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二十四桥明月夜(2/3)
母亲祝寿的建筑,看上去果然端庄大气。
解说:“而且在这个熙春台这里,还刚好能看到远处的五亭桥呢,它没有怎么被遮挡,真的非常巧妙啊。”
俞悦:“这空间感,感觉要是让我来,我连图都看不明白。”
徐桢:“这个我同意。”
完蛋!几乎所有从事工匠行业的老祖宗们心中哀嚎,看这架势,他们好像又要来活儿了,不是能不能拒绝啊!
呜呜呜悦娘子,徐娘子,你们两个千万别夸了,夸得我们都要心动了,更何况那些贵人们呢。
工匠老祖宗们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未来加班加到头秃的日子了,真是前途未卜啊。
一无所知的俞悦从熙春台走到西门,解说:“熙春台的旁边就是瘦西湖的西门,但是我们还要往前走。
如果体力不好的人也可以先走了,因为大部分景点已经都看完了,剩下的就还有两三个地方了。”
俞悦和徐桢自然是无视up的忠告,继续往前走,终于,视频里传来一句:“对面就是二十四桥了。”
俞悦瞬间觉得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气能跑到二十四桥了,她撒腿就往前跑,实在是等不及了。
解说:“这个桥的名字来源于杜牧的那首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的台阶一共有二十四阶,台阶是越往上越陡,从弧形侧面看的话还是呈弧形的。
二十四桥这个桥的栏杆还是用汉白玉做的,上面的痕迹是经过风吹日晒以后形成的,现在已经很光滑了。”
说到汉白玉,俞悦表示自己有话要说:“我之前一直以为汉白玉是一种玉,真的,没开玩笑。
我当时上学的时候看书上说天安门前面的桥都是用汉白玉铺的,我就想写得多好看啊,冬天得多滑啊。”
徐桢:“......你这个是真的无敌了,人家介绍的时候不是直接就叫汉白玉石吗,听课只听一半是吧。”
用汉白玉建造故宫本人的朱棣也哽住了,不是这真要是用玉造个破桥,得多烧钱啊!
有那些钱他打蒙古,给三宝下西洋之类的干点什么不好,拿去烧着打水漂玩,他看起来像是傻子吗!
而且冬天还滑得要死!
唐—韩愈:悦娘子之后再看书可莫要看漏了。
俞悦可疑地脸红了,还好现在是晚上,本身光线也不太好,没人能看出来,不然她可丢大人了。
大家说笑了一会儿,渐渐地安静下来,俞悦和徐桢就着晚上的热风,双手搭在汉白玉栏杆的二十四桥上,静静地欣赏景色。
其实硬要说的话,二十四桥也就那样,除了楼梯稍微有点设计感以外,它甚至不如刚才她们看到的小红桥有设计感。
甚至景色也不如白天,因为这里确实花里胡哨的灯光很多,原本瘦西湖的十分静谧都被灯光冲淡了八分。
但是俞悦还是执拗地觉得,这里就是不一样,这里有漫天的明月晚星,还有陪她怀古伤今的人。
站在她身边的徐桢双手拖着下巴,看了一会儿忽然出声:“杜牧大大,你说你当时写诗的时候在想什么呢。”
你当时写诗的时候在想什么呢。
杜牧听到这个提问有些愣神,他此刻还在金陵,并没有在扬州,可这句诗,显然是一句送别诗。
他会在将来的某个夜晚,在扬州的二十四桥,不,现在还是无名小桥,他会在那里告别友人吗。
那他会想什么呢。
他回想自己在金陵写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苦笑一声。
那个时候的自己,应当是送别友人的同时,还在想家国命运吧,明明有那么多的前朝旧事可以引以为戒,可是没有人听。
杜牧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没有人会听他说话。藩镇割据八十年,整个大唐几乎可以说是四分五裂。
但达官贵人们仍然是纵情声色,统治者们仍然寄希望于宗教鬼神,从科举及第至今,自己也可以说是一事无成。
自己还记得年少时的理想,可这理想要实现,又谈何容易呢。
杜牧想了很多,最后面对徐桢无心的一句疑问,也只剩下沉默,悠悠万事千头万绪,他竟不知从何说起。
没有得到回答,徐桢也不在意,俞悦倒是忽然想起这个“造谣”达人,也是语文书上的常客。
想了想,她预告了一下:“那我们待会儿回酒店以后,我给你们讲讲杜牧吧,以后有机会说说他的难兄难弟李商隐。”
难兄难弟,杜牧和李商隐听到这个形容词,觉得形容他们倒是颇为贴切,如今的大唐。他们都是无根浮萍罢了。
只有二凤嗅到一丝不太妙的气息,从杜牧的这两句诗来看,好像俞悦即将要说的故事他不是太爱听。
二凤陛下当机立断,先屏蔽了皇帝群聊,主打一个只要我手速够快,你们的嘲讽我就看不见。
然后就
解说:“而且在这个熙春台这里,还刚好能看到远处的五亭桥呢,它没有怎么被遮挡,真的非常巧妙啊。”
俞悦:“这空间感,感觉要是让我来,我连图都看不明白。”
徐桢:“这个我同意。”
完蛋!几乎所有从事工匠行业的老祖宗们心中哀嚎,看这架势,他们好像又要来活儿了,不是能不能拒绝啊!
呜呜呜悦娘子,徐娘子,你们两个千万别夸了,夸得我们都要心动了,更何况那些贵人们呢。
工匠老祖宗们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未来加班加到头秃的日子了,真是前途未卜啊。
一无所知的俞悦从熙春台走到西门,解说:“熙春台的旁边就是瘦西湖的西门,但是我们还要往前走。
如果体力不好的人也可以先走了,因为大部分景点已经都看完了,剩下的就还有两三个地方了。”
俞悦和徐桢自然是无视up的忠告,继续往前走,终于,视频里传来一句:“对面就是二十四桥了。”
俞悦瞬间觉得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气能跑到二十四桥了,她撒腿就往前跑,实在是等不及了。
解说:“这个桥的名字来源于杜牧的那首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的台阶一共有二十四阶,台阶是越往上越陡,从弧形侧面看的话还是呈弧形的。
二十四桥这个桥的栏杆还是用汉白玉做的,上面的痕迹是经过风吹日晒以后形成的,现在已经很光滑了。”
说到汉白玉,俞悦表示自己有话要说:“我之前一直以为汉白玉是一种玉,真的,没开玩笑。
我当时上学的时候看书上说天安门前面的桥都是用汉白玉铺的,我就想写得多好看啊,冬天得多滑啊。”
徐桢:“......你这个是真的无敌了,人家介绍的时候不是直接就叫汉白玉石吗,听课只听一半是吧。”
用汉白玉建造故宫本人的朱棣也哽住了,不是这真要是用玉造个破桥,得多烧钱啊!
有那些钱他打蒙古,给三宝下西洋之类的干点什么不好,拿去烧着打水漂玩,他看起来像是傻子吗!
而且冬天还滑得要死!
唐—韩愈:悦娘子之后再看书可莫要看漏了。
俞悦可疑地脸红了,还好现在是晚上,本身光线也不太好,没人能看出来,不然她可丢大人了。
大家说笑了一会儿,渐渐地安静下来,俞悦和徐桢就着晚上的热风,双手搭在汉白玉栏杆的二十四桥上,静静地欣赏景色。
其实硬要说的话,二十四桥也就那样,除了楼梯稍微有点设计感以外,它甚至不如刚才她们看到的小红桥有设计感。
甚至景色也不如白天,因为这里确实花里胡哨的灯光很多,原本瘦西湖的十分静谧都被灯光冲淡了八分。
但是俞悦还是执拗地觉得,这里就是不一样,这里有漫天的明月晚星,还有陪她怀古伤今的人。
站在她身边的徐桢双手拖着下巴,看了一会儿忽然出声:“杜牧大大,你说你当时写诗的时候在想什么呢。”
你当时写诗的时候在想什么呢。
杜牧听到这个提问有些愣神,他此刻还在金陵,并没有在扬州,可这句诗,显然是一句送别诗。
他会在将来的某个夜晚,在扬州的二十四桥,不,现在还是无名小桥,他会在那里告别友人吗。
那他会想什么呢。
他回想自己在金陵写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苦笑一声。
那个时候的自己,应当是送别友人的同时,还在想家国命运吧,明明有那么多的前朝旧事可以引以为戒,可是没有人听。
杜牧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没有人会听他说话。藩镇割据八十年,整个大唐几乎可以说是四分五裂。
但达官贵人们仍然是纵情声色,统治者们仍然寄希望于宗教鬼神,从科举及第至今,自己也可以说是一事无成。
自己还记得年少时的理想,可这理想要实现,又谈何容易呢。
杜牧想了很多,最后面对徐桢无心的一句疑问,也只剩下沉默,悠悠万事千头万绪,他竟不知从何说起。
没有得到回答,徐桢也不在意,俞悦倒是忽然想起这个“造谣”达人,也是语文书上的常客。
想了想,她预告了一下:“那我们待会儿回酒店以后,我给你们讲讲杜牧吧,以后有机会说说他的难兄难弟李商隐。”
难兄难弟,杜牧和李商隐听到这个形容词,觉得形容他们倒是颇为贴切,如今的大唐。他们都是无根浮萍罢了。
只有二凤嗅到一丝不太妙的气息,从杜牧的这两句诗来看,好像俞悦即将要说的故事他不是太爱听。
二凤陛下当机立断,先屏蔽了皇帝群聊,主打一个只要我手速够快,你们的嘲讽我就看不见。
然后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