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戒备森严漳州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人愿意!”

    “谨遵仙人法旨!”

    郭家兄弟闻言连连叩头,他们刚刚看得可是清清楚楚。

    朱克清轻飘飘的就跳出了三尺多深的土坑,身子都没什么弯曲。

    跳这么高的确不是难事儿,但是如此轻松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更别说朱克清落地的时候脚步还是那么轻灵。

    眼前发生的种种,都让郭家兄弟对朱克清乃是仙人下凡这个判断深信不疑。

    谁料朱克清却风轻云淡的说了一句。

    “仙人什么的就不用多提了,你们心里有数就好。”

    “听刚刚的班头说你们两个来这个死牢也不是第一次了,这个监牢的情况你们可熟悉?”

    郭家兄弟闻言连连点头,随后开始介绍起来。

    在二人的讲述中,朱克清也知道了自己眼下所在的地方是个什么情况。

    福建漳州府的府城,漳州知府衙门司狱的底层,俗称死牢。

    而越狱一事也的确不简单,因为这漳州府城也是个龙潭虎穴一般的地方。

    郭家兄弟之前能够逃狱,一是因为他们所属的天王山义军的确拼命,二则是因为漳州知府孙扬也有点儿养寇自重的想法。

    众所周知,清代初年,广东福建两省可是明清交战的主要战区。

    南明虽然已经亡了,但是台湾岛上的老郑家可还没有消停呢。

    加上满清旗军在华夏大地上烧杀抢掠,民间可谓是叫苦连天。

    而福建这地方山多林密,民风也是极度彪悍。

    所以各种义军也是三天两头就冒出来一支。

    郭家兄弟所在的天王山就是其中比较大的一支。

    不过对于清廷,或者说漳州府衙来说,这些所谓的义军却完全没有威胁。

    这也正常,一些难民,最多掺杂几个猎户的队伍,又怎么可能是正规军的对手呢?

    无非就是一些行走的军功罢了。

    这帮狗官还真怕没人造反呢!

    没人造反他们怎么谎报战损呢?

    没人造反他们怎么截留赋税呢?

    没人造反他们怎么加征兵税呢?

    没人造反他们怎么加官进爵呢?

    因此前几次,郭家兄弟都能在上法场前“意外”被同伙救走。

    真就是一群狗官!

    本来这漳州府城管事儿的只有城内两支精兵的一支,三个营共计一千五百人的绿营兵。

    这支算是漳州知府的直属力量了,也是养寇自重刷军功的主力、

    不过这次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因为朱克清被安了个朱三太孙的名头,还是“人证物证俱在”的那种。

    漳州府城明显也重视了起来。

    就像张班头说的,为了防止意外出现,漳州知府那个狗官直接特意从福州府城借调了五百精兵。

    汉军旗军二百,旗军包衣三百。

    这可不是全部!

    别忘了,漳州府城还有一支更加强大的军队。

    那就是海澄公府的汉军旗兵!

    这可是清朝初年少有的汉人公爵麾下的部队。

    在后世比较出名的,一般也就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这三位藩王。

    但实际上清朝封赏的汉人王公的确还有两个。

    一个是镇守潮州续顺公,一个就是眼下镇守漳州的海澄公,名字叫黄梧。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藩公。

    不过肯定是个叛明降清的乱臣贼子没错了。

    黄梧最开始是抗清名将郑成功手下的一个总兵,于顺治十二年四月升任英兵镇镇帅,不久改任前冲镇(今海澄)镇帅。

    顺治十三年的时候,这个黄梧斩杀了诸如华栋等一众同在郑成功麾下效力的军中将领 ,率众献海澄叛投清廷。

    海澄可是郑成功多年来投注了相当多人力、物力建造起来的坚固堡垒,黄梧此举不仅使郑失去数百万计军械粮饷,而且失去一个拱卫厦门的重要据点。

    顺治大喜过望,为此于同年封黄梧为“海澄公”,给予敕印,开府漳州。

    顺治十四年,黄梧驻漳州,克闽安镇,破七城,加太子太保。

    康熙二年,克厦门、金门、浯屿三岛,郑锦逃据铜山,黄梧统兵驻云霄防剿。

    康熙三年,黄梧招降郑锦麾下将领诸如周全斌、陈昇、黄廷、何政、许贞、李思忠等人。

    康熙六年,黄梧被封为一等公。

    而且黄梧这家伙向清廷献上了“平贼五策”。

    一、长达二十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居民强行内迁,断绝郑明的财源。

    二、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

    三、斩杀已经被流放到宁古塔的郑成功之父郑芝龙。

    四、挖了郑氏祖坟。

    五、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

    后世史学家都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