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远古文明第一章 远古人类:中国最早人类的神秘面纱(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1921 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首先发现了北京人遗址。此后,经过多次发掘和研究,大量的化石和遗迹得以揭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70 万至 20 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他们的外貌特征具有一些独特之处,如头部相对较小,前额低平,眉骨粗壮,颧骨高突,嘴巴向前突出等。这些特征显示出他们仍保留了一定的原始特征,但也在不断进化。

    北京人的生活环境较为复杂,他们居住在天然洞穴中,周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生产生活方面,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多种石器工具,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这些工具的制作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反映出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北京人懂得用火,并能够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对于他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取暖、照明、驱赶野兽,还可以烹饪食物,提高了生存能力。

    北京人的社会组织形式可能是以群居为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成果。他们在狩猎和采集活动中相互协作,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分工。

    北京人的发现为我们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和进化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料,对于研究人类的发展历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3.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因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而得名。这一发现为我们展示了远古人类在晚期智人阶段的发展状况。

    山顶洞人的生活年代约为距今 3 万年前,此时的人类在体质特征上已经与现代人非常接近。他们的外貌更加接近于现代人,具有较为高耸的额头、平缓的眉弓和突出的下巴。

    在文化方面,山顶洞人展现出了显着的进步。他们开始使用更加精细的石器工具,并且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更加美观和实用的装饰品,如穿孔的兽牙、石珠、贝壳等。这些装饰品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山顶洞人的审美观念的发展,也可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功能。

    山顶洞人的居住环境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他们可能会对洞穴进行简单的布置和划分,以满足不同的生活需求。在社会组织方面,可能已经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家族和氏族结构,人们之间的分工和协作更加明确。

    山顶洞人的发现为研究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展示了人类在智力、技术和文化方面的不断进步。

    三、中国远古人类的文化发展

    1. 石器制作技术的演进

    中国远古人类的石器制作技术经历了漫长而显着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早期,如元谋人、蓝田人等使用的石器多为简单的打制石器。这些石器通常是通过直接敲击石块,使其破裂形成锋利的边缘或尖端,用于切割、刮削、挖掘等。此时的石器制作较为粗糙,形状不规则,但已经能够满足远古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

    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北京人为代表,石器制作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他们开始采用更加复杂的打制方法,如锤击法、砸击法等,制作出了更多类型的石器,如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这些石器的形状更加规整,功能也更加多样化。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石器制作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此时的石器不仅在形状和功能上更加精细,而且出现了经过二次加工的石器,如在石器的边缘进行修整和打磨,使其更加锋利和耐用。同时,还出现了骨器和角器等工具,丰富了人类的工具种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新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磨制石器成为主流,人们通过精心打磨石器的表面,使其更加光滑、锋利和规整。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不仅有用于农业生产的石斧、石锄、石镰等,还有用于狩猎和捕鱼的工具,如石镞、鱼叉等。此外,还出现了玉器等精美的工艺品,反映了人类审美和技术水平的显着提高。

    石器制作技术的演进不仅反映了远古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也标志着人类在智力和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远古人类的居住方式

    在远古时期,人类的居住方式经历了从利用天然洞穴到建造人工住所的逐渐转变。

    早期的远古人类,如元谋人和北京人,主要居住在天然洞穴中。这些洞穴为他们提供了遮风挡雨、躲避野兽袭击的场所。洞穴内部相对干燥、温暖,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然而,天然洞穴的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随着人类数量的增加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仅仅依靠天然洞穴已不能满足居住需求。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开始尝试改造和利用洞穴。他们会在洞穴内搭建简单的炉灶,用兽皮、树枝等材料铺设床铺,划分出不同的生活区域。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暖和防风,可能会在洞口设置障碍物或用兽皮等材料遮挡。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渐掌握了建造人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