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景帝论功行赏,削弱诸侯王权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济南王虽然报名参加了“七国之乱”,但是没有围攻齐国。

    济南王、菑川王、胶东王、胶西王,这四个王的封地都是从齐国割出来的,还都是亲兄弟。

    大家说好的一起围攻齐国,结果济南王的老婆极力反对,死死拖住了济南王的后腿。

    没办法,济南王这才没有加入围攻战队。

    如今他看前面三国的王爷横剑自杀了,觉得自己难逃一死,刚要举剑自杀。

    这时突然有人断喝一声:“王爷,且慢自寻短见!”

    济南王寻声一看,认识!是自己的门客公孙卬。

    济南王叹气道:“公孙先生,还是让我去死吧,你也救不了我,早晚还是死!”

    “王爷,好死不如赖活着,我有一个办法可保您一家不死……”

    原来公孙卬要找梁王刘武,让刘武去向皇上求情。

    为何找刘武而不找其他人呢?接着往下看~~~

    公孙先生就来到了梁国,拜见梁王刘武。

    “哈哈!哪股香风把公孙先生吹来了?”原来刘武早就久闻公孙先生的大名。

    公孙先生曾把一个死人从棺材里说活了……嘻嘻!

    “梁王,咱就不说客套话了,我就问您,一个救您的人该不该死?”

    “公孙先生,你这么有名望的人,咋问这些弱智问题呢!救我的人应该受到奖赏。”

    “好,我就等你这句话。如今济南王救了王爷一命,却受到朝廷的通缉,

    不但没有赏赐,晚一会恐怕他一家人都没命了!”

    “啊?济南王啥时候救我一命了?”

    “王爷,听我给您捋一捋。济南王最初答应加入七国之乱,这你知道。”

    刘武道:“七国之乱有济南王的名字,不然就成六国之乱了。”

    但是,济南王之所以起初答应叛乱,实则是为您梁国挡了枪。

    梁王没听明白,公孙先生解释道:“梁王,假如济南王不同意造反,围攻齐国的三国就会首先攻打济南国。

    济南国巴掌大的封地,不出一天就会被三国攻破,三国就会援助吴楚联军攻打梁国,

    梁王,吴楚联军加上三国,想想看,王爷能扛的住吗?”

    梁王一听,心说还就是济南王救了我一命。

    公孙先生继续忽悠道:

    “梁王,您只要向皇上解释一下,撤销对济南王的通缉,两好合一好,何乐不为呢?”

    另外,这事也只有你梁王能说服皇上,梁王您是平定吴楚之乱的头号功臣。

    公孙先生拍的马屁润物细无声,梁王十分乐意帮忙。

    书说简短,在梁王刘武劝说下,景帝撤销了对济南王的惩罚,只是把他改封到淄川国为王。

    要不说有个好谋士很重要,公孙先生的两片嘴真能忽悠,倒推结果,偷换概念,救下了济南王一家人。

    你说济南王,啊,不,淄川王能亏待他吗?

    ……

    按道理来说,齐王刘将闾扛住了三国的进攻,理应受到朝廷的表彰。

    然而,他的下场很惨,济南王躲过了一劫,齐王却自杀身亡了。

    事情是这样的,击退三国进攻后不久,齐王刘将闾受到了朝廷的责难,一时想不开自杀了。

    原因是刚开始他参加了预谋叛乱。

    平定叛乱后,朝廷秋后算账,齐王为了保住封国,为了子孙后代,

    他选择了自杀向景帝谢罪。

    最后景帝没有追究齐王的预谋罪责,立其长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刘寿为齐王。

    刘寿就是历史上的齐懿王。照这样看来,齐王自杀也算值得,至少保住了封国。

    吴王和楚王就没这么幸运了,身死也没逃过灭国的惩罚。

    吴王刘濞是七国之乱的祸首,景帝将吴国废黜。

    改封淮阳王刘余为鲁王。

    改封汝南王刘非为江都王。

    也就是说二人把吴国封地一分为二。

    楚王刘戊死了,景帝不可能再封他的儿子继承,改封宗正刘礼为楚王。

    刘礼是楚元王刘交的儿子,叛乱的楚王刘戊是其侄子。

    宗正是西汉官职,主要负责管理皇族事务,通常由皇族成员担任。

    景帝考虑的是封自己的后人为王,于是封皇子刘端为胶西王,刘胜为中山王,刘彻为胶东王。

    改封衡山王刘勃为济北王。庐江王刘赐为衡山王。

    废黜济南国,封地归朝廷。

    ……

    河间王太傅卫绾,平定吴、楚叛军有功,被景帝任命为中尉。

    卫绾曾以中尉的身份侍奉过文帝。

    文帝临终前,嘱咐景帝:“卫绾这个人除了忠诚,小心谨慎之外,再无特长,是个忠厚长者,你要好好待他。”

    此后景帝对卫绾宠信有加。

    就在景帝论功行赏的时候,曲周侯郦寄和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