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给肉给酒不给筷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景帝说“起来吧”,“起”字刚出口,亚夫就“忽”地站了起来,

    肉也不吃,酒也不喝,转头气冲冲走了。

    景帝摇摇头道:“亚夫这暴脾气,你说将来怎么能辅佐幼主呢?”

    回到家,亚夫很生气,他的门客李生看出了端倪:

    “丞相,是不是皇上给你难堪了?”

    亚夫点点头。

    “丞相,我早看出皇上恨你了。”

    亚夫问:“我忠心为国,皇上为何恨我呢?”

    “~哈哈!”李生笑道:

    “丞相,当年韩信一样忠心为国,不是一样被高祖害死了?

    还是那句话,功高盖主,狡兔死,走狗烹啊!……”

    “先生,我如何自保呢?”

    李生在亚夫耳边耳语一番,亚夫点头称是。

    到了第二天上朝时,亚夫提出因病辞职,景帝巴不得他走,没做任何挽留就批准了。

    景帝随即任命桃侯刘舍为丞相。

    看到了吧,景帝早就安排好了,就等亚夫辞职。

    刘舍本姓项,楚国下相人,今江苏宿迁人。

    项氏宗族将领项襄之子。

    项襄是项燕之子,项羽的叔叔。他和项伯是项家投降刘邦最早的人,后赐姓“刘”。

    项襄,也可称刘襄,在平英布之时立了大功,被封为桃侯。

    刘襄去世后,其嫡长子刘舍承袭了爵位。

    景帝为了拉拢项氏宗亲,于是任命刘舍为丞相。

    刘舍没有什么政绩可言,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御史大夫卫绾共同制定了《箠令》。

    《箠令》是规范笞刑的执行,减少刑罚的残酷性。

    其中明确规定了执行笞刑所用刑具的尺寸,重量、大小,以及执行中途不能换人等等措施。

    《箠令》的实施,为封建制“五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景帝中元六年,丞相刘舍对朝廷官僚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主要集中在官职名称的重新命名上。

    1、郡守改为太守。

    2、郡尉改为都尉。

    3、诸侯国丞相改为相。

    4、廷尉改为大理。

    5、奉常改为太常。

    6、典客改为大行,后又改名为大鸿胪。

    7、治粟内史改称大农,后又改为大司农。

    8、将作少府改为将作大匠。

    刘舍没有其他本事,就会撺掇景帝在官职上改来改去,还不是一样换汤不换药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