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农村火药桶(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一辈算起,到时候人均能有多少亩,要是还是这个产量,干副业的又少,你们说说怎么养活家里人。

    很多的事情,你们不能只顾眼前,要想着以后。”

    现场不少人就开始交头接耳的说了起来,王致远说的这些也很好懂,还有一家人具体举了例子,在场的人往自己身上一套,还真是那样的。

    在场的人谁不是想着多子多福,希望家里人丁兴旺,当即有人就急迫的问道:“王书记,您能将通和地区建设得那么好,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也过上好日子。

    我们这些人吃苦是吃多了的,哪怕再难,只要您说,我们也去做,只要不让我家后人也跟着受苦就行。”

    现场不少人也都呼应着,想知道王致远有什么办法,毕竟王致远说出了这个问题,肯定知道怎么应对。

    现场有些混乱,张宝章连忙大声说道:“大家安静,我们党是绝对不会让大家后人再吃苦的,是一定有办法的,大家听听王书记怎么说。”

    王致远清了下嗓子:“办法吗,也是有一些的,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们不操心这个问题,自己舒服过,让后人自己解决,也是可以的。”

    “王书记,您这话说得,要是这样,我们还问您干啥。”

    李书记也踢了王致远一脚,王致远挥挥手说:“好了,刚刚跟大家开个玩笑。

    我先说说过去是怎么解决的,对于这样的情况,过去养不活了卖儿卖女的有,女儿送去当童养媳的不少。

    然后是当长工,长工的滋味你们中应该有人是知道的,待遇好还勉强,待遇差就是奴隶。

    另一种就是打短工,不管是去谁家打工帮忙,还是到城市里面去闯荡,只要有活干,总能有一口吃的。

    现在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也改造了,以后大家打工就可以到国营企业和一些合作社的集体企业去工作,只要有工作,吃饭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我们通和地区,外来务工的人就有一万多人,这就保证了一万多个家庭以后人口增长了,不至于生活贫困吃不起饭。

    打工是你们后人的一条出路,你们的后人以后可以去那些企业工作,不再从事农业,就可以养活一家人。”

    “工人好,现在工人工资很高,村尾小威他儿子就是木材厂的工人,一个月有30多元呢,可以养活一家人了。”

    “打工好呀,有了工作就好了,每年还有很多福利。”

    ……

    大家都认为以后他们的后人去打工是一个很好的出路,不用像他们这样辛苦的种地。

    有年龄看着很大的人说:“王书记,打工是不是就要背井离乡,我儿子里面就有当工人的,现在一个月也回来不了一次,我是想念得很。”

    这个时代工厂招工,很多都是从农村招,认识一些字,碰到招工的,还是很容易当上工人的。

    不过现在是起步阶段,真正像农村招国营工人,最多的还是后面那十年,招了不少农民,识字就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

    “王姨,能当工人就好,成子工作忙,回来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可每次回来都给您带了不少东西。”

    “是呀,婶子,能去当工人那是好事,哪能一直在您身边。”周围不少人也都在劝导。

    “工作外出嘛,这个是难免的,哪里有工作岗位就到哪里去工作,背井离乡是迟早的事情,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就行了。”王致远如实的跟大家说道。

    现场很多人也都没什么意见,还一脸轻松。

    “王书记,我家孩子也成年了,您看哪里需要人工作的,也让他去工作。去哪里都行,让他以后可以自己养家糊口就可以了,我们这种地也不是长久之计。”

    很快也有人说道:“王书记,我家小子也是刚刚结婚,你看能些什么工作,他人保证老实。”

    “我家的也是,哪里工作缺人,都可以去。”

    “你拉倒吧,你家最大的一个才15岁不到,能去干什么,瞎起哄。”

    不少人都在推销自己的儿子,王致远是不可能接这个话的:“你们想提前给子女找一份工作,做父母的心思我是理解的。

    各地招工都是有一定指标的,到时候一个村里总有几个名额,让他们去报名就好了,有时间让他们多学习,识字的话有很大的概率被招过去当工人。”

    王致远这样一说,下面起哄的人也就少了。

    张宝章也说道:“我们县招工的事情,都是县里工厂决定的,你们找王书记也是没用的,到时候自己报名就行了。”

    “大家电影也是看过的,我们通和地区发展的怎么样,你们也是知道的。

    我们通和地区就没有多少人外出打工,只有其他地方的人到我们通和地区各县来工作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通和地区在发展集体经济,集体工厂很多,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不仅可以享受集体的分红,还可以到集体企业去工作,也就是说不用背井离乡,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