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目标是司礼监太监。回家真好。(2/4)
,做什么都井井有条,可见内心极其激动。
陈青竹含笑看着她:
“不必兴师动众,如今天还没亮,叫大家继续休息。”
“对啊,慧云姑姑,我和娘亲不饿也不累,你们休息吧。”蓉娘也跟着道。
然而,此时整个院子所有人都起来了,哪里肯去休息。
“观主,天都快亮了,您出关这么大的喜事,谁还睡得着啊!”
“对啊,观主,好久没见您,我们都很想念您,就让我们为您做点什么吧!”
众坤道你一言我一语,都目光热切地看着陈青竹,不肯去继续睡。
盛情难却,陈青竹也只好依了她们。
让蓉娘带着人回她的房间打扫屋子,陈青竹再次去了一趟观外。
提着马车上用藤条包裹成三堆的十九个酒坛子回到了禅房,用御物术将它们全部放回了存储财物的地窖中。
没多久,厨房那边便送了沐浴洗漱的热水过来。
待两人洗漱完,热腾腾香喷喷的早饭也送到了桌上。
蓉娘跟着陈青竹风餐露宿好几个月,在外头一切都从简,好久没得到如此周到的照顾。
喝着软糯鲜香的粥,不由得享受地眯起大眼睛,小大人似地叹道:
“回家真好呀!”
陈青竹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
先前蓉娘还因为要回来了,不能再单独和她相处而有些失落。
如今受到观中弟子们的热情迎接,又重新高兴起来,她倒也放心了。
吃完饭,慧云和慧静一起来向陈青竹汇报了她离开这段时间观里的情况。
这个冬天,天气很冷,慧静那边的慈幼堂,又收容了上百个大小孤儿。
再加上开春后陆续收容的,如今总人数已经有七百余人。
扩容过的慈幼堂,也已经再次满员。
不过,有那些收容来的无家可归的被拐妇人,再加上堂中的大孩子们,照顾人手还是十分充足的。
“你们去把那些被拐的妇人接回来了?”
陈青竹有些诧异。
慧静连忙道:
“她们都很听话,做事也勤快……”
慧云也请罪:
“还请观主恕罪,此事上我们自作主张了!”
陈青竹有些无奈,温声道:
“好了,这么紧张做什么,本观主是想夸你们做得好。”
“有余力多收容些无家可归的妇孺无可厚非,又不是白养闲人。”
两人这才露出放松的笑颜。
慧静道:
“那属下找个时间把人领来您看看?”
陈青竹摆了摆手:
“不必,我下午去一趟慈幼堂。”
虽说修炼要紧,但慈幼堂的妇孺都已经收到麾下了,还是得亲自去看看他们才放心。
慧云也紧跟着汇报了观中的信众发展情况。
陈青竹走后,观里又先后拓展了十八位因病上门的信众。
其中,南都城的勋爵官员三人,周边州府的官员七人,富商八人。
若论权势,肯定比不上定国公和兵部尚书,但数量众多,且十分虔诚。
当然,有观主留下的仙露和养生室,这些人很难不虔诚。
也正因为有这些信众,观主离开的半年时间里,几乎没有人来闹事挑衅。
说完这些,慧云又向她交了账册。
除了开销,她离开的这半年,慈航观总共入账了价值三万多两的供品。
她临走前留下的两万两金银,也还有好几千两没用完。
验看了账册,收了供品,吃过午饭,陈青竹便去了慈幼堂。
得知观主要来,孩子们欢喜又期盼。
背着自己照顾的弟弟妹妹们,早早就等在了慈幼堂进门处的院落里。
陈青竹一踏足院子里,便看到满院子的小童,一个个都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然后齐刷刷地作揖,脆生生地喊“恭迎观主”。
陈青竹一眼扫过去,除了极个别,其他孩子都脸上长了肉,脸色红润,精神活泛,身上的衣物头发也都很干净。
她朝那几个有些怯生生又比较瘦弱的孩子走去,柔声问:
“你们几个,是什么时候来慈幼堂的?”
几个孩子好一会儿才敢答话。
几乎都是最近十天左右才被收容进来的。
“近来过得如何?若有人欺负你们,可以告诉我,我能为你们做主。”
听到这话,几个孩子连忙摇头,结结巴巴道:
“观……观主,没人欺负我们!哥哥姐姐和姑姑们都很好!吃的穿的住的也都很好!”
陈青竹仔细分辨了他们的神色,倒是没有撒谎,只是跟她说话有些紧张,于是这才放心了。
又去看那被解救回来的三十多个妇人,便见其中一个十分干练的女子正满脸惊讶地望着她。
陈青竹含笑看着她:
“不必兴师动众,如今天还没亮,叫大家继续休息。”
“对啊,慧云姑姑,我和娘亲不饿也不累,你们休息吧。”蓉娘也跟着道。
然而,此时整个院子所有人都起来了,哪里肯去休息。
“观主,天都快亮了,您出关这么大的喜事,谁还睡得着啊!”
“对啊,观主,好久没见您,我们都很想念您,就让我们为您做点什么吧!”
众坤道你一言我一语,都目光热切地看着陈青竹,不肯去继续睡。
盛情难却,陈青竹也只好依了她们。
让蓉娘带着人回她的房间打扫屋子,陈青竹再次去了一趟观外。
提着马车上用藤条包裹成三堆的十九个酒坛子回到了禅房,用御物术将它们全部放回了存储财物的地窖中。
没多久,厨房那边便送了沐浴洗漱的热水过来。
待两人洗漱完,热腾腾香喷喷的早饭也送到了桌上。
蓉娘跟着陈青竹风餐露宿好几个月,在外头一切都从简,好久没得到如此周到的照顾。
喝着软糯鲜香的粥,不由得享受地眯起大眼睛,小大人似地叹道:
“回家真好呀!”
陈青竹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
先前蓉娘还因为要回来了,不能再单独和她相处而有些失落。
如今受到观中弟子们的热情迎接,又重新高兴起来,她倒也放心了。
吃完饭,慧云和慧静一起来向陈青竹汇报了她离开这段时间观里的情况。
这个冬天,天气很冷,慧静那边的慈幼堂,又收容了上百个大小孤儿。
再加上开春后陆续收容的,如今总人数已经有七百余人。
扩容过的慈幼堂,也已经再次满员。
不过,有那些收容来的无家可归的被拐妇人,再加上堂中的大孩子们,照顾人手还是十分充足的。
“你们去把那些被拐的妇人接回来了?”
陈青竹有些诧异。
慧静连忙道:
“她们都很听话,做事也勤快……”
慧云也请罪:
“还请观主恕罪,此事上我们自作主张了!”
陈青竹有些无奈,温声道:
“好了,这么紧张做什么,本观主是想夸你们做得好。”
“有余力多收容些无家可归的妇孺无可厚非,又不是白养闲人。”
两人这才露出放松的笑颜。
慧静道:
“那属下找个时间把人领来您看看?”
陈青竹摆了摆手:
“不必,我下午去一趟慈幼堂。”
虽说修炼要紧,但慈幼堂的妇孺都已经收到麾下了,还是得亲自去看看他们才放心。
慧云也紧跟着汇报了观中的信众发展情况。
陈青竹走后,观里又先后拓展了十八位因病上门的信众。
其中,南都城的勋爵官员三人,周边州府的官员七人,富商八人。
若论权势,肯定比不上定国公和兵部尚书,但数量众多,且十分虔诚。
当然,有观主留下的仙露和养生室,这些人很难不虔诚。
也正因为有这些信众,观主离开的半年时间里,几乎没有人来闹事挑衅。
说完这些,慧云又向她交了账册。
除了开销,她离开的这半年,慈航观总共入账了价值三万多两的供品。
她临走前留下的两万两金银,也还有好几千两没用完。
验看了账册,收了供品,吃过午饭,陈青竹便去了慈幼堂。
得知观主要来,孩子们欢喜又期盼。
背着自己照顾的弟弟妹妹们,早早就等在了慈幼堂进门处的院落里。
陈青竹一踏足院子里,便看到满院子的小童,一个个都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然后齐刷刷地作揖,脆生生地喊“恭迎观主”。
陈青竹一眼扫过去,除了极个别,其他孩子都脸上长了肉,脸色红润,精神活泛,身上的衣物头发也都很干净。
她朝那几个有些怯生生又比较瘦弱的孩子走去,柔声问:
“你们几个,是什么时候来慈幼堂的?”
几个孩子好一会儿才敢答话。
几乎都是最近十天左右才被收容进来的。
“近来过得如何?若有人欺负你们,可以告诉我,我能为你们做主。”
听到这话,几个孩子连忙摇头,结结巴巴道:
“观……观主,没人欺负我们!哥哥姐姐和姑姑们都很好!吃的穿的住的也都很好!”
陈青竹仔细分辨了他们的神色,倒是没有撒谎,只是跟她说话有些紧张,于是这才放心了。
又去看那被解救回来的三十多个妇人,便见其中一个十分干练的女子正满脸惊讶地望着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