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共同富裕1(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1984年3月7日,滨州,北方发展公司总部

    北方发展公司的总部之前一直是放在银海县影剧院的地下室,可自己好歹也掌握了天文数字的资金,总这样凑合也不是事儿,于是乎某人便看上了银海县公安分局的房子,在花费了一百万之后便让银海县公安分局搬去了几百米外的银海县博物馆,至于博物馆则直接被“扔”去了龙王庙那边。

    之所以看上银海县公安分局的房子,是因为这房子是曾经的都统衙门,属于银海县所剩不多的古建筑,不好好“保护”的话,这几百年的古建筑可就废了,毕竟这里曾经是整个辽东半岛的统治中心,也曾经经历过战火的蹂躏,等二十几年后再保护也只能是呵呵了。

    “老陈,您这速度可口快的,一个冬天就把这地方整修出来了。”坐在曾经的局长办公室里,闻着空气中细微的桐油味,王跃由衷地感慨,在滨州这地方冬天施工可不是一星半点的困难,偏生这事儿就被陈志国给干成了,整个都统衙门都被修葺一新不说,还没有一点糊弄的痕迹。

    “以前东门外有个‘吴记木器行’,都统衙门的修缮一直都是人家负责的,家里老人家都还活着,手艺也都还在,招一帮人打下手就行了,至于冬天施工,人家也有自己的办法,保质保量不说,花钱还不多。”陈志国同样感慨,忍不住用手抚摸着自己面前的桌子,虽然只是一张老榆木的桌子可却是妥妥的古玩,从连顺开始到如今至少一百年了,岁月沉底的痕迹很有研究的价值,特别是桌子上的刀砍痕迹和嵌在桌面上的子弹头。

    “那家人我知道,严格算来老人家也算是咱们自己的同志,‘十三省’的钱粮师爷,毁家纾国,值得敬佩。”王跃感慨道,那个年代,滨州这片土地上有太多心怀大义的仁人志士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们从未放弃。

    “抗联三军团十二团当时并没有及时上报他们的任务,他们自己手里也没有切实的证据,‘十三省’被认定为土匪也很正常,至于吴老爷子就更复杂了,他们家和王永江家是世交,妻子是前朝皇族,长子和次子又参加过国军,虽然后来战场起义,可没法界定他们起义的动机,而且他支持的也不仅仅是抗联,义勇军、军统可都支持过,”陈志国苦笑,他本人其实是愿意相信老爷子的汇报的,也相信老爷子在特殊时期被针对导致遗失了关键证据,可遗失了就是遗失了,没有证据谁也不敢认定他是老Gm。

    “咱们无愧于心就好了,谁让抗联的人都快死绝了呢?”王跃撇撇嘴,抗联和后来的民主联军看似一脉相承可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除了北满地区的少量抗联撤到了联盟去,那边的抗联几乎是全军覆没,自然也没有什么老战友老首长可以给他们撑腰,加上斗争形势的复杂,很多事情就算是有文字记录也不能轻易认定。

    “医生那边检查过了,老爷子的身体亏空得厉害,也就是这几年了,六个儿子有和家里断绝关系的,有莫名其妙死了的,有跑去外地杳无音信的,留在身边的也就只剩下了一个小儿子。”陈志国感慨,虽说没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可这也差不多了。

    “老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老爷子和被囚禁在蛙岛的小六子关系不错,让他给小六子写封信,诉诉苦嘛。”王跃坏笑,有些人你就得给他们点外部压力,他们但凡是要点脸就不敢让小六子资助老爷子,很多流程估计也会加速,若是老爷子真的没了这事儿可就没法办了,趁着老爷子还能动,自然是要抓紧时间操作一下。

    “你小子就蔫坏吧,老爷子的事情银海县的几届班子都有责任,真要掀开盖子的话,可是要死人的。”陈志国苦笑,这都三十五年了,老爷子一开始还是小有家资的,如果能够在那个时候解决问题,老爷子也不至于要跑去银海县的农村苟延残喘了。

    “和咱们有什么关系,一个个的都不要脸了,把人家逼成那样还有理了,我就是要让那些人知道这个世界是有公理的!”王跃恨恨说道,巧取豪夺,欺上瞒下,把人家搞成那样还觉得有理了,这样的人就该杀。

    “这件事情你悠着点就好,咱们还是说正事儿吧,这里是已经核准的职工家属创业申请,一共有一万三千多份,你真的打算扶持全部的创业项目?”陈志国指着一旁办公桌上的一大堆纸箱子说道,1983年年底他们就开始搞这件事情了,只要是北方发展系统的正式工家属,只要条件符合就可以申请家庭创业项目,公司可以提供无息贷款、技术指导、创业补贴,保底销售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这段时间也陆陆续续落地了一些项目,可还是有大量项目积压在那里,毕竟滨州地区的冬天实在是干不了什么事情,这不是,地一开始解冻陈志国就找上了王跃。

    “飞机修造厂留在魔都的家属都安排好了吗?”王跃点点头,虽然北方发展的员工待遇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可目前工资偏低却是普遍问题,想要保证员工的生活就必须要从别的地方想办法,让员工家属创业就是很好的办法,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加大员工和企业的捆绑力度,提高员工向心力。

    “已经都落地了1389个废塑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