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神游故国]阿波哈姆 其三(下)(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诸公!”

    “可曾记得我当年献七星刀,而刺董贼之事乎!”

    我起身举杯,朗声发问。

    刚才喝了些酒,我确实也有了几分醉意,所以在这个时机添加这句话,应该算是曹操回忆峥嵘岁月、想听马屁,肯定不算崩人设。

    现在历史时空已经明确,我违背原本的故事情节去添加这一句话,目的就是想确定这个“三国故事”,讲的究竟是史实,还是演义故事了。

    要区别这个很简单,因为历史上的曹操是没有过“献刀刺董卓”这一壮举的,这个故事是演义中创作的故事情节。

    “丞相忠义勇烈,天日可表!”

    “只身入虎穴,孤胆刺奸邪,丞相真乃神人也!”

    “而今董贼已除,江南将定,丞相之功,光被四表!”

    “大汉得丞相,正如久旱而逢甘霖,此天幸也!”

    ……

    众臣闻言,纷纷对“我”的义勇之举大加赞誉,一些文采不错的文官还结合曹操机智掩饰、借马出逃的事迹,慷慨陈词吟诗作对。

    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应该是演义世界,不是真实历史。

    而且从众人说话行事、衣着打扮来看,应该是电视剧版的《三国演义》。

    “我自起兵以来,平贼寇、灭群雄,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仅江南耳。今有雄师百万,更赖诸公效力,何患东吴不灭,大功不成?”

    “待到收复江南之日,天下清平无事之时,当与诸公共享富贵,以乐太平!”

    我大笑离席,擎杯在手环顾四周,回忆着曹操的英姿和文艺作品中的台词,慷慨激昂地发表了“重耍讲话”。

    众将听了果然大喜,纷纷起身举酒,齐声呐喊:

    “愿早奏凯歌!”

    “我等终身皆赖丞相福荫!”

    耳听得楼台之上众将高呼,水寨士兵也纷纷举戈呐喊“早奏凯歌”,一时间群情激昂,士气大振。

    看着如此多的军士齐声呼喊,火把照耀得夜色如同明日,不知道是不是酒精的作用,我竟真的产生了一种逐鹿天下的雄壮之情。

    与众将共同举杯,最后一杯酒下肚,我隐隐觉得有些不妙。

    我好像真的醉了。

    不过醉不醉也无所谓了,气氛都到这了。

    孤,横扫中原,痛击异族。兵锋所向,刘琮拜服。百万兵甲,千里舳舻。荡平江南,天堑通途……

    孤就是天命所归,就是万民之主!

    他日一统天下之时,践祚登极,也未尝不可!

    再想到黄盖诈降已经为我所知,江东鼠辈指日可破,我更是哈哈大笑:

    “可笑江东鼠辈不识天时,竟敢以卵击石!”

    “今幸有投降之人,成其心腹之患,此乃天助我也!”

    当下有荀攸荀公达闻言劝谏,要我慎言,恐怕泄露军机,被我大笑拂回。

    众人暗暗皱眉,只以为丞相得意忘形,又安知我早已尽知孙刘之计策?

    我举起袍袖,伸手一招,果然见天空之中群鸦飞舞、蔽月遮天,喑哑不止。

    我知道这是“横槊赋诗”的剧情了。

    “取槊,取酒来。”

    “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气也!”

    “此时此刻,上有皓月当空,下有江波荡漾,此情此景,感慨系之~我当作歌,尔等和之!”

    我登台斟酒,横槊傲立,便令师勖奏乐、群臣唱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一首《短歌行》唱完,我见群臣俯首,果有天下归心之象,不由更加得意。

    当即招来师勖,问他我《短歌行》歌词如何。

    “丞相之歌词,词义深邃,合于音韵,文采洋溢,精妙非常……”

    没等他说完,我便打断他的话头:“哎,不要一味赞誉,可直率斧正其谬误之处~”

    师勖闻言沉默,不敢胡说。

    我嘿嘿奸笑:“但讲无妨。我向来闻过则喜~”

    “丞相果然要我直言不讳?”

    师勖还是不放心。

    我说:“那自然。”

    听闻此言,师勖才敢再说:“丞相歌词,虽然文采盖世,只是……”

    “只是雅悦应该中正和平典雅纯正。可是短歌之内有不祥之言。”

    顿了一下,师勖又接着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这几句既不符合雅乐规范,也大不吉利。眼下南征在即,大军临战之时,出此不祥之言,有损军威。”

    听他说到“不符合雅乐规范”,我便心中不喜。

    曹操一代枭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