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汲黯奇人奇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古语云:“不怕没好人,就怕没好话。”

    丞相公孙弘关键时刻的几句话,说动刘彻杀了主父偃,终于除去了一个竞争对手。

    可怜主父偃,效忠皇上结怨同僚。

    生前弟子门客百千,被斩后,却无一人为他收尸。

    唯独洨县孔车,为他收尸并落葬为安。刘彻闻之称赞孔车是贤良长者。

    ……

    人死如灯灭,一切成空。

    主父偃活着时,极尽刘彻的宠信,引得公孙弘、汲黯、张汤这三人竞相吃醋。

    有一次朝议时,主父偃为解决匈奴入侵难题,提议让刘彻修建朔方城,这样可以以逸待劳,免去汉军的奔波之苦。

    当时刘彻拿不定主意,就让群臣分组讨论。

    公孙弘和汲黯分到了一个小组。

    此时他小声对汲黯说:“汲大人,一会皇上询问咱俩是否支持主父偃的提议,咱俩说成一样的,反对主父偃的提议。”

    二人都看主父偃不顺眼,不能让他太猖狂。

    尤其是公孙弘,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了来自主父偃的压力。

    汲黯点头同意。

    过了一会,刘彻征求大家的意见,点名汲黯发表他的看法。

    汲黯表示反对,说修建朔方城空耗国家财富。

    等到刘彻问公孙弘:“丞相,说说你的看法。”

    公孙弘从皇上表情和语言上,感觉刘彻倾向修建朔方城,加上同僚有多半赞成修建。

    这时公孙弘改变了主意,想顺从皇上的意思。

    “回皇上,修建有修建的好处,不修建有不修建的弊端,

    具体修不修,还得皇上拿主意。”

    “哈哈——!”

    公孙弘玩起了太极。

    这等于把汲黯给卖了,因为只有少数人反对,汲黯当场就石化了。

    他实在压不住火气,当着皇上的面斥责公孙弘狡猾不诚实。

    刘彻乐意看臣子们相互指责。故意问公孙弘:

    “丞相,汲大人说你狡猾不诚实,你觉得你诚实还是不诚实呢?”

    公孙弘不慌不忙道:“回皇上,能知臣心,当说臣诚实。不知臣心,当说臣不诚实。”

    公孙弘回答的十分圆滑,滴水不漏,意思是看各人的理解。

    刘彻认为公孙弘说话有水平,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等于化解了现场尴尬。

    从此以后,汲黯再不信任公孙弘了。

    ……

    汲黯,字长孺,河南濮阳人,40岁时,曾在刘彻他爹景帝手下做殿前侍卫长。

    这个年龄才到这种官职,属于很不得志。

    刘彻继位当上皇帝后,汲黯的耿直无私吸引了刘彻,于是吸收他做了自己“智囊团”里的谋士。西汉称之为“谒者”。

    汲黯崇尚道家学说,与窦太后的黄老之学相通,也就是倡导无为而治,主张与民休养生息。

    这与刘彻主张的儒家学说有点不相符合。

    这可从汲黯处理政务可窥一斑。

    在南方小国东越和南越、瓯越相互撕吧时候,刘彻让他去南方视察一下。

    “汲大人,辛苦你去南方跑一趟吧?”

    “皇上尽管吩咐。”

    “你去南方劝劝架,别让他们相互攻伐了。”

    皇上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

    汲黯说的好听,走到了半路就返回了长安。

    “皇上,我回来了。”

    刘彻很惊诧,“噫!汲大人,你的马车跑得真快,两天就返回来了?”

    “回皇上,实不相瞒,我根本就没到达南方。”

    “什么?你竟敢欺骗朕?”

    “皇上息怒,听微臣说完。”

    刘彻气鼓鼓道:“说吧,看你如何辩解?”

    “皇上,你见过小孩子打架吗?”

    “见过,这与你中途返回有何干?”刘彻不解道。

    “陛下,小孩子打架最好大人别掺和,大人越掺和,小孩子打得越起劲。”

    刘彻一想,确实是这样。

    汲黯继续说道:“南方小国相互攻打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打打和和也改变不了什么,

    有时候拉架的刚离开,他们又笑嘻嘻在一起喝酒了,你说作为朝廷特使,我去了南方向着谁,不向着谁说?

    既然解决不了问题,朝廷还不如装作不知道为好。所以我走到半路又返回来了。”

    刘彻不住点头称是。

    汲黯这是典型的无为而治,不过多人为干涉事务,顺其自然就行。

    还有一次,河南濮阳发生了火灾,蔓延烧了一千户,刘彻又派汲黯去视察。

    半月以后,汲黯才返回了长安。

    刘彻感到好奇,问汲黯:“出使南方,你很快就回来了。这次怎么拖了半个月呢?”

    “回皇上,河南濮阳的火灾不大,那里茅草屋相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