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昆明湖、柏梁台、汗血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连去带回整整用了4年。

    把钱财,牛羊马和副官,全部发散出去了,他自己轻装回到了国

    元鼎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到了长安,皇上出宫远迎,迎风洗尘自不待言。

    到了年终岁尾,外交家、探险家,博望侯张骞积劳成疾病逝,时年50岁。

    张骞死后的次年,他派出的副官回到了长安,皆圆满完成了任务。

    周边小国纷纷投入大汉怀抱,皆奉刘彻为老大。

    如果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无半点功劳,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他为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后来乌孙国请求与汉朝和亲,刘彻就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给了乌孙王,还陪送了丰厚的嫁妆。

    乖乖!江都王刘建是个畜牲王爷,坏事干绝,然而却生了一个好女儿——刘细君。

    乌孙王把汉公主刘细君封为了右夫人,匈奴单于也嫁给了乌孙王一女,被昆莫封为了左夫人。

    乌孙王左右不得罪,是个玩平衡的高手。

    汉朝公主自建宫室居住,一年四季同乌孙王昆莫见面一两次,一起饮酒吃饭。

    他们之间只是政治夫妻,并无亲情可言。

    由于乌孙王年老,加之语言又不通,刘细君公主悲伤忧愁思念家乡。

    “我的家乡该过中秋节了,乌孙国没有中秋节,有的是跳大神祭祀神灵活动。”

    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圆人不圆,刘细君落下了思乡的泪。

    汉武帝听说后很怜惜她,每隔一年派使者给她送去丝绸和长安土特产。

    到后来,乌孙国王昆莫也觉得对不起汉公主,于是要她嫁给自己的孙子。

    “细君,你还年轻,往后日子还长,跟着我无疑守寡。走一步吧!”

    刘细君不肯依从,“哪有当奶奶嫁给孙子的道理?”她上书汉武帝。

    汉武帝回复说:“你应当遵守乌孙国的风俗,因为我国希望与乌孙国一起灭掉匈奴。”

    刘细君为了大汉长治久安,含悲忍泪嫁给了昆莫的孙子。

    二人育有一女,取名少夫公主。

    昆莫去世后,其孙军须靡继位,号为“昆弥王”,刘细君做了王后。

    汉朝与乌孙国和亲以后,乌孙国成了汉朝在西域抗击匈奴的战略伙伴。

    刘细君为促进“汉乌”两国紧密关系,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我们应该记住这位公主,她的贡献不输以后的王昭君。

    ……

    汉武帝元狩三年,刘彻征调全国民工及有罪的官员修建昆明湖。

    此“昆明湖”不是如今的云南昆明湖,而是人工开凿的一处“超级大水坑”。

    位置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

    刘彻为何挖个大水坑呢?原来是为了训练水军。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是时东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

    你猜昆明湖有多大?湖面东西长约 4 公里,南北宽阔 约3 公里,面积约 10 平方公里。就问你大不大?

    刘彻说是用来训练水军,我看徒有其名。

    由于忙着打匈奴,东越国接下来也没有后续动作,昆明湖就成了一处景观。

    四年后,也就是元鼎二年,刘彻又在昆明湖旁边建了一处景观,取名柏梁台。

    之所以取名柏梁台,是因为整个楼台的大梁、檩条全部采用柏树材质,这种材质香味浓郁。

    柏梁台的位置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

    其建筑风格独特,规模宏大,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据史书记载,柏梁台高达数十丈,台上建有宫殿、楼阁、亭台等建筑,周围环绕着花园、池塘等景观。

    站在柏梁台顶层,上林苑和昆明湖尽收眼中,令人神旷神怡。

    方士还出主意,在柏梁台最上边制作了一巨大的铜手,用来承接天露,

    也就是收集露水,然后把玉石碾成粉,用铜手承接的露水调制成仙丹,方士说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此时上了年纪的刘彻很怕死,他想长生不老,所以每天吃几粒这样的“仙丹”。

    在柏梁台上,汉武帝曾经举行过许多重要的政治、文化和娱乐活动,

    如宴会、歌舞、赋诗等,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和官员前来参加。

    不过要想登上柏梁台,必须是吟一首“七言诗”。后来也称这种“七言诗”为“柏梁诗”。

    十分可惜的是,柏梁台存在十年后,突遭雷火袭击,最终被烧。

    如今我们只能从史书上寻觅柏梁台的华美和壮阔。

    ……

    元鼎元年,春,河南南阳新野人暴利长,向汉武帝献了一匹品种高贵的野马,

    人称是大宛的“汗血宝马!”刘彻则称之为“天马”。

    暴利长是如何得到这种天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