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蔡京投机上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宋被赵煦经营得大好的江山,落到赵佶的手里,竟然就成了临危受命了。

    汴京的朝堂上,赵佶诗兴大发。

    当着所有的朝臣的面,他即兴作诗,表达了自己上承天命,下安黎民,必须要匡扶大宋,沿袭赵煦所推行的各种新法。

    如果赵佶能够继续沿用赵煦那一帮奉行新法的人,在朝中辅佐朝政。

    或许赵佶在沿袭新法上,还不至于出现太多的偏差。

    赵佶此人,除了没有治国能耐之外,几乎算得上是个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都玩得精熟。

    朝野谈起赵佶的才华,那都会竖起大拇指,陛下的才情,纵然放于当世的文坛,那也是首屈一指。

    赵佶对金石,对字画那是特别有研究。

    他亲自作出的画作,放在哪儿,那都堪称经典,在千古帝王之中,很少有人,能够有赵佶那般艺术造诣。

    赵佶荣登帝位,如果不能赏玩金石字画,那这皇帝当起来,倒不如做个普通王爷。

    向太后本来以为,以她的身体状况,怎么着,也可以替赵佶视朝几十年。

    可没曾想到,她垂帘听政不及一年之久,就身体有些吃不消,不得不还政给赵佶。

    她扶立赵佶,无非是要打压赵煦与赵似的亲娘朱太后,直到她奄奄一息的时候,她似乎已经隐隐地感觉到,自己费尽心力,扶植起来的赵佶,除了不会当皇帝,其他的事情,都还相当不错。

    朝中有老臣,前往拜见向太后。

    他们都说起皇上的各种痴迷的爱好,原本向太后也以为,她一手扶起来的新皇,会听命于她。

    可这赵佶,叫嚣得最厉害的,便是要把那些推行新法的人,召集起来,为大宋朝廷效命。

    向太后从来都特别反感朱太后的儿子赵煦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当赵煦驾崩之后,她以为,可以用自己扶立起来的赵佶,像高太皇太后那样,把那些守旧派请回朝廷。

    向太后驾崩以后,更是无人可以管得了赵佶。

    他找了一个特别懂画的童贯,叫童贯带着人,拿着钱,到全国各地,去给他收罗各种民间的画作与奇花异石。

    赵佶身边,有个极有见识的大臣王黼,对赵佶那种雅趣,恨不得夸上天去。

    “陛下,金石名画若是落于凡夫俗子之手,岂不是明珠暗投。所有绝世精品,亦如良臣逢明君,须得像陛下这样,深谙其中绝妙,方有遇知音之感。”

    赵佶连声说道,“王爱卿所言,正合朕意啊。”

    “传朕旨意,各地官吏,当以敬献奇花异石为要务,以便朕于宫中,也可尽观天下灵秀之物。”

    朝中竟然有好几个人,站出来,说此举甚妙啊。

    奇石再美,流落民间,那也没啥意义,倒不如费点人力,从四面八方,运往京城。

    王黼大力推崇此事,值此盛世,陛下又酷好丹青,能够把天下的奇花异石,尽搬至汴京,那也比起陛下前往各地,来得便捷。

    童贯捡到了鸡毛,当成令箭,还真是不遗余力,倾举国之力,到处去搜索奇花异石,然后,耗费了很多人力物力,把那些东西,从全国各地,运送到京城。

    在大宋的官道上,随处可见,押运着花石纲的官差,马队。

    能力卓着的童贯大人,在搜罗奇珍异宝的时候,顺便还从杭州,替赵佶发掘了一个惊世大才蔡京。

    本来,赵佶继大统后,朝臣们就纷纷上奏,指陈蔡京犯下的过错。

    赵佶将蔡京逐出了汴京朝堂,把他外放到了杭州一带。

    蔡京得知童贯到杭州一带,寻访字画奇石,便想方设法接近童贯,暗地里投其所好,给了童贯很多好处。

    蔡京又把自己所画的物件,交给童贯。

    童贯得了蔡京好处,自然要替蔡京运作,他不断地把蔡京的各种作品,送到赵佶的面前。

    毕竟童贯极具才情,对于蔡京的那些字画,全都给予浓墨重彩的点评。

    那意思,无非是想要在赵佶面前,隆重地举荐才华横溢的蔡京。

    其实,朝野都知道,这赵佶可不是一般的惜才,宫里有个梁公公,跟在赵佶身边,对赵佶那瘦金体的字,从叹服到模仿,结果,居然可以写出来,连赵佶都没法辨识出来。

    不知大宋朝,从哪个时候开始,这送到皇帝面前的所有奏章,那得皇帝一支笔,从头到尾御笔亲批。

    这赵佶简直是如获至宝,那梁公公能够把自己的字写得那样精熟,自己也就可以不用成天面对那么多的案卷,甚至,诏书,也可以由梁公公帮忙写出来了。

    童贯对蔡京的大力举荐,到底还是起了作用,虽没有直接让蔡京回汴京朝堂,却已经引起了赵佶的重视。

    赵佶并没有因为蔡京书画了得,就直接把他召回京城。

    这后来,京城里的高官们,也开始为蔡京做工作。

    甚至有人故意在赵佶面前,说起以蔡京的才华,完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