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陈豨谋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豨遭到朝廷的调查,心中惧怕被刘邦缉拿归案,于是称病不去长安吊唁刘太公。

    陈豨被调查时,恰好刘太公去世。

    有前车之鉴,韩信被刘邦活捉,不就是以“游云梦泽”为名实施的行动吗?

    陈豨心想:“刘邦你这一招不灵了,少用吊唁之名算计我,老子就是不去你能咋地?”

    陈豨铁了心要造反。

    我要说的是,假如陈豨门客中,哪怕有一个像张良、陈平这样的谋士,说服陈豨也不会造反。

    真不值当的点事谋反。

    陈豨!你以为谋反是闹着玩的吗?那可是“灭三族”之罪!

    说实话陈豨私养门客及手下谋取不法利益等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尤其是经济问题,刘邦能容忍陈平“盗嫂受金”等问题,难道就不能容忍陈豨赚点外快吗?

    关键陈豨真没有这样的谋士出主意,他的门客多是商贾之徒,哪有张良、陈平之谋?

    没有提醒,没有规劝和分析局势,致使陈豨在错误路上越走越远。

    ……

    与此同时,陈豨派心腹去联系冒顿单于、韩王信,以及韩王信的手下王黄、曼丘臣等人。

    在刘邦解除“白登之围”后,韩王信脚底抹油叛逃到了匈奴。

    他的手下部将王黄、曼丘臣找不到韩王信,就找到赵国宗室子弟赵利,拥立他做了赵王。

    二人随后收拢韩王信的残余部队,打着赵国后人的旗号,与匈奴人一起对抗汉军。

    显然王黄和曼丘臣想当赵国流亡政府的摄政王,此二人当初是边境商人,有可能是边境流民。

    韩王信为了筹措军队经费,收留提拔二人为他所用。

    陈豨手握重兵反叛,王黄、曼丘臣和赵利等人,被被吸纳过去,成了陈豨的手下。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九月,陈豨谋反。他自封代王,择黄道吉日,歃血为盟,誓师发兵攻取大汉城池。

    陈豨,韩王信余党加上匈奴铁骑,造反声势浩大,席卷整个北方地区。

    叛军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北方守将纷纷投降叛军。

    “既然你选择了对抗谋反,我就不客气了!”刘邦颁旨邀天下诸侯共击陈豨。

    ……

    当一个人过上一段好日子后,这个人绝不愿意再回头过苦日子

    这是人之共情。

    大汉朝建立后,不打仗了,诸侯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各自就国过上了安稳日子。

    老婆孩子热炕头,还有前拥后护的警卫保镖,没事出去打打猎,诸侯们谁还愿意响应刘邦去打仗呢?

    圣旨发出去了,随皇上御驾亲征的诸侯寥寥无几。

    要知道陈豨谋反相当于北边军队全部谋反,加上匈奴军和韩王信残余部队,兵力远超刘邦手中的这点人马。

    刘邦要成功平叛,就要调用举国之力。

    “你们不来是吧?不来,老子点名让你们来。”刘邦有点恼怒,开始点名。

    刘邦让梁王彭越前来平叛。

    彭越说“我这几天发烧,去不了。”后让其手下带不到一万人马去了邯郸。

    此时刘邦率领人马已经驻扎在了邯郸。

    当时刘邦到达邯郸后哈哈大笑不止,手下很疑惑:“皇上是不是被陈豨气疯了,这时候还有心笑出来!”

    刘邦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解释道:“陈豨南面没有据守漳水,北面没有占领邯郸,我看他成不了大事,故此发笑!”

    从后面结果来看,刘邦分析的很正确。

    刘邦从长安发兵时,曾有意带上韩信,好歹韩信是淮阴侯,有职责去平叛。

    还没等刘邦开口,韩信说:“我这几天拉稀,不能骑马,去不了!”

    其实韩信在等陈豨谋反的消息,肯定不会跟随刘邦去平叛。

    这样说吧,八个异姓王除了燕王卢婉亲自带兵去了邯郸,其他各王都找了不同理由推脱不去。

    要不说打仗还是亲兄弟,关键时刻,沛县系这些从早就跟随刘邦起事的老兄弟们很给力。

    纷纷带兵来到邯郸听候刘邦的吩咐。

    假如不是樊哙、曹参、周勃、灌婴、郦商等嫡系将领们及时赶来,刘邦可就丢人丢大发了!

    几乎成了光杆司令。

    要不说当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此时周昌请奏高祖斩杀邯郸守将。

    周昌道:“邯郸二十五座城池,投降了二十座,这些守将贪生怕死,应该受到惩罚!”

    刘邦问:“这些守将投降陈豨,有没有伤害百姓?”

    “伤害百姓倒是没有,只是归顺跟着陈豨进行劫掠,再没有其他动作。”周昌答。

    “守将投降是无力抵挡陈豨的大队人马,为保全百姓向对手投降有情可原。”

    刘邦没有治这些守将的罪,赦免其罪并继续留用。

    这就是刘邦手腕高明之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