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刘邦出山反秦(2/3)
还是萧何花花肠子多。”
曹参在旁边敲边鼓。
县令望着二人道:“二位,谁适合当“替死鬼”呢?”
萧何与曹参异口同声道:“非酒徒刘邦莫属。”
县令一皱眉道:“刘邦藏进了芒砀山,谁能找到他呢?”
“大人,我早就物色好了人选,这事非刘邦的连襟樊哙不可。”萧何急忙道。
原来刘邦喜欢吃樊哙的狗肉,为了赊账,刘邦动员老丈人把小姨子吕媭许配给了樊哙。
萧何的意思是,刘邦藏身之地,吕雉肯定知道,也一定不会瞒着樊哙两口子。
还真让萧何猜对了,吕雉时不时上山给刘邦送好吃的。
第1次吕雉找到刘邦时,刘邦感到很惊讶,说我藏的这么严实,你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吕雉说:“每次进山找你,就发现芒砀山上空有紫气升起,跟着紫气就能找到你。”
吕雉这话可信度有多大?大家去品。
列位,这是吕雉神化刘邦的表演。有这样的好老婆,刘邦不成功都难。
长话短说,樊哙就找到了刘邦,把萧何交代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还没等刘邦说话,樊哙表示只要你领头造反,我樊哙算一个。
刘邦没有急着表态,他在思考问题。
造反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弄不好,脑袋就得搬家。
别看刘邦平时大大咧咧,事关掉脑袋的事,不慎重不行。
他转而一想,不造反,总藏在山里哪天是头呢?
只有推翻秦朝,我这死罪也就免了。
刘邦赫然开朗了。
谁也别说谁高尚,谁也别说谁胆小胆大,造反这事没有不慎重的。
纵观历史,不到万不得已,没人轻易去造反。
陈胜吴广就是例子,没有大雨冲断道路,没有误期当斩这一说,陈胜吴广决不会造反。
但凡老百姓有一口饭吃都不造反。
刘邦对樊哙说,这事就定了,我收拾一下,后天带手下下山去县衙报到,商量一下造反事宜,你回复一声就是了。
到了第三天,按照约定,刘邦带着手下30号人往县城赶。
到了城前,一行人突然发现城门紧闭。
正疑惑间,城门开了一条缝,萧何和曹参跑了出来。
刘邦急忙迎了上去。
萧何气喘吁吁道:“情况有变,县令反悔了!关闭城门要对我俩下手。”
“萧何,慢慢说,怎么回事?”刘邦急切问道。
“县令想杀我俩,说勾结你要夺他的权。我俩贿赂看门人,这才逃了出来。”萧何道。
随后他把城里情况仔细说了一遍。
刘邦听罢怒火中烧,大骂县令是胆小鬼。
萧何道:“邦哥,息怒!我有一计,可兵不血刃撞开城门。”
说着,萧何拿笔在手,沙沙点点写了几行字。
刘邦一看上面写着:“陈胜义军势如破竹,如今县令不以苍生为念。
假如惹下义军屠城,将血流成河,为城里百姓着想,为今之计。
只有杀县令保城中百姓一条路可走,万望城中民众顺应潮流为盼。年、月、日。”
萧何示意刘邦用箭把纸条射进城。
刘邦恍然大悟,心中暗暗佩服萧何有谋略,这是攻心为上的计策。
刘邦把纸条绑在箭杆上,开弓搭箭,“嗖”的一声,羽箭飞进了城。
城里县令正在布置任务,他万万没料到危险正一步步向他逼近。
城外,刘邦的狐朋狗友,听说刘邦要带头反秦,比如周勃、卢绾、王凌等人都来捧场。
一传十,十传百,半天的功夫,刘邦身边聚集了上百人。
众人静等飞箭传书的结果。
一天过去了,城中没有动静。刘邦的耐心一点点在耗尽。
第二天傍晚,城头“咕噜噜”扔下了一个东西,萧何近前一看,血糊糊是颗人头。
再仔细一看,是县令的脑袋。
紧接着城门大开,有人挥手招呼刘邦他们进城。
城中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沛县监狱看守长任敖看到了那张纸条,没错,就是保护吕雉不受侮辱的那个狱卒,刘邦的好朋友。
他得知刘邦要造反,是县令反悔关闭了城门。
出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想法,任敖联系夏侯婴,就是那个为县令赶大车的夏侯婴,二人联手杀死了县令,开城门迎进了刘邦等人。
公元前209年8月14日中午,众人为谁做起义总指挥展开了讨论。
刘邦的意思是萧何、曹参有谋略,二人做领导最合适。
萧何、曹参则极力推脱,说我们不懂打仗,出出主意还凑合。
反正大家相互推脱。
萧何、曹参真不是客气,实则是不敢当领头羊。
小吏从来不会
曹参在旁边敲边鼓。
县令望着二人道:“二位,谁适合当“替死鬼”呢?”
萧何与曹参异口同声道:“非酒徒刘邦莫属。”
县令一皱眉道:“刘邦藏进了芒砀山,谁能找到他呢?”
“大人,我早就物色好了人选,这事非刘邦的连襟樊哙不可。”萧何急忙道。
原来刘邦喜欢吃樊哙的狗肉,为了赊账,刘邦动员老丈人把小姨子吕媭许配给了樊哙。
萧何的意思是,刘邦藏身之地,吕雉肯定知道,也一定不会瞒着樊哙两口子。
还真让萧何猜对了,吕雉时不时上山给刘邦送好吃的。
第1次吕雉找到刘邦时,刘邦感到很惊讶,说我藏的这么严实,你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吕雉说:“每次进山找你,就发现芒砀山上空有紫气升起,跟着紫气就能找到你。”
吕雉这话可信度有多大?大家去品。
列位,这是吕雉神化刘邦的表演。有这样的好老婆,刘邦不成功都难。
长话短说,樊哙就找到了刘邦,把萧何交代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还没等刘邦说话,樊哙表示只要你领头造反,我樊哙算一个。
刘邦没有急着表态,他在思考问题。
造反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弄不好,脑袋就得搬家。
别看刘邦平时大大咧咧,事关掉脑袋的事,不慎重不行。
他转而一想,不造反,总藏在山里哪天是头呢?
只有推翻秦朝,我这死罪也就免了。
刘邦赫然开朗了。
谁也别说谁高尚,谁也别说谁胆小胆大,造反这事没有不慎重的。
纵观历史,不到万不得已,没人轻易去造反。
陈胜吴广就是例子,没有大雨冲断道路,没有误期当斩这一说,陈胜吴广决不会造反。
但凡老百姓有一口饭吃都不造反。
刘邦对樊哙说,这事就定了,我收拾一下,后天带手下下山去县衙报到,商量一下造反事宜,你回复一声就是了。
到了第三天,按照约定,刘邦带着手下30号人往县城赶。
到了城前,一行人突然发现城门紧闭。
正疑惑间,城门开了一条缝,萧何和曹参跑了出来。
刘邦急忙迎了上去。
萧何气喘吁吁道:“情况有变,县令反悔了!关闭城门要对我俩下手。”
“萧何,慢慢说,怎么回事?”刘邦急切问道。
“县令想杀我俩,说勾结你要夺他的权。我俩贿赂看门人,这才逃了出来。”萧何道。
随后他把城里情况仔细说了一遍。
刘邦听罢怒火中烧,大骂县令是胆小鬼。
萧何道:“邦哥,息怒!我有一计,可兵不血刃撞开城门。”
说着,萧何拿笔在手,沙沙点点写了几行字。
刘邦一看上面写着:“陈胜义军势如破竹,如今县令不以苍生为念。
假如惹下义军屠城,将血流成河,为城里百姓着想,为今之计。
只有杀县令保城中百姓一条路可走,万望城中民众顺应潮流为盼。年、月、日。”
萧何示意刘邦用箭把纸条射进城。
刘邦恍然大悟,心中暗暗佩服萧何有谋略,这是攻心为上的计策。
刘邦把纸条绑在箭杆上,开弓搭箭,“嗖”的一声,羽箭飞进了城。
城里县令正在布置任务,他万万没料到危险正一步步向他逼近。
城外,刘邦的狐朋狗友,听说刘邦要带头反秦,比如周勃、卢绾、王凌等人都来捧场。
一传十,十传百,半天的功夫,刘邦身边聚集了上百人。
众人静等飞箭传书的结果。
一天过去了,城中没有动静。刘邦的耐心一点点在耗尽。
第二天傍晚,城头“咕噜噜”扔下了一个东西,萧何近前一看,血糊糊是颗人头。
再仔细一看,是县令的脑袋。
紧接着城门大开,有人挥手招呼刘邦他们进城。
城中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沛县监狱看守长任敖看到了那张纸条,没错,就是保护吕雉不受侮辱的那个狱卒,刘邦的好朋友。
他得知刘邦要造反,是县令反悔关闭了城门。
出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想法,任敖联系夏侯婴,就是那个为县令赶大车的夏侯婴,二人联手杀死了县令,开城门迎进了刘邦等人。
公元前209年8月14日中午,众人为谁做起义总指挥展开了讨论。
刘邦的意思是萧何、曹参有谋略,二人做领导最合适。
萧何、曹参则极力推脱,说我们不懂打仗,出出主意还凑合。
反正大家相互推脱。
萧何、曹参真不是客气,实则是不敢当领头羊。
小吏从来不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