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中行说实施报复害大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公元前174年,也就是汉文帝前元六年,匈奴部落首领冒顿单于去世。

    他的儿子稽粥单于,也称老上单于继位。

    这时汉朝和匈奴属于政治联姻,即汉朝皇帝的女儿,或皇家宗室的女儿,远嫁匈奴单于和亲。

    嫁过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诸侯王的女儿称“翁主”。

    冒顿单于死了,他儿子老上单于继位,文帝要把“翁主”嫁给老上单于,借此巩固汉匈两国关系。

    按说此时文帝应该把自己的女儿嫁过去,这样才能彰显汉朝的诚意。

    无奈文帝只有两个女儿,一个是长公主刘嫖,人称馆陶公主。

    文帝继位后,把刘嫖下嫁给了堂邑侯陈午。

    刘嫖与陈午育有两子一女,其中女儿陈阿娇后来成了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

    小女儿绛邑公主嫁给了周勃之子周胜之。

    文帝再没有女儿了,只好把宗室诸侯王的女儿,也就是“翁主”,远嫁给老上单于。

    嫁过去的“翁主”,皇家必须跟着一个送亲的。

    送亲的这个人不能再回来,待在匈奴部落照应“翁主”。

    说白了,就是皇家陪送一个仆人。

    为此文帝就选择宦官中行说去送“翁主”。

    说实话,没人愿意去匈奴,包括“翁主”在内。

    匈奴人吃带血的生肉,喝骆驼奶,和野人相仿,汉人去了活受罪。

    “翁主”是没办法的事,如果她不去,父母兄弟都会被文帝撤职。

    中行说不愿意去,心想“在宫中当太监多享福呢?”

    于是说“我不去,换个人吧!”

    文帝说:“我看你最合适,你是燕国人,比较了解匈奴风土人情,你能够照顾好翁主。”

    中行说没办法,不去也得去,十分不悦。

    临行前对送他的太监说:“我不去非让我去,以后别怪我害大汉!”

    送他的朋友笑笑道:“拜托,你以为你是大英雄吗?你一个太监能把大汉如何?”

    众人只当中行说吹牛皮,并没把他说的话当真。

    ……

    到了匈奴,中行说就投降了老上单于。

    还别说,这家伙真有两把刷子,有口才有歪才,一下子就征服了老上单于。

    中行说开始实施祸害汉朝的诺言。

    这时候匈奴正被汉朝一点点同化,也就是匈奴部落一切效仿汉朝,以汉朝的吃穿住行为时尚。

    中行说第一步就是去除汉朝的影响。

    有一天,中行说对老上单于道:“大王,您觉得汉朝的衣服好,还是匈奴衣服好呢?”

    “——先生”

    老上单于尊称中行说为先生。

    他确实称得上先生,又是教匈奴人写字,又是教计数算账,把汉朝的文字、算术传输给匈奴人。

    此时老上单于追捧汉朝服饰的华丽。

    “先生,汉朝给我们的衣服很华丽,我们都喜欢。”

    中行说拿出一件汉服,让身边的士卒穿上,骑马到荆棘树林里跑一圈。

    士卒骑马回到单于面前,只见他身上的汉服被荆棘树枝挂的条条缕缕。

    单于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中行说示意士卒脱下破损的汉服,换上匈奴部人的毛毡服饰。

    “兄弟,穿着毛毡服,照之前的路线再跑一圈。”

    半个小时后,士卒骑马归来,众人一看,毛毡服完好无损。

    中行说道:“大王,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回您看到了吧?

    还是匈奴服饰更坚固耐穿,大王为何舍弃优质而选择糟糠呢?”

    中行说继续说道:“大王,汉朝是想引导我们华而不实,一点点消耗咱们的钱财。”

    老上单于恍然大悟,恨恨道:“文帝居心不良,我说咋给我这么多的丝绸呢?”

    “——哈哈”中行说用大汉的丝绸和毛毡比坚固度,两者没有可比性。

    就如拿燕窝熊掌和馒头比,去问农民工哪个更经济实惠一样。

    紧接着,中行说诋毁汉朝的食物,称赞匈奴人喝的羊奶更有营养。

    总的来说,中行说实现了他的第一个目标,成功把大汉的影响彻底消除。

    ……

    转眼半年过去了,文帝派特使来匈奴探望翁主,同时带来了一批丝绸和中原的土特产。

    在拜见了老上单于时,中行说作陪,他一看汉朝特使带来了一批丝绸就来气了。

    “汉使,以后别进贡这些华而不实的丝绸了,多上贡小米和粮食。”

    “喂,你也是汉人,为何称汉朝为上贡、进贡呢?难道你不懂是为了发展两国友好吗?”

    汉使反驳中行说。

    “怪不得中原人说匈奴人不讲文明礼貌!你刚来半年就被匈奴同化了!”

    汉使对中行说十分不满。

    汉使意犹未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