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梁王刘武死扛硬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齐王刘将闾,眼瞅着忠于自己的路中大夫身首异处,悲痛万分。

    决心与叛军死磕到底。

    ……

    “七国之乱”的主战场在吴楚联军,此时梁王刘武承受着巨大压力。

    因为吴、楚这两个强大的诸侯国,正猛攻梁国的地盘。

    吴国和楚国,都是西汉分封的大诸侯国,尤其是楚国,曾是霸王项羽的一亩三分地。

    造反的楚王刘戊,正是刘邦的小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孙子。

    刘邦活着时,最喜欢小弟弟刘交。

    灭了项羽后,就把楚国交给了小弟弟管理。

    吴楚封地广大,百姓众多,容易征兵,不用吹灰之力,联军兵力就达40万之众。

    有道是人过上万,形形色色。

    吴楚联军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连营扎寨蜿蜒数十里,气焰十分嚣张。

    刘武一看这阵势腿先软了三分。“奶奶滴!以一敌十,这仗没法打。”

    “没法打也得打!谁让我是皇上的亲弟弟呢?”

    刘武心中鼓励自己。

    随后他硬着头皮部署兵力。

    这时候,唯有发挥出老鼠戏猫的勇气,也许还有一条活路。

    在指挥战斗的间隙,刘武给朝廷去了一封求援信:

    “皇帝哥哥,您再不发来救兵,就见不到弟弟了!”

    景帝接到信后很纳闷,“按时间推算,太尉领兵已经到了,怎么刘武还要救兵呢?”

    正疑虑间,周亚夫派来的信使到了。

    “皇上,这是周太尉给您的亲笔信。”

    景帝急忙拆开看。

    “~啊!原来如此!”

    信的内容大致是:让皇上转告刘武,让他坚持几天拖住吴楚联军,

    他带着部队去截断叛军的粮道,叛军没吃的,不战自乱……

    景帝从长远考虑,亚夫的作战方案是正确的。

    你想啊!亚夫满打满算10万兵力,加上梁王的10万,联合起来也不是吴楚联军的对手。

    吴楚联军的兵力是他们的一倍。

    随即景帝批准了亚夫的作战计划。

    亚夫采取这种作战计划,还是他的手下邓尉献的计策。

    最初亚夫是要第一时间支援刘武的。

    毕竟刘武是皇上的亲弟弟,景帝心疼弟弟,又不断催促他快点去救。

    这时他的随军参谋邓尉出面劝阻道:

    “太尉,直接带军队去救梁王,无异于抱薪救火。”

    “~啊!何以见得?”

    “太尉,吴楚联军40万之众,您区区10万人马,去等于送死!

    抛开个人生死不说,直接去救,不但救不了梁王,国家将危矣!”

    “先生,现在这种形势,如何应对?还望先生指教。”

    亚夫礼贤下士的精神值得点赞。

    “太尉,为今之计,趁吴楚联军还没反应过来,将军可迅速率军占据昌邑城,(西汉昌邑城在今山东菏泽巨野县)

    以此为据点,一来可牵制叛军,二来可以出奇兵截断吴楚联军的粮道。

    叛军无粮战斗力顿失,以饱军击饿军,事半功倍,叛军焉能不败?”

    亚夫听罢拍手称快。于是派人把作战计划汇报给了景帝。

    虽然说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但亚夫不傻子,刘武是景帝最亲近的小弟,

    他如果不说清楚第一时间不去救的原因,太后、皇上能放过他吗?

    景帝也觉得这套方案可行,于是传信让弟弟刘武坚持一个礼拜,亚夫截断粮道后,回头去救援。

    景帝没其他办法,就是一个“忽悠”外加“拖”字诀。

    ……

    从文帝继位就开始了裁军。

    文帝想减轻百姓的负担,看到不打仗了,于是逐渐削减军队数量,丞相逐渐由文官担任。

    到了景帝继位,谁知爆发了七国之乱,打了景帝一个措手不及。

    将军以及士兵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战场上的需要。

    有些事谁也料不到,毕竟文、景二帝不是诸葛亮。

    面对现实吧!说别的不管用。

    亚夫率军迅速占据了昌邑城,以静制动,等待梁王把吴楚联军全部吸引住。

    亚夫的作战计划,真的就没人识破吗?

    非也,吴王手下也有高人。

    在吴王起兵时,吴国大将军田禄伯提出分兵计划。

    “吴王,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下请求带一路人马西进,拿下梁国,

    王爷您带一路人马入武关走蓝田,直捣景帝的老巢,我料定长安空虚,

    最终我们在关中会师,大功可成!”

    老田话音刚落,吴太子直接反对。

    吴太子悄悄耳语老爸道:

    “爹,千万不能分兵,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假如老田被景帝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