若娘引着人坐到石凳上,等着张景彦开口。
张景彦说话一向言简意赅,先说了青山南除了给她的二十亩,另外的八十亩他全都买下来了。
以后就让退回来的这些将士小兵跟她学着种。
先介绍了站在最前面的高壮汉子,原先军里的一位千户,名叫张得发。
年四十五,有妻周氏,两子一女。
两子都已成亲生子,如今在上谷关镇守。
幺女张银花,年仅十二,是张得发的老来女,自小就跟着张得发练些拳脚功夫。
今日也跟着一起来了,上前就给若娘行了个抱拳礼,动作干净利索,若娘含笑应了。
剩下的都是张景彦安排了一起照料八十亩地的村里人。
若娘认了一圈人,十五个人里,有两个是她认识的,正是刚刚镇上书塾前讨饭的瘦猴和断臂小伙子。
来的人中健全的不多,所以也好分辨。
若娘看了一遍之后就可以叫全所有人的名字了。
被叫到名字的人,都很惊讶地看着她。
除了将军和这些处熟了的人,还没有人第一次见面就叫全他们名字的呢。
若娘不知道他们的想法,认人是她从前闺阁必学的。
有这么一出,算是阴差阳错的让大家知道将军让他们跟着的大娘,是有些本事的。
“这位是云氏,以后你们迁过来许家村,她会教大家怎么种粮食,上谷关的将士们,今年冬季能不能吃饱饭,就靠大家了。”
张景彦说完,对着人群深鞠了一躬。
“将军!”除了云家人,其他人全都单膝跪地,齐声喊着将军。
“云氏,拜托了!”张景彦直起身,深深看了云氏一眼。
“将军客气了。”
若娘欠了欠身,上谷关的将士有这样的将军是他们之幸。
“现在大家都一起去看看地吧,由云夫...云大娘给你们分派。”张景彦挑选的没有年纪超过三十的,年纪小一些,云氏更好驱使。
叫云大娘也算合适。
张景彦领着人去认地,统共一百亩地可不是一块小地方,靠着他们这些人,根本干不完。
她看张景彦在前面走,快走两步,跟上他的步伐:“将军,村里的安置房屋还没有建好,这么多人你打算怎么安排?”
张景彦看她额间有汗,放缓了脚步:“我担心赶不上晚稻的种植,看村里动作慢,就让他们先过来了,这两日去翻地,下稻种,空闲了就帮村里人建屋子,能快上很多。”
张景彦在军里待久了,行事利索,村里人磨磨唧唧的,他心里多少有些着急。
一行人要先穿过青山的边角,才能到达南边,张景彦边走边看,不时对着许来金吩咐几句:“把这条路上的杂草树枝都清了,两边都拦起来。”
转头又对着若娘,语气严肃:“平日里要是去地里,不要一个人去,多叫些人,山里野兽多,不安全。”
若娘也在四处看,闻言点了点头:“知道了。”
其余人交换个眼神,一言不发地跟在后面。
“到了。”穿过往南的独木桥,便到了一大片空地上。
草木横生,比若娘还高出一大截。
张景彦看若娘若无其事地踮着脚尖看,眼底带笑,往前走到一块半人高的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