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张汤、赵禹是好哥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猜怎么着?张汤审问刘安的儿媳妇,世子妃马氏时,马氏爆出了一条线索。

    当时张汤问:“马氏,你是淮南国世子妃,应该知道你丈夫刘迁都和谁来往?

    别说你不知道,给你立功赎罪的机会,你要珍惜!

    否则老虎凳和辣椒水,嘿嘿!可不是吃素的!”

    女人倒是扛不住吓唬。

    “大人,我交代,我争取立功。”

    “嗯,这就对了,说吧。”张汤转头示意旁边狱吏开始记录。

    “大人,我丈夫交往很广,但是有一个人很少来,最近却来的频繁。”

    “啊?说说是谁?”

    “此人是我公爹的弟弟,衡山王刘赐。他来过我家几次。”

    “什么?你确定是刘赐?不是他兄弟俩不来往吗?”张汤疑惑问道。

    衡山王刘赐是淮南厉王刘长的第三子,刘安的弟弟。

    “大人,之前他兄弟俩确实为争家产闹得不愉快,相互指责,多年不来往。

    最近一段时间兄弟俩和好了,至于为什么?贱妾可就不知道了。”

    “马氏,说你知道的事。”张汤催促道。

    “大人,就在前几天,刘赐又来了,至于说了些什么,贱妾真的不知。”

    无论怎么恫吓,马氏也不知道,张汤这才作罢。

    获得这条线索,张汤笑了,“心想,之前有矛盾不来往,

    刘安要谋反,兄弟俩重归于好,哈哈!事出反常必有妖!”

    张汤就喜欢有大案出现,于是盯上了衡山王刘赐。

    随后的审问,也没问出刘赐谋反的证据,

    再加上当事人刘安和世子刘迁“”嗝屁”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押着一干人犯回了长安。

    ……

    刘彻宣布废除淮南国。然后与张汤一合计,以辅佐淮南王刘安不力为由,斩杀淮南国臣子200多人。

    刘彻爱惜人才,想留下与淮南王刘安关系密切的严助。

    严助是刘彻重用的大臣,官居大中大夫。

    他和刘安是铁哥们,当年严助还没发达时,刘安慧眼识人,提供金钱资助他上位。

    这次严助也被牵连进去了,真要杀严助,刘彻有点不舍,打算留下他。

    这时张汤进言道:“陛下,慈悲留祸害,听说严助收了刘安不少钱,

    不杀严助,以后朝中大臣都将效仿,从地方诸侯国取利,就会效忠诸侯王!”

    刘彻点头称是,这才杀了严助。

    雷被因举报刘安谋反,刘彻想留下他。

    张汤再次进言道:“雷被是淮南国世子刘迁的老师,在和刘迁没闹翻前,参与了谋反,

    陛下,雷被举报刘安,也是为了他自己,这样的人该杀不该留!”

    刘彻点头同意,雷被身首异处。

    张汤在淮南王刘安谋反这件案子上,一口气杀了上千人。

    张汤对罪犯绝不容忍,尤其是皇上眼中的罪犯更是如此。

    因此群臣对张汤很惧怕,“黑社会”分子对他更是胆战心惊。

    都说:“宁可遇到老虎,也别碰上张汤!”

    张汤冷酷无情,身边鲜有朋友。但是他和同样是酷吏的赵禹却情同兄弟。

    这就应了“再坏的人也有一两个朋友”这句话~~~

    赵禹,今陕西咸阳武功县人,他从小是别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你看看人家赵禹,再看看你,怎么你就不如人家赵禹学习好,

    都是一个老师教的,人家赵禹考上了清华,你看你……”

    在古代,学习好将来能当官。长大后,赵禹做了丞相周亚夫的幕僚,这叫“丞相史”。

    赵禹很受周亚夫的器重,文帝驾崩,武帝刘彻继位。

    赵禹抖擞精神,要在刘彻面前表现一番。

    不是有句话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吗?”不努力,谁能保证自己不被刘彻边缘化呢?

    赵宇在办案中十分清廉,从来不收当事人的钱财,

    不像有些人,吃了原告吃被告!赵禹结案率很高,却从没造成过冤假错案。

    放到现在就是模范法官,你说领导会不喜欢他吗?

    刘彻比谁都精,不会埋没人才,于是提拔赵禹为中大夫。

    回头看历史,刘彻重用的酷吏多数不贪污受贿,都能够做到洁身自好。

    他们也知道,刘彻狠起来比他们更狠,这叫:“破锅还需破锅盖,恶人还需恶人磨!”也只有刘彻能玩转这些酷吏们。

    赵禹这个人很有特色,他从不和同僚搞好关系,按他的话说,关系铁就会纵容他们犯错。

    赵禹说同僚,给你们点阳光就灿烂,必须施加压力给你们。我一定要当好皇上的纪委书记。

    有时候同僚提着礼品上他家串门,他全程黑着脸,有一搭没一搭说着家常,决不提朝廷的事。

    按他的话就是,我不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