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韩信灭魏(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许多诸侯说的那样:项羽自以为是,对诸侯们颐指气使吆三喝六。

    随何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劝道:

    “事已至此,大王可就此杀死楚国的使者,不能让他回去,然后我们赶快向汉王刘邦靠拢,协同作战!

    英布没有其他办法,只好说:“但愿汉王有情有义,不枉我背叛项羽。”

    英布对随何道:“就按照你的指教出兵攻打楚国罢了。”

    英布杀死楚国使者,出兵攻打项羽的彭城。

    ……

    这边随何策反了英布。

    那边彭越也回了信,马上带兵袭击项羽的攻齐部队。

    前文说了,彭越做了齐王田荣的大将军。

    说起来彭越和刘邦有一面之交,刘邦反秦时,彭越帮着刘邦打昌邑。

    后来彭越离开齐国到了梁地,也就是原来梁国的地盘,开始在这里打游击。

    后来彭越跟了刘邦,刘邦让彭越担任了魏王豹的相国。

    彭越听从刘邦的调遣,开始以游击战的形式不断骚扰项羽军队。

    刘邦重用彭越,实际是让彭越监督魏豹,等于在魏豹身边安插了一个眼线。

    这让魏王豹很不爽,心说彭越表面是我的手下,我却指使不动,

    他比我还牛皮,不知道的还以为彭越是魏王呢?

    魏豹心怀不满,萌生了背叛刘邦的念头。

    某一天,魏豹请假要回魏国一趟,当时魏豹正带兵帮着刘邦守荥阳。

    魏豹决定背叛刘邦,除了嫉妒刘邦重用彭越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认为刘邦必败。

    项羽太强大了,现在不走以后就来不及了。

    魏豹请假的理由是老娘病了,回魏国看看老娘。

    刘邦是个孝子,于是就准了魏豹的假。魏豹回到魏国,马上封锁了渡口,表明背汉向楚。

    刘邦闻之十分生气,为了避免死伤消耗兵力,本着能劝降决不出手的原则,派郦食其劝说魏豹回心转意。

    “郦食其不是能说会道吗?能不费一兵一卒把魏豹拉回来是最好的结果。”刘邦思忖。

    然而不管郦食其说的天花乱坠,魏豹始终不肯再伺候刘邦了。

    无奈郦食其无功而返。

    “气死我也!魏豹这家伙给脸不要脸,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啊!”

    刘邦一怒之下拨给韩信2万人马。

    “左丞相,魏豹就交给你了,我在荥阳等候你的捷报。”刘邦道。

    ……

    公元前205年8月,刘邦对魏豹发出了追杀令。着韩信为统帅,曹参为大将,灌婴为先锋,三人率领2万人马去攻打魏国。

    楚汉战争时期的“安邑之战”爆发了。安邑是魏国旧都城。

    ……

    知道刘邦为何震怒魏豹“叛变”吗?因为魏豹辖地太重要了,她能够轻松掐断刘邦退回关中的道路。

    换言之,假如魏豹执行项羽的命令,刘邦的退路将被切断。

    项羽戏下封诸侯时,魏豹被项羽封为了西魏王。

    由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原来魏国一部分土地成了项羽的封地。

    项羽只好把魏豹迁到了河东地区,因此魏豹又称西魏王。

    魏国都城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市)。

    这一战是在魏国旧都安邑发生的,故命名为安邑之战,也称韩信灭魏之战。

    韩信率军队就来到了魏国都城边境线,大致在今山西运城直线对应的黄河西岸。

    魏豹早就派兵把守住了通往魏国的两个黄河渡口,这两个关键渡口分别是“临晋渡”(也称蒲津渡)和临晋渡北面50公里处的“夏阳渡”。

    临晋渡大致在今陕西大荔东、山西永济西一带的黄河岸边。

    夏阳渡大致在今陕西韩城市附近的黄河岸边。

    韩信带着两个卫兵亲自查看了这两个渡口,打仗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亲自查看地形、地貌和兵员的分布。

    这是韩信打仗前必做的一件事。

    韩信就发现临晋渡口防守严密,也就是说魏王豹把主要兵力都放在这里了。

    因为这个渡口是主要渡口。

    离这里北上1百里地的夏阳渡口却防守薄弱,稀稀拉拉布置了有限的士兵。

    因为夏阳渡口是人们很少走的一个渡口。

    魏豹认为刘邦的军队,肯定会从临晋渡这个渡口进入魏国,上一次刘邦从荥阳回关中走的就是这个渡口。

    韩信观察情况后,心里有底了,回到大营他开始发号施令:

    “灌婴听令,着你马上带一队人马去附近山上砍伐树木,连夜造船不得有误。”

    “遵命?”灌婴领令而去。

    曹参听令,“在”,你马上到附近的村里去购买瓦罂,有多少买多,越多越好。

    “元帅,买那么多的瓦罂有什么用呢。”曹参问。

    瓦罂是农村腌咸菜用的类似罐子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