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熊心翻身做主把歌唱(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敌。

    当时宋义提醒项梁提防章邯耍花招。

    两军在定陶决战时,项梁讨敌骂阵,章邯闭门不出。

    章邯闭门不出是秦二世派人让章邯再拖两天,随后将有一支调回来的队伍援助章邯。

    项梁则认为章邯怕了,加上近两天阴雨不断,放松了警惕,让士兵们好好歇息两天。

    这时宋义看出了问题,劝项梁加强防卫,

    项梁不以为然,认为宋义谨慎过度。

    早些时,项梁就对宋义有成见。

    原来宋义反对项梁屠城。

    就在前些时,项梁攻下了城阳,由于城阳军民拼死抵抗,项梁攻下城池后,为泄愤下令屠城。

    当时宋义急忙阻拦道:“将军,自古以来屠城不祥!

    再说城中百姓饱受秦国暴政,这时候将军应该拉拢民心才是。”

    项梁不听,反驳道:“城阳百姓拼死反抗,难道他们不该死吗?”

    “将军!百姓只想活下去,没有其他办法,他们不抵抗,秦军早就把他们砍了!”

    宋义百般劝解道。

    “呵呵!就你宋义伟大,你这样说,不是让城阳百姓骂我吗?有本事去救秦国所有老百姓!”

    项梁劈头盖脸一顿输出!

    “我承认我人微言轻,不如将军有能力,我为城阳百姓求情,如果将军能收回成命,宋义感恩不尽!”

    宋义始终不低头。

    项梁火了,“你给我退一边去,别阻拦我发号施令!”

    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项梁还是下了屠城令。

    从此宋义对项梁大失所望~~~

    项梁不爱听的话,宋义偏要说。

    项梁为了耳边清静,于是找了个理由,让宋义去出使齐国。

    宋义断定项梁必败无疑,正好借着出使齐国的理由,匆忙离开项梁去了齐国。

    就在宋义走到半路时,碰到了齐国使者高陵君显。

    宋义认识此人,问,你干什么去啊?

    显说我去找项梁有点事儿,商量一下齐国与楚国合作事宜。

    宋义劝显慢慢走,否则有杀身之祸。

    显问“杀身之祸”从何而来?

    宋义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说,“项梁此战必败,你走得快,正好赶上,不如慢慢走,也许会捡一条命。”

    说罢宋义继续赶路。

    高陵君显将信将疑,自语道:“权且信他一回,反正也没啥急事。”

    等高陵君到了定陶一看,后脊梁发凉。

    果如宋义所料,楚军大败,项梁被章邯杀了。

    显以手加额。庆幸自己听宋义的话走得慢。

    假如走得快,岂不随项梁见上帝去了。

    高陵君显不由得佩服宋义有远见,认定他是个懂军事的人。

    项梁死了,也别和他商量合作事宜了。

    高陵君显折回头去盱台见楚王熊心。

    见到熊心,高陵君显就把半路上遇到宋义,宋义让他慢慢走这些事,说给了熊心。并夸赞宋义是管仲、乐毅这样的人物。

    熊心正在物色班底,听到高陵君说宋义很牛叉,于是萌生把宋义组阁进来的念头。

    无巧不巧,宋义出使齐国完成使命返回了楚国,此时他已得知项梁被杀这件事。

    熊心接见了宋义,经过交谈,感觉宋义确实有两把刷子。于是拜其为上将军。

    也就是宋义顶替了项梁位置,成了楚军的主帅。

    ……

    定陶一战,项梁失败被章邯围杀,此时项羽和刘邦两人正带兵攻打陈留(今河南开封市陈留镇)。

    也许是楚军主帅项梁被杀的缘故,刘项联军士气十分低落,造成了久攻陈留不下的结果。

    回到军营,刘邦对项羽道:“打仗打的就是士气,你看士卒们情绪低落,再打下去也没什么结果,咱们不如撤吧?”

    项羽问:“撤到哪里?”

    “贤弟,按我的推测,章邯下一步可能要进攻盱眙(今淮安市)。”

    盱眙是楚王熊心所在地,也是楚国的都城。

    刘邦的意思是咱们撤回去保护楚王和都城~~

    刘邦分析的确有道理,反秦战争中,最属楚国力量强大。

    章邯肯定首先摆平楚国,这就是擒贼擒王的道理。

    项羽却有不同的想法,他想把楚国都城迁到彭城去,也许这是一次机会。

    于是道:“刘哥,保护楚王是当务之急,如今盱眙兵力不足。

    不如咱们把楚王接到彭城。这样不就避开章邯的兵锋了。”

    原来彭城是项羽的势力范围,有群众基础,能够及时补充兵力。

    刘邦点头同意。

    计议已定,项羽首先派一队士兵,把楚王熊心接到了彭城。

    从这天起,楚国都城就从盱眙迁到了彭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