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昭陵六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俞悦皮了一下特别开心,不过迫于辣辣的“淫威”,还是说起了李二夫妇合葬的昭陵:

    “昭陵呢,是比猪猪的茂陵还要大一点的,也是二凤和长孙皇后合葬的陵墓,有人说,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

    虽说猪猪的茂陵富得流油,但昭陵也是不遑多让,毕竟两个朝代之间隔了几百年,生产力是一直在提高的。

    所以昭陵也被许许多多的人盯上过,其中最让人唏嘘的,还要数昭陵六骏的坎坷命运了。”

    俞悦说到这里,语气有些低落下来。

    昭陵六骏!

    李世民细细品味这个名字,该是他的战马们,难道是他把爱驹的尸骨随葬了?

    不,不像。二凤自己否定了这个想法,如果只是尸骨,后世盗墓贼不会在意,而且他也并不是所有战马的尸骨都还保留着。

    最大的可能是,他把它们通过其他的方式带进了昭陵,比如,把它们画下来或者雕刻下来。

    虽然知道自己的陵墓多半也是被盗了,可没想到,竟然连它们也没保住吗。想起这些陪他征战沙场的老伙计,李世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然而这显然不是最炸裂的,接下来俞悦的话更是让他出离愤怒。

    俞悦:“贞观十年,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葬于礼泉县境内的九嵕山,这里也是李世民为自己选择的长眠之地,定名昭陵。

    营建昭陵时,李世民为了纪念这六匹与自己转战疆场、破敌立功的“骁骑”,也为了彰显自己的开国之功,诏令画家阎立本先将这六匹战马画出。

    然后命石刻家阎立德将其刻在石屏上,放置在昭陵北司马门内,祭坛寝殿前的白石台基上。

    后世整修昭陵时,又将这六尊战马石刻移置于北司马门内的东西两庑。

    东庑内的战马名字依次为特勒骠、青雉、什伐赤;西庑内的战马名字依次是飒露紫、拳毛騧和白蹄乌。

    这六匹战马,被后世称为“昭陵六骏”。

    在随后的一千三百多年岁月里,虽然王朝更迭,人世间几经沧桑,“昭陵六骏”始终默默地矗立在昭陵北司马门内,守护着它们的主人,任凭风雨摧蚀。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来到陕西考察文物古迹。

    当沙畹来到昭陵时,被荒草中精美的“昭陵六骏”石刻所吸引,他用相机将这六匹骏马拍下来带到欧洲出版刊行。

    昭陵六骏”的照片,很快引起了法国古董商保尔·马龙的注意,他试图将六骏石刻的实物“买下”。

    当时的华夏,正处于朝代更迭之际,官方无暇顾及地方的文物保护。

    戈兰兹在收买了几个昭陵附近的乡民后,潜入昭陵,企图将六骏石刻全部盗走。

    六骏石刻每件宽约2.04米,高约1.72米,厚约0.4米,均为青石质地,厚重不易移动。

    于是,戈兰兹计划将“昭陵六骏”石刻中最精美的“飒露紫”和“拳毛騧”,打碎装箱盗运出昭陵。

    其后数年间,二骏几经辗转,最终流落海外,现展于霉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这也成了许多爱国人士的心病。

    于右任,杨振宁等人都曾为文物回家努力过,可惜最后都无果而终。要不是爱国人士拦的快,剩下的四骏很可能也是同样的命运。

    2017年1月,陕西省昭陵博物馆正式发文:《昭陵“二骏”,中国等你回家》。

    在文中,昭陵博物馆据理力争,公开呼吁,要求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归还“飒露紫”和“拳毛騧”。

    如今,“飒露紫”和“拳毛騧”离开昭陵已经一个多世纪,它们的兄弟们,仍在西安等它们回家。”

    武德殿内,群臣哗然。

    李世民愤怒得甚至控制不住面部表情,嘴唇都在颤抖。

    他先前觉得,昭陵六骏最多也就是流落到什么收藏大家手里变成私人把玩的物件了。

    那他也就捏着鼻子认了,毕竟陪葬品但凡被盗,总逃脱不了这种命运。

    李世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又是在那个大清,又是那些该死的红毛洋人,主意打到他的头上来了,真是好样的。

    不止李世民,贞观群臣也是鼻子都快气歪了,苏定方第一个站出来,向李世民请命:“陛下,臣愿去找天幕所说的美洲。”

    其他的武将们也纷纷表示自己可以,自家陛下竟被后世蛮夷如此羞辱,他们就是病的爬不起来了也得让人抬着出征。

    李世民倒是冷静下来了,他是最生气的那个,可现在还不是时候,他反过来安抚群臣:

    “不急,先让工部造船出来再说,否则你们就算去了,也是无法横穿大洋的。毕竟百世之仇,犹可报也。”

    谁说往前数百世就不算百世了,中文的最终解释权当然在中原皇帝手里了。

    一时间,龙凤猪三人都心有戚戚焉,祖龙还好,毕竟主墓室没被盗对他而言多少是个安慰,虽然也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