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虚伪的 公孙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汤提议把盐、铁经营权收归朝廷。

    “皇上,海水煮盐,开矿冶铁,乃一本万利,与匈奴死磕离不开钱财。”

    刘彻点头赞同这种观点。

    “陛下,我就纳闷了,打仗烧的是金钱,盐、铁是两大来钱的道,为何朝廷不专营呢?”

    刘彻道:过去国家没钱,为了聚集资金,把盐、铁经营权下放到了诸侯王手中。

    你看吴王刘濞“海水煮盐”,聚敛了巨额财富,这才有了谋反的资本和底气。

    我爷爷的男宠邓通,富可敌国,财富不就是来自铜山铸钱吗?

    刘彻不是不想专营,他是怕惹怒藩王造反。

    如今张汤提议,刘彻顺坡下驴采纳,等于断了诸侯王们的财路,

    你说诸侯王们能不恨张汤吗?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刘彻前脚发行“五铢钱”,

    淮阳郡的不法分子,就找到了破解铸造五铢币的办法。

    原来淮阳郡的不法分子,贿赂上林三官,拿到了铸钱模板,随之淮阳郡私铸钱币现象泛滥成灾。

    武帝为了敛财,把铸币权收归了中央,他专令上林三官负责铸造五铢钱,

    (上林三官是指锺官,技巧和六厩,这是一支综合性造币机构。)

    淮阳郡乱象丛生,刘彻寻思谁能胜任管理者呢?思来想去,他觉得汲黯能管理好淮阳郡。

    鉴于此,刘彻任命汲黯为淮阳太守。有能耐的官员自然要派上用场,

    不过也不排除刘彻烦他怼人,外调汲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汲黯不愿意去地方任职,于是以年老多病为由,拖着不去上任。

    刘彻很生气,“汲大人,你是不是看不上淮阳太守这个头衔呢?”

    汲黯忙跪下道:“陛下,您理解错了,我愿意留在您身边,为陛下您纠正过失,补救缺漏,别无所求。”

    刘彻心中暗笑:心想世界离开谁地球照样转,没有张屠夫,还能吃带毛的猪?

    “汲大人,你的心情我理解,朕正是要利用你的威望和名声治理淮阳郡,你身体不好,躺着办公就行!”

    刘彻连拍带哄,汲黯没办法,不去不行,只好接过了大印。

    上任前,他找到大行令李息,嘱咐道:“李大人,我马上要走了,不能再参加朝议。

    “汲大人,有什么吩咐尽管说。”李息小心翼翼道。

    “李大人,你要注意公孙弘和张汤的行为。廷尉张汤巧言善变,不以法律为准绳,处处奉迎皇上的意思。

    公孙弘虚伪狡诈,具有很高的迷惑性,不得不防。

    皇上不想要的,二人就诋毁!

    皇上想要的,二人就赞扬,没有一点底线,不肯为天下百姓说话。

    此二人为所欲为,您作为朝中老臣,位居九卿,应该及时向皇上进言,

    让皇上远离奸佞小人,否则,您和他们都会被诛杀,李大人,切记,别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汲黯为朝中无人能匡正皇上行为而忧虑。

    令人失望的是,李息畏惧张汤和公孙弘的权势,不敢与之争辩,辜负了汲黯的委托。

    后张汤、公孙弘果然事泄被杀,刘彻得知汲黯曾嘱咐李息之事,恨李息不作为,愤而杀了李息。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汲黯上任后,不法分子闻之丧胆,加上出重手打击犯罪分子,私铸钱币就此销声匿迹。

    淮阳郡在汲黯治理下河晏海清,时和岁丰,百姓安居乐业。

    五年后,汲黯死于任上。

    ……

    公孙弘是由平民升任丞相的,没有两把刷子,还真达不到被刘彻重用的地步。

    汉朝出任丞相人选,都是从侯爷中选拔。

    但是,公孙弘是个例外,他不是侯爷,是刘彻封其为丞相后,着急忙慌又封了他一个平津侯。

    因此西汉由丞相封侯,始于公孙弘。

    我们都知道,刘彻比谁都精,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要说公孙弘能力超群并不符合实际。

    公孙弘年轻时两次被朝廷辞退。论儒学知识,他远不是董仲舒的对手。

    但是他一句话,让老董当了胶西王魔鬼侯爷的国相,如果不是老董机智,早就命丧魔鬼之手了。

    论出谋划策,他远不如主父偃,然而他的一句话,刘彻就杀了主父偃。

    论耿直无私,他远不如汲黯。公孙弘一句话,刘彻就外放汲黯去了淮阳郡。

    论奉迎皇上心意,他远不如张汤……

    但是,以上这些人,没有一个在伪装方面能超过公孙弘的。

    公孙弘善于表演,迷住了刘彻心窍,因此成了刘彻最信任的人。

    不仅如此,公孙弘还有天时之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意。

    公孙弘第二次进京参加策论的时候,主考官把他的答卷归到了第三等,也就是低劣答卷中。

    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