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马介甫》6(1/1)
万石沉默不语,眼神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他突然拿起刀,毫不犹豫地割下了妻子大腿上的一块肉,那肉块大如手掌,被狠狠地掷在了地上。
鲜血染红了地面,触目惊心。
正当他准备再次下刀时,他的妻子发出了凄厉的哀鸣,恳求他手下留情。
万石仿佛被某种执念驱使,对她的哀求置若罔闻,再次举起了刀。
家中的其他人见状,惊恐万分,纷纷涌来,用尽全力将万石拉出了房间。
此时,马介甫见状迅速上前,紧紧抓住万石的手臂,用温暖的话语和坚定的眼神安慰着他。
尽管马介甫的安慰,让万石的怒气稍有平息,但他仍多次想要挣脱束缚,继续那疯狂的举动。
马介甫深知万石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耐心地劝阻着他,直到药力逐渐消散,万石才如梦初醒,瘫坐在地上,眼神空洞。
马介甫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他语重心长地对万石说:
“兄弟,别灰心。”
“男人应有的刚强与尊严,就看你这一次能否振作起来。
“你妻子之所以会如此霸道,并非一朝一夕的原因,而是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果。”
“就好比一个人昨天死去,今天重生,必须从此刻开始,彻底摒弃过去,迎接新生。”
“如果你再一次退缩,那就真的无可救药了。”
在马介甫的鼓励下,万石鼓起勇气,再次走进房间探望妻子。
此时的妻子,早已吓得浑身颤抖,心中充满了恐惧。
她勉强在丫鬟的搀扶下站起来,准备以膝行走的方式迎接丈夫。
万石见状,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制止了妻子的举动,让她坐下。
从房间出来后,万石将情况告诉了马介甫,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马介甫认为,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他准备离开时,万石父子极力挽留,希望他能多留几日。
马介甫微笑着说:
“我这次是顺道来看望你们,正好有东海之行。”
“等我回来时,我们再相聚吧。”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万石的妻子在调养下逐渐康复,她开始以更加恭敬的态度对待丈夫,仿佛真的开始了新生。
万石的妻子逐渐发现,丈夫并非她想象中的那样强大与不可侵犯。
她开始试探性地挑战他的底线,从最初的玩笑到后来的嘲讽,再到最后的辱骂,万石妻子的旧态逐渐显露无遗。
万石无法忍受这种变化,他选择了在夜晚悄悄逃离,来到了河南,成为了一名道士的弟子,以此来逃避现实。
而万石的儿子,因为害怕母亲的责难,也不敢去寻找父亲。
一年多后,马介甫再次来到万石家,得知了这一切。
他愤怒地责备万石没有坚持到底,辜负了他的期望。
随后,他立即叫来了万石的儿子,将他放在驴背上,驱车(马车)离去,决定亲自教导这个孩子,让他学会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马介甫的离去,让乡人们对万石更加不屑。
在随后的学使考核中,万石因其妻品行恶劣而被除名。
又过了四五年,一场大火将万石的家化为灰烬,连累了邻居。
村民们将他告到了官府,繁重的罚款让他本就拮据的家境雪上加霜。
最终,万石的家产被耗尽,连容身之所都没有。
附近的村民都对他避之不及,没有人愿意收留他。
万石的妻子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也遭到了尹氏兄弟的疏远与拒绝。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万石不得不将妾室卖给了一个富贵人家,带着妻子南渡谋生。
当他们到达河南边境时,盘缠已经用尽。
万石的妻子不愿再跟着他受苦,开始吵闹着要改嫁。
恰好此时,一个单身屠夫用三百钱把她买去。
万石,从一个试图通过极端手段改变妻子态度的男子,到最后落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
他的悲剧在于,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根源,也没有坚持马介甫给予的正确方向。……
他突然拿起刀,毫不犹豫地割下了妻子大腿上的一块肉,那肉块大如手掌,被狠狠地掷在了地上。
鲜血染红了地面,触目惊心。
正当他准备再次下刀时,他的妻子发出了凄厉的哀鸣,恳求他手下留情。
万石仿佛被某种执念驱使,对她的哀求置若罔闻,再次举起了刀。
家中的其他人见状,惊恐万分,纷纷涌来,用尽全力将万石拉出了房间。
此时,马介甫见状迅速上前,紧紧抓住万石的手臂,用温暖的话语和坚定的眼神安慰着他。
尽管马介甫的安慰,让万石的怒气稍有平息,但他仍多次想要挣脱束缚,继续那疯狂的举动。
马介甫深知万石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耐心地劝阻着他,直到药力逐渐消散,万石才如梦初醒,瘫坐在地上,眼神空洞。
马介甫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他语重心长地对万石说:
“兄弟,别灰心。”
“男人应有的刚强与尊严,就看你这一次能否振作起来。
“你妻子之所以会如此霸道,并非一朝一夕的原因,而是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果。”
“就好比一个人昨天死去,今天重生,必须从此刻开始,彻底摒弃过去,迎接新生。”
“如果你再一次退缩,那就真的无可救药了。”
在马介甫的鼓励下,万石鼓起勇气,再次走进房间探望妻子。
此时的妻子,早已吓得浑身颤抖,心中充满了恐惧。
她勉强在丫鬟的搀扶下站起来,准备以膝行走的方式迎接丈夫。
万石见状,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制止了妻子的举动,让她坐下。
从房间出来后,万石将情况告诉了马介甫,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马介甫认为,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他准备离开时,万石父子极力挽留,希望他能多留几日。
马介甫微笑着说:
“我这次是顺道来看望你们,正好有东海之行。”
“等我回来时,我们再相聚吧。”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万石的妻子在调养下逐渐康复,她开始以更加恭敬的态度对待丈夫,仿佛真的开始了新生。
万石的妻子逐渐发现,丈夫并非她想象中的那样强大与不可侵犯。
她开始试探性地挑战他的底线,从最初的玩笑到后来的嘲讽,再到最后的辱骂,万石妻子的旧态逐渐显露无遗。
万石无法忍受这种变化,他选择了在夜晚悄悄逃离,来到了河南,成为了一名道士的弟子,以此来逃避现实。
而万石的儿子,因为害怕母亲的责难,也不敢去寻找父亲。
一年多后,马介甫再次来到万石家,得知了这一切。
他愤怒地责备万石没有坚持到底,辜负了他的期望。
随后,他立即叫来了万石的儿子,将他放在驴背上,驱车(马车)离去,决定亲自教导这个孩子,让他学会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马介甫的离去,让乡人们对万石更加不屑。
在随后的学使考核中,万石因其妻品行恶劣而被除名。
又过了四五年,一场大火将万石的家化为灰烬,连累了邻居。
村民们将他告到了官府,繁重的罚款让他本就拮据的家境雪上加霜。
最终,万石的家产被耗尽,连容身之所都没有。
附近的村民都对他避之不及,没有人愿意收留他。
万石的妻子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也遭到了尹氏兄弟的疏远与拒绝。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万石不得不将妾室卖给了一个富贵人家,带着妻子南渡谋生。
当他们到达河南边境时,盘缠已经用尽。
万石的妻子不愿再跟着他受苦,开始吵闹着要改嫁。
恰好此时,一个单身屠夫用三百钱把她买去。
万石,从一个试图通过极端手段改变妻子态度的男子,到最后落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
他的悲剧在于,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根源,也没有坚持马介甫给予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