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三鞭抽掉大清魂,殿下我是大明人(1/2)
整齐的喊杀声响彻全城,所有人的脸上都面带狂热。
首批出战的八百老兵面色潮红,刚刚被征募,留守天王城的四百新兵只能一脸羡慕的看着这些比自己早入伍三天的“前辈”。
这年头的百姓们,尤其是沿海地区,谁不想造清廷的反呢?
按理说改朝换代了,经历过王朝末年乱世的百姓应该更加期盼和平才是。
结果却是义军林立,反贼不绝。
刚刚结束推翻大明朝,放下武器的百姓们,又重新拿起武器高喊反清复明。
不得不说,这也算是独有的本事了……
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眼看着麾下官兵士气正盛,朱克清也立刻发布了命令。
“全体领马,随孤出征!”
“是!”
八百老兵排着整齐的队列前往畜牧区领取战马,新兵们这几天一直在训练这个。
除了每人每天必须打够二十发子弹的射击训练以外,就是在进行骑乘训练。
骑术虽然未必能有多好,但是骑马赶路肯定是没问题的。
配合众官兵手中的建武一式步枪,这就是八百龙骑兵啊!
趁着士兵们去领取马匹,朱克清则是先一步来到了溶洞监牢当中。
找到了监牢里唯一的囚犯,福州满城汉军正红旗佐领,萧念恩。
这小子可是在监牢当中关了半个月了。
整个人显瘦了不少,精气神儿也没了。
汉军旗佐领这一身份给他带来的高傲气质已经丢得一干二净。
看起来如同一个难民一般。
而且萧念恩可是亲眼目睹过朱克清那些神奇本领的。
那些神鬼莫测的手段,直接颠覆了萧念恩的三观。
再加上监牢看守们平时聊天的内容,也被萧念恩听去了不少。
使得这个曾经的汉军旗佐领,彻底失去了和朱克清这个“朱三太孙”抗衡的想法。
这“朱三太孙”踏马就不是人!
人力焉能胜天耶?
俗话说得好,只要你选择了躺平,就能一直躺下去。
可以说是一念起,天地宽。
萧念恩现在就是这样。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反正也抵抗不了。
爱咋咋地!
能活下去的每一天都是白捡的。
什么忠诚,什么为大清尽忠……
纯特么扯淡!
人家是仙人!
懂吗?
爱咋咋地,老子是不伺候了。
什么大清,自己玩儿去!
摆烂之魂那真是熊熊燃烧。
如果不是这样,张老蔫过来找他给孙扬写亲笔信的时候,这厮也不可能这么配合。
这也算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过对于朱克清来说,这小子还真就有点儿用。
福建布政司可是有一座满城的,这小子就是从那儿过来的。
满城,即是一座居住着清一色八旗和其家眷聚众的城中之城,也叫“旗城”。
具体来讲,就是将八旗军部署在天下各形胜之地,从而形成的军事驻扎区。
一般由明朝原来的州府城池中的内城改建而来,原先居住在那里的汉人百姓则是要么被驱逐、要么就沦为八旗驻军的奴仆。
如此将汉人和满人分割开来,把内城的汉民全部赶走,规定其他汉民也不得随意出入内城,并以此为定制推行到全国。
算得上是满清的征服者们,刻意保持自身统治的重要工具。
所有满城都基本按照以下方法管理:
旗人只能骑马射箭锻炼军事技能,其他工商农一切营生不得做。
禁满汉通婚,禁满城租房给汉人,禁满人随意外出。
禁止汉人进入满城,除非给寺庙上香。
所有满城实际上都是一种特殊的“军事管理区”,以便清廷维持长期的军事占领。
所有衣食住行兵营演武校场,满城统统自给自足,由满清朝廷财政拨款。
如此独特的管理方式,也是满清朝廷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保持民族独立性的方式。
同样也加剧了满清和当地百姓的矛盾。
毕竟在法律上,满城的旗民与外城的民人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清廷的地方官根本就无权处理满城旗人的案件,如果有民人进入满城被旗人殴打杀害,大多数地方官都是置之不理。
清廷的统治者一直说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其实没有什么卵用。
旗人还是继续作恶多端,无法无天。
当然了,不得不说,满城的军事力量可是一点儿不差。
光是福建布政司辖区内,唯一的一座福州满城,就有八旗兵丁三千余。
毕竟还是康熙初年,八旗制度还没彻底烂透,跟着顺治入关的老杀才还没死光。
首批出战的八百老兵面色潮红,刚刚被征募,留守天王城的四百新兵只能一脸羡慕的看着这些比自己早入伍三天的“前辈”。
这年头的百姓们,尤其是沿海地区,谁不想造清廷的反呢?
按理说改朝换代了,经历过王朝末年乱世的百姓应该更加期盼和平才是。
结果却是义军林立,反贼不绝。
刚刚结束推翻大明朝,放下武器的百姓们,又重新拿起武器高喊反清复明。
不得不说,这也算是独有的本事了……
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眼看着麾下官兵士气正盛,朱克清也立刻发布了命令。
“全体领马,随孤出征!”
“是!”
八百老兵排着整齐的队列前往畜牧区领取战马,新兵们这几天一直在训练这个。
除了每人每天必须打够二十发子弹的射击训练以外,就是在进行骑乘训练。
骑术虽然未必能有多好,但是骑马赶路肯定是没问题的。
配合众官兵手中的建武一式步枪,这就是八百龙骑兵啊!
趁着士兵们去领取马匹,朱克清则是先一步来到了溶洞监牢当中。
找到了监牢里唯一的囚犯,福州满城汉军正红旗佐领,萧念恩。
这小子可是在监牢当中关了半个月了。
整个人显瘦了不少,精气神儿也没了。
汉军旗佐领这一身份给他带来的高傲气质已经丢得一干二净。
看起来如同一个难民一般。
而且萧念恩可是亲眼目睹过朱克清那些神奇本领的。
那些神鬼莫测的手段,直接颠覆了萧念恩的三观。
再加上监牢看守们平时聊天的内容,也被萧念恩听去了不少。
使得这个曾经的汉军旗佐领,彻底失去了和朱克清这个“朱三太孙”抗衡的想法。
这“朱三太孙”踏马就不是人!
人力焉能胜天耶?
俗话说得好,只要你选择了躺平,就能一直躺下去。
可以说是一念起,天地宽。
萧念恩现在就是这样。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反正也抵抗不了。
爱咋咋地!
能活下去的每一天都是白捡的。
什么忠诚,什么为大清尽忠……
纯特么扯淡!
人家是仙人!
懂吗?
爱咋咋地,老子是不伺候了。
什么大清,自己玩儿去!
摆烂之魂那真是熊熊燃烧。
如果不是这样,张老蔫过来找他给孙扬写亲笔信的时候,这厮也不可能这么配合。
这也算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过对于朱克清来说,这小子还真就有点儿用。
福建布政司可是有一座满城的,这小子就是从那儿过来的。
满城,即是一座居住着清一色八旗和其家眷聚众的城中之城,也叫“旗城”。
具体来讲,就是将八旗军部署在天下各形胜之地,从而形成的军事驻扎区。
一般由明朝原来的州府城池中的内城改建而来,原先居住在那里的汉人百姓则是要么被驱逐、要么就沦为八旗驻军的奴仆。
如此将汉人和满人分割开来,把内城的汉民全部赶走,规定其他汉民也不得随意出入内城,并以此为定制推行到全国。
算得上是满清的征服者们,刻意保持自身统治的重要工具。
所有满城都基本按照以下方法管理:
旗人只能骑马射箭锻炼军事技能,其他工商农一切营生不得做。
禁满汉通婚,禁满城租房给汉人,禁满人随意外出。
禁止汉人进入满城,除非给寺庙上香。
所有满城实际上都是一种特殊的“军事管理区”,以便清廷维持长期的军事占领。
所有衣食住行兵营演武校场,满城统统自给自足,由满清朝廷财政拨款。
如此独特的管理方式,也是满清朝廷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保持民族独立性的方式。
同样也加剧了满清和当地百姓的矛盾。
毕竟在法律上,满城的旗民与外城的民人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清廷的地方官根本就无权处理满城旗人的案件,如果有民人进入满城被旗人殴打杀害,大多数地方官都是置之不理。
清廷的统治者一直说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其实没有什么卵用。
旗人还是继续作恶多端,无法无天。
当然了,不得不说,满城的军事力量可是一点儿不差。
光是福建布政司辖区内,唯一的一座福州满城,就有八旗兵丁三千余。
毕竟还是康熙初年,八旗制度还没彻底烂透,跟着顺治入关的老杀才还没死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