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王商为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书接上回,汉成帝建始三年,前30年,数百流民占据长安南山作乱。

    造反头领提出反的口号是:“杀贪官,诛污吏。”

    他们夜袭县衙,杀死县令,打开粮仓放粮,气焰十分嚣张。

    这可把成帝气坏了,“奶奶滴!天子脚下也不太平。”

    成帝召来朝议,此时太守傅刚自请出兵剿匪,成帝准奏。

    “弘农太守听令”,

    “在!”

    朕委任你为中军校尉,率一千多官兵进山剿匪,不得有误。

    “喏——”

    傅刚领命而去。

    风云骤起,南山成了朝廷关注的焦点。

    剿匪队伍在傅刚带领下进了山。

    他以为不就几百上千的流民吗?有啥不好对付的!

    可实际一上手,不是那回事。他哪里知道这些流民和当地黑社会勾结在一起,

    取长补短,战斗力和谋略增加了无数倍。

    另外山中的流民走山路如履平地,他们和朝廷官兵玩起了捉猫猫。

    你来我们就跑,你走我们就扰,朝廷官兵疲于奔命,看得见逮不住,干着急。

    结果一个多月,傅刚剿匪没有任何效果。

    成帝复派京兆尹马彪率军剿匪,依然没有效果。

    气得成帝整天骂娘。

    这时王凤想起了王尊,“这家伙很厉害,天不怕地不怕。何不起用此人?”

    于是王凤推荐王尊去剿匪。

    成帝也知道王尊的大名,于是点头同意。

    当时王尊还是平民一个,不是被罢了官了吗?

    成帝任命王尊为谏大夫,守京都尉,行京兆尹事。

    哈哈,这官职不低了。

    这是王尊第五次走马上任。

    乖乖,他破了西汉官员复出的记录,不,在历史上这种人也不多见,让朝廷又爱又恨!

    王尊三月率军进山剿匪,到10月,金秋来临之际,聚众造反的流民被他彻底平灭。

    看到了吧?这就是水平,这就是能力,不服老王不行。

    一个月后,成帝升任王尊为京兆尹。

    三年后,王尊因遇到使者时行为失当,没有礼貌而被再次罢免了官职。

    当时御史大夫张谭落井下石,报复王尊弹劾之仇,“上奏说王尊暴虐的性情没有改变,

    对外说大话,对上级傲慢无礼。”

    但当地的官吏和百姓都对王尊被罢免深表同情,上万言书为王尊求情。

    当时长安的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上书汉成帝,“皇上,王尊是忠臣,是能臣,要重用人才啊!”

    成帝有所触动,复任命王尊为徐州刺史,不久又调任东郡太守。

    看到了吧?王尊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他的升迁伴随着罢免,罢免伴起用,兜兜转转,好像一个怪圈。

    所幸最后王尊死在了京兆尹任上,为他这不平凡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王尊,奇人也,那些自以为三上三下的官员很牛批,与王尊相比,都是渣渣!

    ……

    匡衡在民间,因“凿壁偷光”的故事声名显赫,其实他为官十分不堪,尤其是晚年。

    建始四年(前29年),匡衡因见风使舵弹劾佞臣中书令石显,被王尊状告其不作为,马后炮,势利小人等等罪名。

    匡衡心虚汗颜,请求辞职回家,成帝极力挽留。

    翌年,匡衡被封为乐安侯。

    由于其封地文书载明的土地数目不详细,与当地临淮郡发生了土地争端。

    其封邑原本有41万亩土地,有人告发他多占了四万亩,

    后又因其子匡昌醉后杀人,被捕入狱。

    他的次子,匡昌的弟弟仗着父亲是丞相,预谋结伙劫狱营救,结果事情败露被捕。

    诸多事情让匡衡惶惶不安,自请免冠待罪。

    成帝继位后,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匡衡被贬为庶民,返回故里。

    不几年,病死家中,卒年65岁。

    匡衡死后,丞相一职由光禄大夫,左将军王商担任。

    王商,涿郡蠡吾县人,今河北博野县人。

    他是汉宣帝刘询生母王翁须的侄子,王翁须是史皇孙刘进的妻子。

    按辈分来说,汉成帝刘骜,得叫王商一声表叔,属于外戚。

    还有一层关系,王商和史丹是姻亲关系。

    史丹的女儿嫁给了王商的儿子。

    史丹是太子刘据太子妃史良娣的侄子,是另一外戚。

    卧靠!看到了吧?汉成帝继位后,他爹平帝刘奭,给儿子留下的班底都是外戚。

    哈哈!这还不算过分的。

    汉成帝在母亲王政君撺掇下,于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

    封其舅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