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刘法太冤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蔡京经过几番沉浮,再一次成了大宋国相,为了向赵佶表明其功勋,鼓励边关将士,攻城掠地,建功立业。

    大宋熙河经略使刘法,此人可是从来都不会阿谀奉承,绝不会因为什么邀功请赏,而发起攻击,率大军进攻西夏仁多泉城。

    没有十足的把握,刘法绝不会轻易出手。

    李乾顺得知刘法大军进攻其重地仁多泉城,深知刘法的厉害,赶紧派晋王李察哥率军前往救援。

    李察哥早就得知,那刘法乃大宋边关的一员悍将。

    自哲宗朝时,就已经显名于西夏,当时,塞门寨被西夏军围困,众将皆畏惧,莫敢出战。

    刘法挺身而出,领兵猛攻,破西夏洪州。刘法一战成名,诛杀大量的西夏人,获得马匹,牲畜,不计其数。

    当初,会州之战,李察哥就在现场,亲眼看到,刘法力敌西夏主力军。

    一战破敌,然后直接带着军队,纵横数百里,在大漠之中,紧追西夏军不舍,在喀罗川斩获夏军万余人。

    结果,这一回,刘法进击仁多泉城,那力大无比,又足智多谋的晋王李察哥,居然畏惧刘法,受了李乾顺的诏令,却只能够远远地观望,哪里敢前去救援。

    刘法很顺利地攻占了仁多泉城,掠杀了三千余众,西夏朝野,更是恐慌。

    大宋朝廷得知刚直不阿的刘法,攻占了西夏的仁多泉城,赵佶下旨,对刘法大加赏赐。

    刘法打下了仁多泉城后,就在那附近最险要的地方,修建了震武城。

    刘法督促将士们,把那震武城修好后,就带着主力,退回到了自己的防地。

    西夏人觉得,那震武城有如一根钉子,扎在了西夏的咽喉之处,阻断了西夏人袭扰大宋的通道。

    于是,李乾顺派出大军,竭力破坏震武城。

    震武城守城将领李明被杀。

    孟清又被打成了重伤。

    得知消息,刘法极为愤慨,当即提了兵马,杀奔震武城而来。

    那先前在震武城打得兴起的西夏军,听到刘法出兵了,吓得仓皇逃跑。

    刘法在西北镇守边关,做得好好的。

    西夏人听到刘法的名字,都会吓得四散奔逃。

    然而,很快赵佶就给西夏人派来的帮手,毕竟,在大宋看来,武将在外面若是太牛了,会引发祸端。

    因而,赵佶派出他最信任的童贯,组织起二十来万人,准备向西夏发起全面的进攻。

    童贯到了前线,仗着皇帝的对他的倚重,根本没有把那些守边的战将放在眼里。

    这童贯,就连蔡京能够当上宰相,那都是他一力举荐,在朝中人们暗地里把他称作为媪相。

    像这样的权倾朝野之人,到了西北边地,将帅们,还不得把他供起来。

    然而,刘法却从来都是那样刚直不阿,从心底里,刘法对童贯就没有一点儿好感。

    童贯见到刘法,就说出要刘法出兵安统,只要占据了安统,那就扼住了西夏的咽喉。

    刘法坚决不愿意出兵安统,他觉得,虽然西夏军屡有败绩,宋军却并没有伤到他们的元气。

    安统深入到西夏内地,一旦孤军深入,不但不能够夺得安统,还很可能会遭到夏军的围攻,那可就危矣。

    童贯一巴掌拍在桌上,“刘法,你如此怯懦,也堪称我大宋名将。当时,你在京师时,对陛下说过,你一定能够攻克西夏,如今,为何又不愿出战了呢。”

    刘法顿时感觉到极其憋屈,权倾朝野的童贯,对于那西北战事一无所知,居然站在至高处,对手下的战将,指指点点。

    刘法说道,“大帅,不是刘法拒不从命,只是,安统之地,远离我后方。擅入必危,到时候,我若中伏,进退不可,到时候,再遇上夏军乘胜出击,末将是怕,西北无以可守啊。”

    “好你个刘法!你若执意不执行军令,岂不是要犯下欺君之罪。”

    面对着如此胡搅蛮缠的童贯,刘法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可以说服他。

    明明那就是一招败局,稍有不慎,还可能遭致西北失守。那可是对大宋,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啊。

    刘法无可奈何,只得领兵两万,攻入了安统城。

    结果和早有充分准备的西夏主将察哥所带领的敌军重兵发生遭遇战。

    察哥将他的军队列为三阵,以阻挡刘法的前军。

    同时,另派一支精锐骑兵(铁鹞子)登山绕到刘法军后面进行夹击。

    双方激战,刘法前军杨惟忠、后军焦安节、左军朱定国等皆战败。

    士兵饥寒交迫,战马多渴死。

    刘法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军队遭到察哥的围困,而童贯却是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前来救援。

    那哪里是派兵攻占安统城,童贯这是明摆着,把刘法的两万人,送给西夏做了人头。

    刘法仍组织中军、右军决死反击,终因兵力悬殊遭到惨败。

    刘法利用夜色带兵突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