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赵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俞悦随手从背包里抽出件薄外套穿上,晚上吹了些风让他觉得觉得有些冷,披上外套后,她继续道:

    “公元997年,宋辽之前的问题还没解决,赵光义就先去见他大哥了,估计赵匡胤早在地下等着给自己这位弟弟一点小小的兄长震撼了。

    驴宗驾崩后,皇位留给了他的儿子,宋真宗赵恒,这位也是个重量级中的重量级,以一己之力拉低泰山封禅逼格的男人。”

    秦—始皇帝—嬴政:?

    西汉—武帝—刘彻:?

    东汉—光武帝—刘秀:?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李隆基也想跟个问号的,但是想想就知道,估计只要自己敢露头,太宗陛下和高宗陛下想必不介意给自己一点“爱的教育”。

    李隆基:蒜了.jpg

    几位陛下纷纷要俞悦细说封禅到底是怎么个事,俞悦摸摸鼻子:“这可是你们让我说的啊。”

    陛下们猛猛点头,没事,他们扛得住,毕竟俞悦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让他们高血压了,陛下们觉得自己的抗压能力已经大成了。

    俞悦:行吧。

    “那我可就说了啊。”她随手开了罐饮料准备一会儿说累了喝点润润喉,然后调整了个更舒适的坐姿,开口道:

    “宋真宗赵恒是个把封禅剧演成烂尾片的末代‘谐星’,本来想往脸上贴贴金的,结果劲使太大,直接丁肿了。

    严格讲,作为汉唐之后的中原正统政府,宋帝国很难完全意义上称为‘宋朝’。

    虽然它存在300多年,并且终结了安史之乱以来200多年一锅粥的混战,特别是化解了五代十国70多年的大分裂局面,历史贡献还是有的。

    但它从始至终都只是苟且偷安的半统政权,北方的燕云十六州拿不回来,彻底失去长城防线,南方的交趾脱土独立。

    于是华夏意识日渐淡薄,西北的党项征服河套平原及河西走廊建立西夏帝国,宋人面临三线楚歌,更别提遥远的草原深处还潜伏着终将苏醒的女真部落和蒙古骑兵。

    对照封禅泰山的三大标准,天下一统,宋没做到;易姓而王,宋是通过‘黄袍加身’,从孤儿寡母手里抢来的。

    宋朝开国就是由乱而治,宋只是在辖境内没那么乱而已,远远称不上治。因此有宋一代,没有哪个帝王能腆着脸去泰山封禅。

    但自知之明是一种稀缺品质。”

    宋朝之前的皇帝们倒吸一口凉气,就听俞悦这话里的意思,合着这些标准赵恒一个没做到啊。

    果然自知之明是一种稀缺品质。

    宋朝众人没想到俞悦上来就这么不留情面,连平时活跃度贼高的苏轼都沉默了,又是躺平任嘲的一晚呢。

    俞悦:“从驴宗起就蠢蠢欲动想封禅,他在位时,群众不知被谁鼓捣进京上访,强烈要求太宗封禅,随后文武百官也加入这场自欺欺人的滑稽狂欢。

    赵光义心里暗爽,很想表扬表扬手底下这帮懂事儿的人精,但戏份还是得演足,摆了几次欲拒还迎的姿态后就坡下驴,以‘为百姓祈福’的名义诏令筹备封禅大典。

    缺啥渴望啥。

    封禅代表受命于天,这对宋太宗来说太重要了,毕竟他哥陈桥兵变本就得国不正。

    ‘杯酒释兵权’看似不杀功臣、宽容大度,实际是底气不足、欠缺容才之量,甚至造成“重文轻武”的战略锁死。

    他就更不济了,虽说具有‘亲王尹京’的储君资格,凭‘金匮之盟’的牵强说服力玩了次兄终弟及。

    但‘斧声烛影’的嫌疑始终洗不干净,其弟赵廷美和哥哥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也都死得不明不白。

    加上他即位后不等转过年就猴急改元的难看吃相,更是加剧了后人对他做贼心虚的历史指控。

    然而,面对舔着脸硬要封禅的宋太宗,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他四月份下诏书决定封禅,五月份皇宫的乾元殿和文明殿就被一道闪电直接劈中,在暴雨滂沱中诡异地烧为灰烬。

    这在古代是被主流价值观解读为上天示警的大事件,宋太宗只好咬碎槽牙咽肚子,取消封禅妄念。”

    几位要听故事的陛下:......

    不是,他们真没想到驴宗竟然还有返场,还是以这种方式,他到底是怎么敢的啊?陛下们表示脸这么大也是难得。

    这雷劈得真是大快人心,陛下们这道给惊雷点了个赞。

    俞悦:“宋真宗赵恒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他能接过权杖,实在是宋太宗没有选择的选择。

    他大哥赵元佐至情至性、嫉恶如仇,因看不惯亲爹害死亲叔,发疯隐退。

    他二哥赵元佑心机深沉、手段狠辣,无奈家里的小妾比他更狠,一门心思毒死正妻,结果赵元佑在饭桌上临时起意玩了把浪漫交杯,英年而薨。

    14岁的赵恒得以替补出场,在27岁晋封太子。

    赵恒29岁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