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活塞?NO!这是冲压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掣电铳?

    那是什么玩意儿?

    和我说的是一个东西吗?

    眼看着自家殿下诧异的样子,郭老炮连忙开口解释。

    几分钟后,朱克清终于搞明白了。

    这事儿的确是郭老炮他们误会了。

    所谓的掣电铳,其实就是明代火器专家赵士祯的作品之一。

    这种火器结合了鲁密铳的远距离射击和佛郎机炮的快速发射频率,加上已经涉及到后装步枪的理念,在当时的确是很先进。

    哪怕放到如今的康熙初年也不过是。

    按照《神器谱》的记载,这款掣电铳长六尺,重六斤,配有五个子铳,每个子铳都插有一个引信,省去了铳尾上的药池。

    子铳长六寸,重十钱,开有火门,能装两钱四分的火药和两钱重的弹丸。  听起来倒是和朱克清口中介绍的金属定装弹有些类似,不过实际上却完全不同。

    掣电铳的子铳设计其实是类似于弗朗机炮的炮弹,如同小铁管一般。

    最重要的是,这东西还是靠火绳激发。

    加之在气密性无法保证的同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人力成本简直高的离谱。

    所以一众工匠的表情才会如此诡异。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一种华而不实的东西。

    朱克清听闻以后也是深以为然。

    没错,在配套生产力工具还不够先进的时候,先进的设计根本发挥不出优势。

    甚至还会反其道而行之,成为一款优秀产品的拖累。

    掣电铳就是如此,称得上是一个生错了时代的产物。

    以至于在知晓此物情况的人都会给出一个负面的评价。

    不过朱克清却对此不以为意,再一次开始向天工洞的工匠们传道授业。

    这一次,朱克清不再卖弄,而是详细的讲述了他所记得的关于火器的一切。

    从火药的配比和颗粒化,到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弹头设计。

    从金属定装弹的优势,再到枪管膛线的作用。

    在后世短视频软件上学习到的诸多“无用知识”,在这会儿也终于派上了用场。

    而且效果也是极为出众。

    一众工匠们听得是惊为天人,纷纷陷入了思考。

    直到郭三炮这个年轻人提出了疑问。

    “殿下,您说的那个子铳……就是那个金属弹壳,咱们怕是造不出来……”

    一众工匠也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自家殿下的想法的确惊人,说的东西也很有道理。

    虽然没有接触过这样的理论,但是跟兵器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们还是有感触的。

    过往的经验告诉他们,自家殿下说的东西都没错。

    但是如何实现这件事情,就让他们犯了难。

    比如朱克清口中装火药的子铳,那是一个金属制成的小圆筒,形制统一的同时,还对厚度有相当苛刻的要求。

    这种工艺他们完全达不到啊!

    难不成也用水力钻床来做?

    这个就有点儿困难了,因为按照朱克清的说法,子铳是要有封底的。

    一不小心钻透了怎么办?

    这可比钻铳管还要麻烦啊……

    看着一众工匠紧锁的眉头,朱克清却是微微一笑。

    “这件事儿其实是最简单的,我们已经有现成的工具了!”

    众人闻言都是一脸疑惑,而朱克清则是挥手围绕着地上的【铁块】搭建起方块来。

    只见朱克清单手在空中挥舞,很快就搭出了一个奇怪的方块结构。

    底下的【铁块】,拱门状的【石头】,还有匠人们用来给风箱鼓风的【活塞】和配套的【拉杆】。  (诶?我家方块怎么歪了?)

    只能说方块结构所有的组成部分匠人们都认识,但是凑在一起就看不懂了。

    只有郭三炮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开口询问了一句。

    “殿下,您是要用这个……”

    还不等郭三炮说完,朱克清就一脸微笑的点了点头。

    “没错,这个东西就可以制造弹壳。”

    “你们谁手里有……随便来个什么东西都行,最好是铜的!”

    郭老炮立刻拿出几个铜板,然后看着朱克清把铜板放在了【铁块】上。

    紧接着拉下了【拉杆】,【活塞】也随之落下,和【铁块】严丝合缝的贴在一起。

    等到朱克清再次推动【拉杆】使得【活塞】重新复位,众工匠赫然发现,大了好几圈的铜板已经紧紧贴在【铁块】上面。

    厚度也如同纸张一般轻薄。

    一众工匠皆是惊为天人。

    他们原本想着,这个【活塞】的机构看起来都是木制的,也就能用来拉拉风箱。

    没想到还能用来压制金属?

    这得是多大的力量啊!

    不过他们并没有问出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