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是对神尊威名的挑战,也是机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去年陈青竹没有对外扩张。

    分田地完成后,她便吩咐内阁兑现军户与老兵退伍的政令,为他们发放退伍银,分田地。

    让军中的老弱病残解甲归田后,又进行了新兵的招募与操练。

    除此之外,还对治下十二个府的山匪,水匪,市井的拐子,恶霸都进行了清理。

    这既锻炼了军队的战斗能力,也让治下百姓能生活得更加安全。

    文官武官们都很忙,一直忙到了年底。

    张六手下的情报人员,重点主要在治下十二府,以及监督中都凤阳的动向。

    其余的精力,也用来精训现有成员,并且进行了小幅度的扩招。

    十月的时候,才陆续从一些闽省商人那里得知,闽省从去年五六月开始,一直陆续有城镇遭到倭寇劫掠。

    十月倭汛时节,则遭到了更大规模的劫掠。

    张六也是犹豫再三,才将这一发现汇报给了陈青竹。

    虽然从他市侩的为人处事经验来看,其实他应该粉饰太平。

    毕竟神尊都说了已经肃清所有倭寇,如今又有倭寇肆虐,岂不是打神尊的脸。

    可跟着陈青竹这么久,他的心态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他活动于民间,对于治下百姓军户们,生活有多大改变是看在眼里的。

    他也是穷苦军户出身,他知道这有多可贵。

    在他穷困潦倒,饿死了两个兄弟的童年,也曾不止一次期望过,庙里的神佛能来拯救他们。

    如今,他小时候的愿望实现了。

    他比谁都清楚,这样的改变是怎样实现的。

    不仅是有神尊的强力支持,也离不开下面每一个官员吏员以及士兵的努力。

    他作为维系着这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的一份子,若是因为私心退缩,就会有无数百姓继续如他小时候一样遭难。

    而且,他跟随神尊这几年,也觉得神尊不会是那样狭隘的人。

    果然,神尊没有任何介怀的意思,只让他派人去调查证实。

    如今两个多月过去,前往闽省的情报人员回来了。

    他们分头走遍了闽省各府,详细探访了所有被倭寇袭击过的地方。

    “神尊,据下面的人禀报,去年闽省沿海四府均遭到了袭击。但这次被袭的不是村镇,而是县府和繁华些的大镇。”

    “那些倭寇并不劫掠粮食,也不掳掠奴隶,只对大户下手,攻破他们的家以后,便用残忍手段逼问钱财藏匿之地,倒是和以往的倭寇行事作风有大不相同。”

    以往的倭寇,是见什么抢什么,很爱杀人放火。

    如今这些倭寇,却是完全求财,连人口都不要了。

    这说明什么?

    只能说明他们或许没有固定的居所,不需要种植粮食,也不敢带着过多的人口去暴露自己的行踪。

    陈青竹陷入沉思。

    难道真是她在剿倭的时候漏掉了一部分势力?

    从这些倭寇的袭击的时间来看,漏掉的可不止一股倭寇势力,且从当地百姓的回忆来看,这些人数量不少。

    她先前明明在海上来回横竖把所有有人的岛屿都扫了个遍,怎么会漏掉这么多人?

    这无疑是对渡厄神尊威名的挑战。

    但这同样伴随着机遇。

    只要她能解决剩下这些倭寇,好好运作一番,反而能助力她吃下闽省。

    打定主意,陈青竹便吩咐道:

    “张六,你去郑元乃处调两千兵马,再去海上探访一番,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把这些漏网之鱼给挖出来!”

    “是!”

    张六领命而去。

    两个月后,前往海上调查的人还没回来,京城的严家却给陈青竹送了一份情报。

    严戎在传讯符中说,永安帝找到了大魏先祖留下的藏宝,一下子就从捉襟见肘变得阔绰起来。

    不仅给了后宫妃嫔诸多赏赐,还借给国库一百万两银子。

    陈青竹原本也没有多想这件事。

    毕竟,开国皇帝或那些开创盛世的皇帝,给后代留下一笔不菲的银钱,让他们在危难时救济,倒也很正常。

    她并没打算打这笔钱的主意,毕竟人不会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

    她上次搬空内帑,必然会让永安帝对内帑严防死守。

    甚至,如果是她,还会故意放出消息设下陷阱。

    她如今也不缺钱,完全没必要为此涉险。

    时间进入五月,很快又要到倭寇们登陆的时间了。

    海上探查的人已经回来,却依旧没有找到倭寇的踪迹。

    这让陈青竹有些头疼。

    看来是没有一招鲜吃遍天下的好事了。

    她上次属于突然出手,这才能让倭寇们毫无防备地在短时间内被她找到老巢,全部剿灭。

    如今剩下这些倭寇,肯定都已经知道她做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