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秦末六国复活记(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县令不知是计,打开大门,田单兄弟以及跟随田氏兄弟的一班年轻人,“呼啦啦”围住了县令及衙役。

    此刻县令强装镇定道:“大胆刁民!还不跪下,莫非想造反吗?”

    “老子就是要造反,你能咋滴?”

    田单话落刀落,一刀砍死了县令,然后聚集人马投奔了陈胜。

    之后田单带义军夺取齐国故地,自立为齐王,堂弟田荣为相国,自此齐国复国成功。

    ……

    第二个复国的是楚国,项梁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新楚怀王,至此楚国复活。

    第三个复国的魏国。

    陈胜称楚王后,派手下大将周市去攻打魏地。

    攻下魏地后,当地的老百姓都劝说周市当魏王。

    周市说:“战乱年代,必须正宗正派有德性的魏国后裔为王,我不行,我不是魏国王室后裔。”

    那么谁能胜任呢?

    周市道:“只有魏国贵族子弟魏咎当之无愧。”

    此时魏咎正在陈胜手下当将领。

    周市的许多朋友听说后,都劝周市称王,并答应为他提供战车和武器。

    周市坚持去请魏咎为王。

    周市往返五次去做陈胜的工作,最后才放回魏咎做了魏王。

    至此魏国复国成功。

    周市这种不贪图富贵的精神感动了世人。

    ……

    第四个复国的是赵国。

    赵国的复活离不开两个人:张耳和陈馀。

    张耳和陈馀都是魏国大梁人,大梁就是今河南开封市。

    大梁是魏国的陪都。

    张耳和陈馀都是魏国人,为何复活赵国呢?

    事情是这样的:张耳是魏国公子魏无忌的得意门生,魏无忌就是历史上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魏昭王的儿子,封地在信陵,也就是今河南宁陵,所以被人们称为信陵君。

    历史上“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说的就是魏公子魏无忌干的这件事儿。

    信陵君为人仗义,广交天下豪杰。

    由于他偷了兵符发兵救了赵国,赵国感激不尽。

    当时秦国威胁魏国不许救赵,魏无忌冒着生命危险偷出兵符救了赵国。

    事后怕他爹制裁,于是就跑到了赵国藏了起来。

    从个人关系讲,魏无忌和赵国很亲近。

    张耳是信陵君的弟子,自然和赵国关系也亲近。

    刘邦年轻的时候,去投信陵君学点本事,结果到了一打听,信陵君已经去世。

    于是跟着信陵君的弟子张耳学了一段时间。

    陈馀和张耳是过命的朋友,是刎颈之交。

    二人都是魏国名士。

    有句话叫做爱屋及乌,张耳亲近赵国,自然陈馀也亲近赵国,然后二人齐心协力复活了赵国。

    过程是这样的:秦灭魏国以后,张耳和陈馀就逃到了陈县藏了起来。

    陈县就是今河南淮阳县。

    为谋生,二人隐姓埋名做了看城门的门卫。

    有一次开门晚了,陈馀被一个当官的踹了一脚。

    当时陈馀想发火和当官的理论,张耳急忙用脚踩了陈馀脚一下。

    提醒他克制,陈馀这才没有发火。

    过后张耳埋怨陈馀差点坏大事。

    说咱们在这里低三下四做人,不就是为了以后出人头地吗?

    你发火和当官的干仗,被人家砍了,以后还有机会吗?

    陈馀点头承认错误。

    陈胜起义后打下了陈县,张耳和陈馀就投在了陈胜门下,被拜为部将。

    当时陈胜想做楚王,早闻张耳、陈馀二人有贤名,于是就征求二人的意见。

    张耳眼光远大,劝陈胜不宜过早称王,劝他拥立一位楚国王室后裔,这样才能招募天下英雄反秦,增加反秦力量。

    陈胜不听,执意称王,建都陈县。

    后来陈胜派武臣、张耳、陈馀北进攻夺赵地。

    各城池听说张耳和陈馀来了,知道二人有才能,无人敢与之争锋,多数人开城门投降。

    后来武臣在攻范阳的时候,听从谋士蒯通的建议,赐给范阳令侯印。

    意思是让其他城池看到投降优厚待遇,这就是所谓的示范效应。

    果然接下来的30座城池,兵不血刃开城门投降了武臣,自此赵地收复。

    张耳、陈馀劝武臣效仿陈胜那样为王,武臣采纳,自立为赵王。

    封张耳为丞相,陈馀为大将军,赵国成功复国。

    ……

    第五个复国的是韩国。

    韩国比较弱小,只有张良执着努力复国。

    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直没有成功。

    张良在留县遇到了刘邦,二人一见如故,为复国也是为了报答刘邦识人之恩,张良投在了刘邦门下,做了谋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