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老师们的野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见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王钱进只能硬着头皮站了起来。

    “老师们,校长们!有啥子需要我做的,尽管吩咐就是。饭也吃了,酒也喝了,我们就打开窗子说亮话嘛!”

    王爱国和袁进军相视一笑:还是你懂你的学生啊。

    袁进军示意王爱国:“还是你来说吧。”

    王钱进知道,他的这位恩师,确实有想法。

    听完之后,他也算是明白了老师们的苦心,应该说是老师们的野望。

    他们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优秀学子,争取把学校打造成重点高中。希望王钱进在合适的时候帮帮忙,出出力。

    毕竟,光是靠教育局分配的那些老师过来,估计都是一些师范的专科生,能力和水平都需要从零开始,效果肯定不好。

    但是,光靠学校现有的教师,袁进军觉得确实也很难。

    王钱进没有做声,他其实也在思考,一个学校的发展,究竟靠的是什么?一个人的发展,靠的又是什么?

    他想起前世的自己,初中时懵懵懂懂,高中了,还是懵懵懂懂,都高三了高四了才幡然醒悟,奋起直追,最终才通过考上本科,走出了农村。

    如今,重活一世,很多事情,他看得更加明白。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在求学的路上,其实,个人的努力比环境的改变更为重要。

    根据人的发展观来说,也是如此。

    在学校的班级教学制度下,教师每天讲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接受速度不同,他们所能吸收的也不同。

    因此,因材施教是关键。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与个人而言,别人的学习方法再好也需要优化后有选择地用,学习目标再远大也需要明确具体阶段的具体小目标,否则就是痴人说梦。

    王钱进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认认真真地向恩师们讲了一遍。

    尤其是对校园环境的治理,学风的整治和引领尤为关键。

    一个学校的底蕴是否深厚,不仅需要人才和名师,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潜心教学,用心育人。

    孔圣人学生三千,不也是最后只有七十二个成绩优秀的嘛。

    五个手指本来就是长短不一,咱们可不能给拉扯到一样长,揠苗助长,是教育的大忌。

    思想需要引领,更需要启迪。

    就自己来说,如果只是管好自己和自己的一个小家就行了的话,何必编什么《母题试卷》?

    想当初,确实只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

    但是,经过一年的运作之后,王钱进也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做教育真的要用心,做教育资料更需要负责,否则你生产出来的就不是学习资料,而是垃圾。

    同样,放眼一个学校的教育,我们看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当下,更要看学生的未来发展。

    前世的奥运冠军,即便天赋异禀,哪一个不是从小就刻苦训练,久久为功。

    但是,很多人就只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却没有去研究他人背后的付出和努力。

    拼搏两字,可不仅仅是搏而已,更主要的是拼,要有拼劲儿,要有拼命的劲儿!

    何为拼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拼命。植物的向阳而生,是为拼命。人在极限条件下的竭尽所能,是为拼命。

    王钱进早已放下酒杯,一边喝着茶,一边侃侃而谈。

    教育本身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

    古人常说:人心齐,泰山移。

    团结就是力量,这可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践出真知的总结。

    就一个人而言,争分夺秒是团结自己的力量。

    就一个班级来说,勇敢攀登是团结班级的力量。

    一个学校,如果每个班级都你追我赶,都拿出力争上游的姿态,成绩肯定不差。

    最可怕的,就是自暴自弃。

    也就是不作为,最让人讨厌的就是自己不作为就算了,还拉着别人一起堕落。

    所以,说到底,还是要正衣冠,树风气,努力挖掘优秀代表,用心耕耘每一个可能。

    当王钱进说完后,袁进军沉默了,王爱国沉默了,在座的老师们都沉默了。

    这些道理,其实他们都懂。

    因为,在座的没有一个不是优秀的人,都是一路拼杀过来的。

    所以,他们深有同感。

    可是,看看王钱进才多大,刚刚18岁多一点的学生,竟然懂得这么多,而且说得条理清楚,有理有据。

    难怪人家能够发表这么多文章,出图书,当老板。

    聊到最后,所有人都有点心情沉重。

    见状,王钱进再次举杯:“老师们,您们都是我最尊敬的人。请大家再次举杯,我代表大足镇的全体学生,感谢您们为大足的教育事业做出的无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