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易经大师之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石显果然狡猾万端,他拿捏元帝手到擒来。

    莫非就没人敢动石显?当然不是,有不怕死的人,京房算一个。

    京房是谁?难道还有姓京的?为何不怕死?

    京房本姓李,是西汉着名的易经大师。

    最大的成绩是把《易经》研究透了,学问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教授,人称“京氏易学”的创始者。

    《易经》其实和《周易》是同一本书,《周易》是《易经》的一个具体版本。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是由周文王所作,包括了卦象、卦辞、爻辞等内容。

    不管是周易还是易经,都是通过对卦象的解读和分析,探讨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和人生哲理。

    《易经》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了不同的版本和解释,而《周易》则是其中最为着名和经典的一个版本。

    了解《易经》的来源,估计亲们,也就明白京房是一个啥样的人了。

    没错,就是我们印象中预测未来的神人或者算卦、占卜大师。

    京房高明之处不是为普通人算命,而是为大汉朝的皇帝指点迷津。

    话说汉元帝统治时期,全国各地不是发洪水就是闹旱灾,要不就是地震刮台风。

    古代科学落后,迷信认为是人做了坏事惹怒了老天爷,所以那段时间总是杀大臣。

    杀再多的人也不管事!

    听说京房预测未来很准,元帝就招他进宫,让他解释一下为何总是出现灾害。

    “大师,全国各地闹灾害,你推测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京房心中大喜,“哈哈,我何不用易经知识忽悠皇上,让皇上听我的话。”

    想到此,京房一本正经用易经知识来解释天象异常,最后得出结论是政策执行不当所造成的。

    元帝就问:“大师,我如何改进政策么?”

    京房趁机夹带私货,用自己的看法干预朝政。

    京房的老师,是西汉着名占卜大师焦延寿,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呼风唤雨!”有不世之才。

    但是他从没收过像京房这样的徒弟,其他徒弟老实巴交为百姓服务。

    而京房缺用易经知识左右朝政,“嗨!我徒弟命不久矣!”

    焦延寿深深叹了一口气道。

    “尽得吾易经知识唯京房也,死于易经的也只有京房。”见大师做出了不祥预测。

    不黑不吹,京房预测天象百灵百验,元帝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更鼓励京房进一步干政。

    接下来他用易经解释指导朝政,无非就是索要权力,有权不就有了一切吗?

    而朝中权力被石显和五鹿充宗等人把持着。

    如此这些人,就和京房产生了矛盾。

    “朝中都特么你们说了算,我的权力在哪?”京房要“虎口”夺权!

    有一年,又发生了日蚀,京房借此天象,要扳倒石显和五鹿充宗。

    他觐见元帝道:“陛下,天象异常发生日蚀,是陛下用人所非。”

    “爱卿,你看朕用错谁了?”汉元帝虚心问道。

    京房沉默片刻道:“中书令石显和尚书令五鹿充宗,把持朝政,闭塞言路,老天爷盛怒了!”

    元帝将信将疑。

    石显就听到了消息,急忙找到五鹿充宗,“大师,你是五经博士,京房背后说咱俩的坏话,如何处置?”

    五鹿充宗捋着山羊胡,想了想道:“石公公,他京房有易经知识,用易经解释天象异常,借此忽悠皇上。

    我是经学大师,同样我可以用春秋诗经来解释天象异常,至少能打破现在的格局,

    把两种知识摆在皇帝面前,如何选择就看皇上了。

    石显大喜,“大师的意思是用春秋大法,破解京房的邪恶学说?”

    五鹿充宗点头微笑不止。

    五鹿充宗果然聪明,反正皇上啥也不懂,对自己有利的话,就用春秋说法解释给皇上听。”

    还真别小看了五鹿充宗,好歹是博士,他硬生生用春秋和诗经的知识,为自己和石显化险为夷。

    哈哈,歪理邪说对歪理邪说,半斤八两,势均力敌。

    京房和石显第一回合,一比一平局。

    建昭二年,京房提出了一种考核官吏的制度,名为“考功课吏法”。

    这个制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考核官员的政绩,来整顿吏治,以此来减少灾异的发生。

    京房踌躇满志对元帝道:“陛下,商周帝王通过功绩选拔贤能,能够使万物变化顺当,吉祥的征兆就会出现。”

    最后他建议元帝,命令百官考核自己的政绩,以期达到减少灾异的目的。

    元帝颔首同意。

    从古至今,推行一种制度都要试点。

    试点成功,然后在全国推行,目的就是防止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