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风险确实高(1/2)
陶书记回答:“小华,这是一本白话版的《三国演义》,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这本书?”
吴华一听陶书记送的是《三国演义》,一时间猜不透其用意。
其实,吴华对古典四大名着的名字很熟悉,但从未完整读过一本。
小时候家里的《三国演义》是竖排文言文,他翻了一页就读不下去了。
后来因电视剧《红楼梦》而尝试阅读原着,结果开头的诗词就让他望而却步。
他对四大名着的了解大多来自影视作品。
他想,完整读完这四部书的东方人恐怕也不多。
现在流行一句话,“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意思是《三国演义》讲的是谋略,老人经验丰富,越看越精明;而小孩子世界观未成熟,不宜多看《西游记》中的神鬼故事。
难道……吴华似乎捕捉到了一点线索,但再深入思考,却一片迷茫!
吴华说:“陶伯伯,我只听过老人们讲三国的故事,看过一些三国连环画。
但这书我还真没读过,谢谢陶伯伯!”
陶书记点点头:“嗯,读书不在多而在精。
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只有细读慢品,才能领悟其中奥秘。
小华,有空就读读,对你有好处!”
吴华心中仍是一团迷雾,但他不便向陶书记追问。
有些事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那种意境有时难以用言语表达,不论你的词汇有多丰富,表达能力有多强。
吴华只能点头应道:“陶伯伯,我会的!”
刘妈在厨房忙着准备午饭,吴华他们四人在客厅聊天。
陶书记因妻子身体逐渐康复而心情颇佳,吴华对此功不可没。
女儿陶雯雯与他以姐弟相称,待他如亲弟弟一般,陶书记和姚蓉静都将他视为家庭一员。
姚蓉静私下曾与陶书记提起认吴华为干儿子的事,陶书记也颇为心动。
但身为省委书记,一举一动都极为敏感,认干儿子这样的事更要谨慎。
陶书记便劝说姚蓉静,看小华与陶雯雯及他们的关系,实际上已如同干儿子,只是差个称呼,这样或许更好,免得有人借题发挥。
姚蓉静觉得陶书记言之有理,考虑周全,便默认了这种状态。
又聊了一会,姚蓉静站起身说:“小华,你在这里陪陶伯伯,我去厨房帮刘嫂做饭!”自身体恢复后,姚蓉静在家常感无聊,为了锻炼身体,便常与刘嫂一起做家务。
以前一闻油烟味就难受,现在已无此感觉,这让陶书记十分欣慰。
吴华一听姚蓉静要亲自下厨,立刻起身道:“姚阿姨,您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还是坐着休息吧,我去厨房帮忙!”
姚蓉静笑笑道:“小华,你是客人,怎好让你下厨呢。
我身体好多了,整天闲着可不好,得多活动活动。
姚阿姨做的菜可香了,你就等着我给你做好吃的吧!”
这时,陶雯雯接口道:“是啊,小弟,你在这陪爸聊天,我去厨房帮妈!”说着,挽起姚蓉静的手臂一同走向厨房。
陶书记向吴华招手道:“小华,坐下陪陶伯伯说话吧,厨房有她们帮忙足够了,想帮忙以后有的是机会!”
见吴华坐下,陶书记问道:“小华,听说你爸爸当上芜江铁路局局长了,怎么样,工作还顺利吧?”
陶书记这一问,吴华立刻想起了陶雯雯当初告诉他父亲即将升职的消息。
虽然吴华不了解提拔铁路局长需征询地方意见的流程,但消息经陶雯雯传来,必与陶书记有关。
今日旧事重提,他确信陶书记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于是答道:“我爸工作还算顺利,就是当上局长后更忙了,整天见不到他人影。”
陶书记感慨道:“是啊,铁路春运压力大,不容许有任何闪失,不容易啊!”说到这里,他端起茶杯轻啜一口,随口说道:“铁道部似乎很看重芜江铁路局,研究新局长人选时还特意向我征询了意见!”
吴华一听,恍然大悟,诚恳地说:“谢谢陶伯伯!”
陶书记见到吴华年纪轻轻却聪明伶俐,心里感到很高兴。
当初他推荐吴正国时,吴华的因素虽然也有,但占比不大。
作为省委书记,他不会凭感情做事,主要是吴正国积极为桐江市争取建立交桥的事迹打动了他。
一个靠近地方政府的铁路局长对全省经济发展助力巨大,芜江省的木材、煤炭和粮食这三大支柱产业主要依赖铁路运输,只有这些物资流通出去才能转化为财富。
但由于铁路车皮紧张,严重影响了芜江省的经济发展。
陶书记摆摆手说:“别客气,这是你爸爸应得的!”
吴华见陶书记不再多谈这个话题,便自然转了话锋:“陶伯伯,铁路局长这职位看似风光,其实是坐在火药桶上,稍有不慎,前程就毁了。”
因为吴华的
吴华一听陶书记送的是《三国演义》,一时间猜不透其用意。
其实,吴华对古典四大名着的名字很熟悉,但从未完整读过一本。
小时候家里的《三国演义》是竖排文言文,他翻了一页就读不下去了。
后来因电视剧《红楼梦》而尝试阅读原着,结果开头的诗词就让他望而却步。
他对四大名着的了解大多来自影视作品。
他想,完整读完这四部书的东方人恐怕也不多。
现在流行一句话,“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意思是《三国演义》讲的是谋略,老人经验丰富,越看越精明;而小孩子世界观未成熟,不宜多看《西游记》中的神鬼故事。
难道……吴华似乎捕捉到了一点线索,但再深入思考,却一片迷茫!
吴华说:“陶伯伯,我只听过老人们讲三国的故事,看过一些三国连环画。
但这书我还真没读过,谢谢陶伯伯!”
陶书记点点头:“嗯,读书不在多而在精。
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只有细读慢品,才能领悟其中奥秘。
小华,有空就读读,对你有好处!”
吴华心中仍是一团迷雾,但他不便向陶书记追问。
有些事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那种意境有时难以用言语表达,不论你的词汇有多丰富,表达能力有多强。
吴华只能点头应道:“陶伯伯,我会的!”
刘妈在厨房忙着准备午饭,吴华他们四人在客厅聊天。
陶书记因妻子身体逐渐康复而心情颇佳,吴华对此功不可没。
女儿陶雯雯与他以姐弟相称,待他如亲弟弟一般,陶书记和姚蓉静都将他视为家庭一员。
姚蓉静私下曾与陶书记提起认吴华为干儿子的事,陶书记也颇为心动。
但身为省委书记,一举一动都极为敏感,认干儿子这样的事更要谨慎。
陶书记便劝说姚蓉静,看小华与陶雯雯及他们的关系,实际上已如同干儿子,只是差个称呼,这样或许更好,免得有人借题发挥。
姚蓉静觉得陶书记言之有理,考虑周全,便默认了这种状态。
又聊了一会,姚蓉静站起身说:“小华,你在这里陪陶伯伯,我去厨房帮刘嫂做饭!”自身体恢复后,姚蓉静在家常感无聊,为了锻炼身体,便常与刘嫂一起做家务。
以前一闻油烟味就难受,现在已无此感觉,这让陶书记十分欣慰。
吴华一听姚蓉静要亲自下厨,立刻起身道:“姚阿姨,您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还是坐着休息吧,我去厨房帮忙!”
姚蓉静笑笑道:“小华,你是客人,怎好让你下厨呢。
我身体好多了,整天闲着可不好,得多活动活动。
姚阿姨做的菜可香了,你就等着我给你做好吃的吧!”
这时,陶雯雯接口道:“是啊,小弟,你在这陪爸聊天,我去厨房帮妈!”说着,挽起姚蓉静的手臂一同走向厨房。
陶书记向吴华招手道:“小华,坐下陪陶伯伯说话吧,厨房有她们帮忙足够了,想帮忙以后有的是机会!”
见吴华坐下,陶书记问道:“小华,听说你爸爸当上芜江铁路局局长了,怎么样,工作还顺利吧?”
陶书记这一问,吴华立刻想起了陶雯雯当初告诉他父亲即将升职的消息。
虽然吴华不了解提拔铁路局长需征询地方意见的流程,但消息经陶雯雯传来,必与陶书记有关。
今日旧事重提,他确信陶书记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于是答道:“我爸工作还算顺利,就是当上局长后更忙了,整天见不到他人影。”
陶书记感慨道:“是啊,铁路春运压力大,不容许有任何闪失,不容易啊!”说到这里,他端起茶杯轻啜一口,随口说道:“铁道部似乎很看重芜江铁路局,研究新局长人选时还特意向我征询了意见!”
吴华一听,恍然大悟,诚恳地说:“谢谢陶伯伯!”
陶书记见到吴华年纪轻轻却聪明伶俐,心里感到很高兴。
当初他推荐吴正国时,吴华的因素虽然也有,但占比不大。
作为省委书记,他不会凭感情做事,主要是吴正国积极为桐江市争取建立交桥的事迹打动了他。
一个靠近地方政府的铁路局长对全省经济发展助力巨大,芜江省的木材、煤炭和粮食这三大支柱产业主要依赖铁路运输,只有这些物资流通出去才能转化为财富。
但由于铁路车皮紧张,严重影响了芜江省的经济发展。
陶书记摆摆手说:“别客气,这是你爸爸应得的!”
吴华见陶书记不再多谈这个话题,便自然转了话锋:“陶伯伯,铁路局长这职位看似风光,其实是坐在火药桶上,稍有不慎,前程就毁了。”
因为吴华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