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蔡元培祖居(2/3)
足,如果故事发展下去大概会很圆满。
可惜,同样也是这一年,由于奔波劳碌,身体虚弱的王昭因病去世,刚刚尝到婚姻甜头的夫妻阴阳两隔。
蔡元培女权\/男女平权的五个思想: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第二是识字的;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
其实整个院子并没有很大,她们逛了一会儿就走到头了,从另一个出口出来,俞悦回头望去,还是向这位教育大家鞠了个躬。
徐桢同意得不能再同意。
徐桢避过一个迎面跑来的小孩,问俞悦:“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这些革命先烈和他们做的事的话,你会想到什么?”
俞悦:“浪漫吧。”
徐桢没想到会是这个词,她偏过头看俞悦,像是无声的询问:“我以为你会想到伟大什么的。”
俞悦没看她,但精准捕捉到了她的疑惑:“我觉得浪漫这个词也是被污名化很严重的一个词了。”
俞悦斟酌着措辞:“就好像现在一提到这个词,大家只会想到爱情,仿佛这个词语只为爱情服务。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个世界不止爱情,同理,浪漫一词也不该跟它时时刻刻绑定在一起。
君不见屈子诗仙还被称为华夏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吗,所以我说的是广义上的浪漫。
至于为什么不用伟大,他们当然很伟大,这毋庸置疑。可是我觉得伟大这个词太过严肃,这样会让他们离我们太远。
而且他们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这个郭嘉当时已经是千疮百孔,史书上的每一页,触目惊心。
他们完全可以选择更安逸的生活,如胡适一般,毕竟他们已经努力过了,是大清已经没救了,没人会怪罪他们。
可是他们没有,他们一次次叩问这个世道,路在何方,哪怕一次次为此撞得撞得头破血流,可没有人回头。
为了一个在当时大部分国人看来已经无可救药的华夏,他们上下求索,甚至不惜献身。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
徐桢:“你这么一说,好像也有道理,他们面对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干脆利落地干翻了封建帝制,真的帅呆了。”
徐桢终于一把扯开了一直以来盘旋在帝王心间不被触碰的那层纱,把那个答案明明白白摆在了古人面前。
一石激起千层浪,早就在心里朦朦胧胧有了答案的聪明人们倒是有了种果然如此和松了口气的感觉。
更多的是不那么聪明的古人,他们惊愕于自己刚刚听到的那句话,一时间甚至有人掏了掏耳朵,怀疑自己耳朵出问题了。
他们推翻了华夏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后世真的没有皇帝了。更多的人恍然大悟,怪不得,怪不得后人提到皇帝完全没有一点敬畏之心。
怪不得俞悦一直在强调自己是农民的后代,一直在强调自己只是普通家庭,提起历史罪人总是毫不掩饰的鄙夷。
一切都说得通了。
原来如此。
果然如此!
李世民揉揉额角,这一天还是来了,他们其实对这个答案心知肚明的,但一直都在欲盖弥彰。
毕竟他是既得利益者,他们所谓的封建帝制让他富有四海,成为天子,家天下家天下,天下都是他的私有物。
他当然知道大唐终有一天会走向灭亡,可他也知道会有另一家来掌控这个天下,他以为这会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自从天幕出现,从这些后人的行事作风,他隐隐约约知道后世已经没有皇帝,随之而来的就是强烈的疑惑,和恐慌。
疑惑如果后世已经没有皇帝,那么他们是如何管理国家的。恐慌自己会不会变成那个被时代终结的皇帝。
其他皇帝基本也都和他一样,即使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还是心存侥幸的掩耳盗铃。
所以徐桢这猝不及防的一下就会显得格外震撼,这会儿几百位皇帝的脸色格外精彩。
有少数心理素质顶尖的几位已经反应过来,徐桢所说的那个时代离他们太过遥远,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嘛,他们完全没必要紧张。
纯摆烂的就不用说了,大多数人心里还是有点避暑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货色的。该及时行乐就及时行乐,从不内耗自己。
最痛苦的是有点野心但不多,有点能力也不多的中庸之主,他们既没办法完全摆烂又没有顶尖帝王们的自信。
于是之后的日子里,这些皇帝们天天都在提心吊胆,生怕民众受俞悦她们的煽动哪天就摸进宫里给他们脑袋砍了当球踢。
心理素质低点的干脆直接退位给太子,自己则是心安理得地当起了太上皇,主打一个压力转移。
于是倒霉太子们和另一批心理素质比较强的皇帝们就基本每天不是在勤政爱民,就是在勤政爱民的路上。
俞悦暂时还不知道蝴蝶的小翅膀会引来这么大的风暴,
可惜,同样也是这一年,由于奔波劳碌,身体虚弱的王昭因病去世,刚刚尝到婚姻甜头的夫妻阴阳两隔。
蔡元培女权\/男女平权的五个思想: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第二是识字的;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
其实整个院子并没有很大,她们逛了一会儿就走到头了,从另一个出口出来,俞悦回头望去,还是向这位教育大家鞠了个躬。
徐桢同意得不能再同意。
徐桢避过一个迎面跑来的小孩,问俞悦:“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这些革命先烈和他们做的事的话,你会想到什么?”
俞悦:“浪漫吧。”
徐桢没想到会是这个词,她偏过头看俞悦,像是无声的询问:“我以为你会想到伟大什么的。”
俞悦没看她,但精准捕捉到了她的疑惑:“我觉得浪漫这个词也是被污名化很严重的一个词了。”
俞悦斟酌着措辞:“就好像现在一提到这个词,大家只会想到爱情,仿佛这个词语只为爱情服务。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个世界不止爱情,同理,浪漫一词也不该跟它时时刻刻绑定在一起。
君不见屈子诗仙还被称为华夏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吗,所以我说的是广义上的浪漫。
至于为什么不用伟大,他们当然很伟大,这毋庸置疑。可是我觉得伟大这个词太过严肃,这样会让他们离我们太远。
而且他们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这个郭嘉当时已经是千疮百孔,史书上的每一页,触目惊心。
他们完全可以选择更安逸的生活,如胡适一般,毕竟他们已经努力过了,是大清已经没救了,没人会怪罪他们。
可是他们没有,他们一次次叩问这个世道,路在何方,哪怕一次次为此撞得撞得头破血流,可没有人回头。
为了一个在当时大部分国人看来已经无可救药的华夏,他们上下求索,甚至不惜献身。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
徐桢:“你这么一说,好像也有道理,他们面对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干脆利落地干翻了封建帝制,真的帅呆了。”
徐桢终于一把扯开了一直以来盘旋在帝王心间不被触碰的那层纱,把那个答案明明白白摆在了古人面前。
一石激起千层浪,早就在心里朦朦胧胧有了答案的聪明人们倒是有了种果然如此和松了口气的感觉。
更多的是不那么聪明的古人,他们惊愕于自己刚刚听到的那句话,一时间甚至有人掏了掏耳朵,怀疑自己耳朵出问题了。
他们推翻了华夏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后世真的没有皇帝了。更多的人恍然大悟,怪不得,怪不得后人提到皇帝完全没有一点敬畏之心。
怪不得俞悦一直在强调自己是农民的后代,一直在强调自己只是普通家庭,提起历史罪人总是毫不掩饰的鄙夷。
一切都说得通了。
原来如此。
果然如此!
李世民揉揉额角,这一天还是来了,他们其实对这个答案心知肚明的,但一直都在欲盖弥彰。
毕竟他是既得利益者,他们所谓的封建帝制让他富有四海,成为天子,家天下家天下,天下都是他的私有物。
他当然知道大唐终有一天会走向灭亡,可他也知道会有另一家来掌控这个天下,他以为这会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自从天幕出现,从这些后人的行事作风,他隐隐约约知道后世已经没有皇帝,随之而来的就是强烈的疑惑,和恐慌。
疑惑如果后世已经没有皇帝,那么他们是如何管理国家的。恐慌自己会不会变成那个被时代终结的皇帝。
其他皇帝基本也都和他一样,即使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还是心存侥幸的掩耳盗铃。
所以徐桢这猝不及防的一下就会显得格外震撼,这会儿几百位皇帝的脸色格外精彩。
有少数心理素质顶尖的几位已经反应过来,徐桢所说的那个时代离他们太过遥远,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嘛,他们完全没必要紧张。
纯摆烂的就不用说了,大多数人心里还是有点避暑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货色的。该及时行乐就及时行乐,从不内耗自己。
最痛苦的是有点野心但不多,有点能力也不多的中庸之主,他们既没办法完全摆烂又没有顶尖帝王们的自信。
于是之后的日子里,这些皇帝们天天都在提心吊胆,生怕民众受俞悦她们的煽动哪天就摸进宫里给他们脑袋砍了当球踢。
心理素质低点的干脆直接退位给太子,自己则是心安理得地当起了太上皇,主打一个压力转移。
于是倒霉太子们和另一批心理素质比较强的皇帝们就基本每天不是在勤政爱民,就是在勤政爱民的路上。
俞悦暂时还不知道蝴蝶的小翅膀会引来这么大的风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