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虎臣”盖宽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奭的命真好,摊上了一个好爹汉宣帝刘询。

    宣帝全方位保护这个宝贝儿子。在吃穿住行方面,他为儿子找了一个保姆式的王皇后。

    哈哈!老爹为了儿子的成长,连自己最宠爱的张婕妤都放弃了立皇后。

    宣帝是爱儿子不爱美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棒的宠娃皇帝。

    在精神文化方面,他为儿子聘任了两个老师:萧望之和周堪。

    萧望之是太子太傅,周堪是太子少傅,别看一字之差,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是有区别的。

    太子太傅的地位高于太子少傅,太子太傅教导太子,树立太子的品德。

    而太子少傅则是协助太傅教导好太子,可以说是太傅的副手。

    他俩共同点都是儒学大咖。

    两位老师认真教,太子虚心学,刘奭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但是武帝只是口头答应,推行的却是儒术和霸道混合思想。

    而登基后的刘奭,则是真正的儒家思想贯彻者。

    当太子时,他对父亲冷酷无情颇有怨言,多次好言相劝,

    宣帝怒道:“老子当皇上还需要你教吗?先祖定下的儒家兼霸道杂之,怎么你就例外!”

    为此汉宣帝烦忧道:“乱我天下者,太子也!”甚至一度要废刘奭立次子刘钦为太子。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总之两位老师对刘奭后来成为儒家皇帝,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于太子的这两位儒家大咖,必须隆重介绍一下。

    萧望之,字长倩,他是汉初名相萧何的七世孙,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萧望之小时候上学是学霸,熟读三字经。

    长大后曾师从后仓学习《齐诗》十年,并师从夏侯胜学习《论语》、《礼服》等。

    后仓和夏侯胜都是当时的儒家大师。

    有道是名师出高徒,望之在当时也很有名望。

    望之祖籍本是沛县人,后来他爷爷当了上门女婿,举家迁徙到了山东兰陵居住。

    山东兰陵这一带是孔子儒家思想兴盛区域。

    他一心向儒学,其学术成就和道德品质,受到了当时儒生的高度评价。

    在霍光执政时期,有一次望之去京城长安,无故遭到狱吏的搜查。

    他据理反抗道:“你们凭什么随便搜查我,我犯了那条戒律?”

    之前从没有人敢对搜查说不,望之是第一人。

    这引起了霍光的注意。二人一交谈,霍光感到似乎遇到了孔圣人。

    太完美了,说起话来不卑不亢。霍光爱惜人才,于是选拔他进宫做了郎官。

    望之的仕途经过几番沉浮,他变得越来越成熟,仕途走得越来越顺畅。

    霍光去世后,他受到了汉宣帝的重用。

    因业绩突出,后被宣帝任命为平原太守,在他的治理下,辖区郡县秩序井然。

    望之离任时,百姓自动千里长堤送君子,送上万民伞,后因表现出色,被召回朝廷担任少府。

    望之谦逊为官,谨慎为官,后来他担心自己的政绩不能让皇帝满意,

    多番上书要求回家充电,被宣帝挽留住。“望之,你的学问够朕学一辈子了。朕需要你辅佐。”

    望之在任期间,积极处理政事,得到了汉宣帝的赞赏,随后被拜为太子太傅。

    他的家族有一产业在当时很有名气,那就是兰陵美酒。

    据说唐朝时期的李白,喝了萧氏酒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兰陵酒赞不绝口。

    还说李白喝多了兰陵酒,去水中捞月亮淹死了。哈哈!这从侧面反映出兰陵酒不是酒精勾兑的假酒。

    说完萧望之,回头说说周堪。

    周堪,字少卿,齐人,今山东淄博人。看到了吧,那时候山东出大儒。

    他曾与孔霸一同师从夏侯胜学习,孔霸是孔子的第十二世孙,后来孔霸成为朝廷的博士,颇受宣帝的信任,周堪则担任了翻译经书的译官令。

    宣帝选择人才,通常在石渠阁进行考试。

    石渠阁始建于汉初,由丞相萧何主持营造,它是西汉时期的皇室藏书之地。

    最初是为了收藏刘邦军队进入咸阳后,萧何所收集的秦朝图书档案等文件,

    后来就成了选拔人才进行策略考试的场地。

    在石渠阁的经学讨论中,周堪被认为学问最高。

    随后他被宣帝拜为了太子少傅,协助萧望之教授太子。

    周堪的弟子中,许商是着名的经学家,着有《五行论》等作品。

    ……

    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宣帝刚上朝,司隶校尉盖宽饶率先出班奏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司隶校尉相当于如今的纪委书记,负责监督京城百官的行为。

    “爱卿,有事尽早奏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