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英布死于非命(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邦决定率军征讨英布。

    打仗前心里要有个全盘计划,英布可不是好惹的,比前面他杀的这几个人要厉害的多!

    刘邦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

    大家纷纷发言,“皇上英武,英布谋反是自寻死路!”

    “玛德!老子不要听你们唱赞歌,能不能少说这些拍马屁的话?”

    刘邦听烦了,不由感叹道:“要是张良、陈平在就好了,根本就不用我操心,计策早就给我准备好了。”

    张良、陈平为何没露面呢?

    原来二人病了,张良是老病号,陈平新近心绞痛。

    刘邦去探望张良,张良强挣扎起身子道:“皇上,微臣不能前往献犬马之劳,此次讨伐英布谨记千万不要和英布硬磕,

    我推测皇上与他对阵三天后,英布必败!谨记!”

    说罢,张良一阵剧烈咳嗽。

    “子房,你好好歇着,我记下了。”

    刘邦安慰一番张良,心情沉重离去。

    朝堂上,刘邦不耐烦道:“奶奶个熊!能不能说点有用的?老子没空听你们瞎逼逼。”

    朝堂上一阵寂静。

    就在这时,有一个声音传来:“皇上,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只见一人出班奏道。

    刘邦一看不认识。

    这时汝阴侯夏侯婴闪身站出来道,“皇上,这是我的门客薛公,之前是楚国县令。

    我没经皇上同意把他带来,是让他为皇上排忧解难。”

    刘邦明白了,原来是夏侯婴带来他的门客给我出主意。

    这个办法有新意,多听听不同的声音,看看此人比那些臣子们是不是更聪明。

    “汝阴侯,赦你无罪,我倒要看看你的门客有什么高见?”

    夏侯婴归队。

    刘邦问薛公,“英布被封为淮南王,要啥有啥,有权有势,为何他还要谋反呢?”

    “回皇上,英布造反并不奇怪,陈豨、韩信、彭越这些人被诛杀,英布心中惧怕。

    英布和这些人同位一体,都是陛下顶级将领。韩信,彭越之死对英布产生了威慑!

    英布害怕有一天轮到他,造反是必然的。”

    刘邦点头赞同。

    “先生觉得英布能否成功?”

    “回皇上,英布造反他有三条路可走,也可以说他有三条计策。”

    “哪三条计策?快快说来听!”刘邦催促道。

    这三条计策分为上、中、下。

    如果英布采取上策,殽山以东土地属于他的了。

    如果他采取中策,双方胜败很难预料。

    如果英布采取下策,陛下可安枕无忧矣!

    刘帮忙问,什么是上策?

    薛公道:“向东夺取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向西夺取楚国,吞并齐国,占据鲁地,

    然后传令给燕、赵,让他们固守本土,那么,殽山以东的土地要归他所有。

    “那中策呢?”高祖问。

    “向东攻取吴县,向西攻占楚国,吞并韩国,占领魏国,据有敖仓粮食,

    封锁成皋要道,双方谁胜谁败很难预料。

    “那下策呢?”刘邦追问。

    “向东攻取吴县,向西夺占下蔡,然后把辎重运回越地,自己回长沙,

    那么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矣!”

    薛公说的这些都是英布军事布置,不懂其中深意的臣子们一脸懵圈。

    其实不难理解。

    英布上策就是重走当年项羽挺进中原的路线。

    攻取楚国,攻占齐国,殽山以东大半土地就归他了。

    项羽之所以失败是有韩信压制,如今韩信被吕后杀了,也就没人能压制住英布,

    如今他走项羽老路就是另一番景象。

    英布中策是走刘邦当年和项羽争夺荥阳的路线,

    假如英布率先占领荥阳和敖仓,占据地利,

    没有军粮供应之忧,双方谁胜谁败很难说。

    英布的下策是割据一隅苟且偷安。

    这样一解释,群臣点头赞同薛公的观点。个个露出赞佩的表情。

    刘邦也听明白了,又问:“英布会采取那种计策呢?”

    “皇上,你可以放心了。英布因黥面而当了王,乃盗贼得势,是凭他自身奋斗向上爬的结果。

    这种人没有胸怀天下,没有救济百姓之美德,不会有远见眼光。

    他势必追求眼前的安逸,谋取个人利益,他一定会采取下策,所以说皇上可以安枕无忧矣!”

    刘邦听罢很高兴,于是赐薛公食邑一千户。

    下令敕夺英布淮南王之位,即日发兵征讨!

    ……

    英布大营:“王爷,探马来报!刘邦老儿亲自率军往这边来了。”英布的谋士一脸忧虑道。

    “玛德!慌什么?韩信、彭越已经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