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尾盘5分钟入场可以让你的胜率提高50%(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现在A股市场就真的沦为了一个上市公司的提款机,真的是烂到了骨髓。散户炒股的最终下场就是被上市公司股东们割韭菜。今天的内容十分的敏感,建议大家先收藏起来,印度股市30多年了,指数是从1000点涨到了6万点,咱A股市场也30多年了,还是在3000点,其真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内部机构的人都知道,却没有人敢说出来,其实A股已经是彻彻底底的沦为了一个融资型的市场,烂到了骨髓,毫无价值可言。大家看现在5000多只股票,这么大一个市场,平均才9000多个亿的活血,简直是悲哀,不停的抽血,把骨髓都吸干了以后,都舍不得往里面注入一点血液进来,别说注入血液了,就连注入水都舍不得,股民都渴成什么样子了?底层的那些散户都赔成什么样子了?刚刚一个月。稍微回了1。

    点点写全面注册至上市一天就10个新股,来一个釜底抽薪,一天之内就拿走了几百个亿,上市就是巅峰。全面注册至之前可能抽水机一台两台,现在直接十台抽,这哪是抽水机,这是10台抽血机呀。你看前几天在市场还有1.2万亿活血,我敢说几天之后可能又回到了9000亿的活血了,为什么就在最近100多家公司集中减持股份,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的?当然是从我们股民的口袋,为什么低位的不减持,涨得好一点的就立马减持,到头来还是散户买了单。就在前两天,我的一个铁粉看好一个新股,让我帮他看一看,仔细的去看了一下,什么新股368倍的市盈率,这种公司上市就是巅峰,开盘就会被破发,果不其然,上市第一天直接破发了,这种上市公司的上市明显就是来圈钱的。所以这个市场就。

    变成了主要是给上市公司融资的,而不是给你个人来投资的。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很多时候上市公司犯错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就上市公司造假或者违规,罚个60万就封顶了,哪怕上市公司退市了,但是融资和减持股份的钱已经到口袋里了,终究到头还是散户买了单,你散户赔了多少钱跟我没关系,是你散户的认知问题,是你散户的技术不到位,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反正我们一切都是oK的。现在的市场就是一个畸形的市场,你技术在到位,你的各方面认知再牛,你还是玩不过这个市场,它是畸形的,可能一段时间你是回本了,你赚了一点钱,时间的维度拉长拉满以后呢,不耽误你赔钱,最终还是会把你洗的一干二净。如果不彻彻底底的改变它的制度环境,不从根本上去改变它,你再怎么厉害,到最后都是难逃亏本的命运。更有意思的是。北京一个游资大佬在股市当中赚取的第一桶金,竟然采用的是一个最笨的方法,就让他在股市里面轻松赚到了5000万。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套方法,反复牢记这个核心方法的铁律,让你在股市里面少走10年弯路。第一点,股价跌破60均线的不要碰,60均线是股价的生命线,股价一旦跌破60均线,说明趋势已经走坏,趋势由多头转为空头,在下跌趋势赚钱是偶然,在上涨趋势赚钱是必然。我们要学会顺应趋势,远离破破60均线的个股。第二,高位评出利好消息的股票不要碰,已知股票如果从低位已经是涨了好几波了,很多情况下主力是无法出货的,这种利好消息往往是主力故意制造的利好,来吸引散户接盘的,从而达到一个出货的目的,高位利利好的个股一定要格外的。

    慎重考察。第三点,所有的技术指标都是马后,但是成交量不是高位天量是主力在出跑,低位天量是主力在建仓,粮在时在量变试变。第4,只要股票经过大幅的调整,在底部出现放量涨停,主力入场的行为都要高度重视,在低维横盘的时间越长,主力吸收的就越充分,后期涨幅就越大,一旦放量突破横盘上轨,就是股价步入主升浪的时候。第5,股价远离5日均线的股票不要碰,均线试水,K线试船,健康的上涨走势,股价都是贴着5日线走的,股价偏离了5日线都会出现回踩均线的动作,5日均线是非常灵敏的均线,一旦股价偏离5日线,就会面临获利盘抛压过大,股价会随时回踩到5日线。第6,近三年暴涨的腰壶不要碰,一只股票。

    如果一年内的涨幅超过300%,就属于暴涨的股票了,那这种股票就是被透支的品种,被暴炒之后往往都是一地鸡毛,一旦股价步入下跌的趋势,每一次反弹都是回光返照,然后就是下跌,没有个大几年,它是缓不过劲儿来的。所以近三年内暴涨的妖股不要去碰。第7,敢于空仓。市场远远不缺乏机会,缺乏的是把握机会的能力,当行情好的时候,要集中仓位大胆去干,同样行情比较弱,趋势向下的时候,空仓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第8,做股票要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也就是说当你要入场一只股票的时候,你要知道你入场的理由在哪,如果入场之后这个理由还在,就继续石有,一旦这个理由不存在了,就果断离场。第9,顺应趋势,拥抱趋势。只做上涨趋势的股票下。

    跌趋势的票,不管跌幅有多深,普价有多便宜,我们都不要去碰,因为下跌不眼底,远离垃圾股、白菜股,趋势为王,大家牢记这9条铁律,游资是这个市场最成功的短线课,这个技巧主要有三点,核心是第三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