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太子杀手(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父子两人的强烈反应都在长孙皇后的意料之中,可是这些话她是不得不说的,他们总要面对。

    因为她不知道自己这一次到底能补多少身体的亏空回来,可终究是比其他人更弱一些,想必也是走在他们前面的。

    她在的时候自然可以居中调和父子俩的矛盾,可问题如果不解决,始终摆在那里,那怎么说都是个定时炸弹。

    长孙皇后一想到这个炸弹哪天真的爆炸的话,他们父子会如何遍体鳞伤,就觉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所以她一定要趁着自己还在的时候,把问题都解决了,这样即使她没办法再陪伴在他们身边,她也能安心些。

    父子俩咋咋呼呼地站起来,又垂头丧气地坐下,没办法,命门被拿捏了,他俩只能老老实实的听俞悦讲故事。

    俞悦其实一时也有点不知道怎么开口,先叹了口气:“唉。”

    李家三人:?

    二凤长孙李承乾人都麻了,不是你别光叹气啊,本来就慌,你这一叹气我们更慌了好吗!能不能有事说事啊!

    俞悦:“愁死我了,该怎么说他啊,有人说他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这个我是认同的,看他名字就知道了。

    虽然这个名字是祖父李渊给他取的,但疼爱之意也算拳拳。

    他的父亲是想最后把这朗朗乾坤都交给他来继承的。”

    李承乾偷偷看了一眼母后身旁的父皇,正好和他的视线对上,李承乾赶紧又把头缩回去。

    他心里偷偷在想,这真的是父皇对他的期许吗,他真的能守护好这个巍巍巨唐吗。

    李世民好笑地摇了摇头,坚定的声音炸响在李承乾耳边:

    “是的,高明,朕就是这么想的,这天下最后朕都想交托给你,因为你是朕最为属意的继承人。”

    这个世界的李承乾还没有黑化到阴暗爬行,但他好像也是第一次听到李世民用这么肯定的语气对他说这些话。

    我也不想心动啊。

    父皇说我是他最属意的继承人诶。

    嘿嘿,嘿嘿嘿。

    长孙皇后也好笑地拍了拍这个如今尚还年少的儿子,少年人还没有修炼出他父亲那样的心性,藏不住心事。

    得到一句肯定就像吃了蜜一样甜,这句话恐怕能让他高兴好几天了。

    分明还是个小孩子。

    李承乾心想,那哪是高兴好几天啊!要不他把这句话让人写下来挂东宫墙上吧,嗯,挂哪里比较好呢,得好好想想。

    要是老父亲知道儿子的想法,估计得被他可爱死吧。

    俞悦:“要是只看李承乾的前半生的经历,称得上一句高开疯走了,这已经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能概括的了。”

    九州一色的霜:爹疼妈爱,老爹玄武门竞争上岗直接给自己挣了个太子之位,好家伙,人生赢家啊。

    明月松间照:投胎真是门技术活啊。

    俞悦:“确实,投胎真的是门技术活,还是先从他的出生开始说起吧。

    公元619年,也就是武德二年,还只是秦王妃的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了他的嫡长子。

    根据史书的记载,因为这位皇子生于太极宫承乾殿,故以此殿为名,取名李承乾,字高明。

    也有人认为‘承乾’二字虽为宫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时却有着无比深意:

    承乾:‘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是以‘承乾’一名当为唐高祖李渊为这个皇孙亲赐。

    当然了,李渊到底为什么给李世民的嫡长子取这个名字,是否真的对他抱走那么高的期待,我们今天也无从得知。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这个孩子是在所有人的期待中降生的。他也确确实实一生下来就荣宠万千。”

    李渊想起李承乾出生的那一天,原来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吗,时间真快啊,快到他都记不清楚许多往事了。

    李世民也想起李承乾刚刚出生的时候,自己那种初为人父的欣喜,二凤觉得,往事并不如烟,所有的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俞悦:“接下来依旧是一路高光。

    公元620年,也就是武德三年,(尚在襁褓中的)李承乾被封为恒山王。

    公元622年,武德五年,二凤又将妻子长孙氏的侄子、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任命为李承乾的侍读。

    公元624年,武德七年,李承乾徙封中山王。

    而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将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学大师双双任命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令他们教导李承乾儒学经典。

    所以李世民即位后,在册封太子的诏书中称承乾‘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并非夸夸其辞。

    同年,李世民又将长孙家庆的胞弟长孙祥任命为李承乾中山王府的功曹。”

    刘彻听到这里眉头一跳,看来这位嫡长子的待遇跟他的据儿也差不了多少啊,怎么都最后都是一个结果呢。

    还好还好,这次据儿才刚刚出生,刘彻已经开始时刻警醒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