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木兰花慢(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况现在手握剧本呢。

    咱们还是继续来听听这二位的故事吧,放在整个华夏历史上也是很让人唏嘘的了。

    陈亮早就想来信州看望辛弃疾了,只是因为琐事牵扰,一直未能成行,一直到公元1188年冬,才如愿来到信州。

    彼时辛弃疾在铅山的新居已经落成,他在这里接待了陈亮,接风宴上,两人对雪煮酒,抵足而眠。

    数日后,两人又一同到附近的鹅湖寺中漫步,对着天地自然,自然又是一番抒情壮志。

    这里顺带着说一下,鹅湖寺在南宋的名声极大,因为在公元1175年,如朱熹、吕惠卿、陆九龄、陆九渊等人时常在此聚会。

    因此鹅湖寺堪称南宋思想界的圣地。

    这些儒学的大佬们,跟辛弃疾也都是同一时代的人。”

    九州一色的霜:好家伙,只能说我们南宋有自己的龙场悟道。

    草莓奶糖:这些名字,不知道是哪个文科生的dna又开始动了。

    盛夏光年:谢邀,连夜取关直播间了,为什么我追个直播还要被我的专业捅一刀啊,背不完,根本背不完。

    唐—李白:这些人也都跟稼轩一样如此才华横溢吗?

    一颗苹果:是的,只不过不是一个方向的才华横溢,反正基本都是文科生闻风丧胆的大佬们。

    秋以为期:我甚至觉得他们已经是能够在一个时代搅弄风云的人了。

    唐—韩愈:那你这么一说我就来兴趣了,有没有他们的大作让我拜读一下,不然我今晚指定睡不着。

    突然好想你:完犊子了,这群人又要开始思想碰撞了,盲猜明天就有人开始悟了。

    秋以为期:再听下去我都快悟了。

    唐—杜甫:等我去听一耳朵,然后一会儿要是我悟了我就来给你们分享一下我都悟了什么。

    南宋—李清照:倒也不必。

    就要芋泥波波:不必+1,无论什么知识,都休想进入我的脑子。

    唐—杜甫:......大家还是一如既往地摆呢。

    现代观众们:嘻嘻。

    唐—韩愈:不是我说,你们真不能这样,你们这个年纪,正是打拼的时候,你们应该......

    俞悦:“不听不听,王八念经!韩老师咱好好的可别追着我们上课啊,咱们直播间不兴这个。”

    唐—韩愈:行行行,我不说了还不行吗,你继续说辛稼轩吧

    对于韩老师的“识相”,现代观众们表示很满意,嘿嘿,他们要的就是这样知情识趣的老祖宗。

    毕竟他们在现代听的说教已经够多了,下班听听直播是来找乐子的,可不是来下了班又上课的。

    俞悦同样也很满意:“嘻嘻。韩老师不愧是韩老师,情商第一名,等以后我们乐意听的时候你再讲吧。

    陈亮拜访辛弃疾之前就曾经写信给朱熹,想约在铅山紫溪见面,辛弃疾和陈亮如约到了紫溪,朱熹却迟迟未来。

    陈亮只好作罢,告别辛弃疾回家,在陈亮走后的第二天,辛弃疾又想追回陈亮,于是他一路前行。

    但追到鸬鹚岭,由于雪深泥滑,前进不得,只能独自饮于林中,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笛声,他写下《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辛弃疾想起两天前自己手持酒杯与陈亮在长亭话别,陈亮安贫乐道的品格恰似陶靖节,俊逸杰出的才干又像卧龙诸葛。

    他们踩着雪泥一路行来,漫山遍野的白,有几只不知何处飞来的林间鹊鸟,踢踏下松枝上的残雪。

    它们好像要让他们俩的破帽上,增添上许多花白的头发,两人无奈相视一笑,也就随它去了。

    山中已是草木枯萎,山水凋残,冬日的景物都失去了光烨。全靠稀疏的梅花点缀,才算有几分生机令人欣悦。

    冬日里的风景总是有限,甚至就连偶尔从他们头顶横空飞过的两三只大雁,也显得那样孤寂萧瑟。

    辛弃疾想,陈亮是那样看重信用来鹅湖相会,甚至不惜冬日漫天飘雪,可是他们才相逢又轻易地匆匆离别。

    辛弃疾遗憾的是天寒水深江面封冻不能渡,无法追上陈亮,令人怅恨郁结,却又只能望路兴叹。

    车轮也如同生出了四角不能转动,这地方真让惜别的行人神伤惨切,如果没有这恼人的风雪该有多好。

    试问,谁又能使他如此烦恼愁绝呢。

    辛弃疾说,放你东归已经后悔莫及,好比铸成的大错用尽了人间铁。长夜难眠又传来邻人悲凄的笛声,但愿那笛音止歇,不要让长笛迸裂。”

    九州一色的霜:那个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