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西域篇(一)(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十九世纪末。美国南北战争时都是主力装备,其实火炮的发展,几百年来变化都不大。使用了定装弹药包,每分钟的射速可以达到4~5发。即便是散弹的覆盖面积也可以达到三百米左右,数不清的鸟蛋大小的弹丸,朝着纳乌卡尔军兜头罩了过去。

    每时每刻都有游牧骑兵被打翻摔落在地,同时还有战马翻滚。但是敌人还是太多了,强悍的他们硬顶着伤害接近了方阵。

    此时后方无数的铁链绷直,地下无数的三角形铁架被拉起,它们连成一片上边有尖锐的金属尖刺,形成了无数的拒马。一些来不及控制速度的骑兵,便硬生生撞在上面,连人带马被刺穿。

    安西军的炮车开始后撤,然后无数的构件被组装在一起。这些炮车居然变成了一堵防御墙。安西军正面的四个大方阵,在敌军的冲击中坚若磐石。

    无法突破的游牧骑兵,开始向阵型的侧翼包抄。大方阵之间间隔在45米左右,小方阵之间相隔28~30米。敌人纷纷的涌入了这些并不宽敞的通道,里面的距离很窄,最多只能六七骑并行。而且他们并不能做到居高临下的射击,军阵内的安西军,可是对方反而可以轻松的对他们进行瞄准射击。

    安西军士兵们手持一种样式奇特的连发弩箭,射速极快,看似短小的弩矢却可以穿透锁子甲,即便是四镜甲上的板甲片也防不住。更要命的是,他们算见识到了中原特有的对骑兵武器“钩镰枪”。钩镰枪是在枪头锋刃上有一个倒钩的长枪,枪头上尖锐,其下部有侧向突出之倒钩,钩尖内曲。 钩镰枪的枪头和普通长枪一样,起到刺杀作用,侧面的倒钩则既可以用来砍杀敌人,也可以钩住敌人,有效防止敌人奔逃。钩虽然起到辅助杀敌效果,但是也具有防止枪尖刺入过深的作用。长达五米多的钩镰枪让游牧骑兵无法接近车阵,他们只能向中间汇集更加的拥挤。安西军士兵就像打靶子一样,把他们一一进行射杀。

    当然这些游牧骑兵的惨状,远在本阵的埃米尔沙溢贾尼并不知道。他只看到前方的游牧骑兵已经深入到了敌人的阵中,两翼的骑兵也在向敌人的后阵蔓延。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开始推动汗国的正规军缓步向前。打算必要的时候出动重骑兵,一击定胜负。

    重骑兵就是在步兵或者轻骑发现敌人缺口,弱点,或者敌人快撑不住了,阵型出现混乱的时候。重骑兵一般不会有很多,像他率领两万多人,能有二百多重骑兵就已经非常奢侈了。

    重骑兵有几种比较好用的用法,非常知名的就是猪突了,倒三角冲锋直接撕开敌人的阵型。当然,屁股后面一定是跟着轻骑兵的。因为重骑不好掉头,最多冲一两个来回就不行了,所以需要其它兵种保护。

    沙溢贾尼觉得自己已经占据了上风,而且这些汗国精锐的披甲率也不低,完全可以当做重骑兵的用来冲阵。即便损失会非常的大,如果能够缴获敌人的武器装备,那么自己的实力会更加的强大。他的部队前进的很慢,同时也是在保持战马的体力。

    安西军本阵又发布了新的命令,随着令旗的举起,从各个阵列当中居然腾空飞起无数的火箭。没错,是真正意义上的“火箭”。这是从明军原本的“百虎齐奔箭”,改进而来的一种武器。与明军箭杆旁绑着一个推进用的火药筒不同,结构更近似于后世的火箭弹。较粗的箭杆内部放置推进火药,在前方的战斗部里还添有爆炸药,或者燃烧药进行二次伤害。不过为了安全保存,这些都是在临战前才进行安装的。由于这些火箭较为笨拙,所以发射装置是较为宽大的发射架。

    由于预先计算好的距离,这批火箭弹属于一次性发射。从阵列前方二百米~六百米的距离内,进行隔断性射击。

    很不幸,沙溢贾尼刚好把他的精锐部队,带到了这一片区域。当他看到天空中密密麻麻的火雨落下的时候,他是无比震惊的!三百部发射车,共计三万枚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就这么兜头盖了下来。由于发射的时间问题,并不是同一时间落地的。

    他就眼睁睁看到一枚火箭,从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的头顶射入。粗大的箭矢直接穿透了人和战马,更可怕的是还发生了爆炸,一片火焰将那个骑兵吞噬。这样的场景,在各处都有上演。

    沙溢贾尼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他发现越靠前受到的攻击越少。他立刻催动战马,呼和着命令所有骑兵向前冲,离开这一片被火箭覆盖的区域。他的选择是对的,但命令却不是那容易传达的。虽然火箭中大部分都是爆炸药,部分装填火油的仍然将前方的路烧成片片火海。马匹造成的混乱,冲撞踩踏带来的伤害更为巨大。

    他们并没有吝啬马力,好不容易来到较为安全的区域。此地距离安西军阵列也只有一百四余米,沙溢贾尼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不是需要暂时撤回去?还没有来得及进行伤亡统计,就在这时令布哈拉军队没有预料的情况又发生了。

    敌人的火炮居然又开火了,这一次火炮喷出了长长的火焰,而伴随着的是无数细小的铁钉。尽管开炮的频率并不统一,但是它们喷洒出的铁钉横扫了敌军的队伍。无数敌人惨叫着倒地,距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