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两个二百五(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意老赵的说法,“主任,赵师傅应该有一点全局观念,这次试验是为了改进‘酰化’岗位的工艺技术,他作为本岗位的负责人,理应支持试验工作。要想试验取得成功,操作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生产岗位只是重复劳动,新人可以逐渐适应嘛。”

    老杨觉得言之有理,为了保证试验成功,即使放慢生产进度也是值得的,他再次来到“酰化”岗位,向老赵讲明这个道理。

    面对自己的顶头上司,老赵权衡一番后,只好做出让步。

    人员到齐了,方翰民给他们开了个会,做了简单的任务交代,随后,把一张草图递给焦铁辉,让他带队按照草图对指定的设备进行管路调整。

    接过草图,焦铁辉皱了皱眉,“秀才,你又不是不知道,就我们几个这文化水平,怎么看得懂图纸呀!你不如到现场直接告诉我们管路怎么改,给我们比划一下就行了。”

    方翰民知道,这几个家伙虽然文化程度低,但动手干活却都是一把好手,“好吧,咱们这就去车间,我告诉你们怎么改管路。不过,我要提醒你们,今后不准当面叫我的绰号。”

    “在我们眼里,你就是秀才,我们觉得这绰号是对你的尊称,你年龄比我们小,上级又没给你确定什么头衔,你让我们怎么称呼你呢?”

    “我有名有姓,直呼其名不好吗?”

    “这......”

    在方翰民的亲自指导下,焦铁辉等人用了两天时间,按要求完成了指定设备的管路改装。

    一切准备就绪,第二天上午八点半,方翰民指挥焦铁辉等人开始投料试验,工人们按照操作规程,经过十四个小时的精心操作,于当晚十点半结束了‘酰化’反应。

    接下来的工序是对“酰化”产物进行分离提纯,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走下来,已经是第三天上午了。

    方翰民顾不上休息,一边安排车间化验室对“酰化”产物进行质量检测,一边评估试验结果。

    上午十一点左右,化验员送来的质检报告单显示,“酰化”产物的纯度达到了98%,这跟方翰民的预想完全相符!

    “请问你们做了几次检测,结果的重复性怎么样?”方翰民生怕结果不准确,让自己空欢喜一场。

    “秀才,你就放心吧,我们做了三次检测,平均误差都不超过0.2%,完全符合检测标准。”化验员是位三十多岁的大姐,看上去说话办事都很稳当。

    方翰民自信地说:“嗯,我估计也没啥问题。”

    虽然“酰化”产物在纯度上提高了一大截,但在对试验结果分析评估后,方翰民发现“酰化”反应的产品收率并未达到预期,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次试验也许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方翰民接着安排了第二次试验,结果跟第一次试验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让他不得不暂时停下来查找原因。

    重新对操作过程和工艺条件进行了仔细审核,从中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方翰民坐在办公桌前,漫无目的地看着桌上摆放的各种资料,目光突然落在领取和耗用的原材料清单上。

    顺手拿起用回形针订在一起的十几张票据清单,方翰民随意翻着,当他翻看到醋酸的领料单时,发现物品规格一栏,填写着“98%”的字样,原来,试验过程使用的反应介质是98%的含水醋酸,而不是他要求的冰醋酸!

    “原因也许就在这里!”方翰民自言自语地嘀咕了一句,起身就往外走。

    进入车间办公室,没等方翰民说话,老杨关切地问:“翰民,试验进行的还顺利吧?”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老杨把对方翰民的称呼都改了。

    “主任,我正要跟你汇报这件事呢。”

    “好啊,你坐下,说说试验情况。”因为事先决定方翰民全权负责这次试验,而且不受外界干扰,所以,老杨既没去试验现场,也不好主动打听试验结果,其实,他时刻关注着试验进展。

    方翰民简要介绍了试验经过,“总体而言,试验还算顺利,第一次试验,‘酰化’产物的纯度就达到了98%。”

    老杨忍不住插话道:“在我印象中,现在车间‘酰化’岗位的产品含量一般只有95%左右,一下子提高了3%,结果很不错嘛!”

    “纯度是提高了,但收率并未达到预期。”

    “哦---,那就是说,试验只成功了一半?”刚才还挂在老杨脸上的喜悦之情,瞬间消退了许多。

    “可以这么说,不过已经找到了影响收率的原因。”

    “是吗?找到原因就好办了。唉,是什么原因导致收率不如预期?”老杨急切地问。

    “按照工艺要求,应该用冰醋酸做反应介质,但试验使用的是含量只有98%的醋酸,我认为这是导致收率未能提高的根本原因。”说完,方翰民把一张领料单呈在老杨面前。

    看了单据上的数字,老杨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这么说,问题出在车间备料员那里,他们为试验准备的原料不合要求?”

    老杨性格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