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干个一鸣惊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场的众人听完王致远的话,也都交流了起来,讨论这个的可行性。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更何况这么多人,其中还有很多专业人士。

    良久,袁励宸带头说道:“对于这个,我看是可行的,不过也不会那么容易。

    如果实在是要这样做,那么我们要把握好主导权,不然就是一个个学阀了,后面就祸害至深。

    如果占据不了主导地位,那这件事情还是不要做的好,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

    胡金羊也是说道:“搞这样的一种方式,我们还是有把握的,但是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必须要一直沿着这个宗旨强势下去。

    一旦脱离了这个宗旨,很容易变成一个个行业的垄断机构,可能会慢慢堕落,即使不贪腐,也会人员懒散,一事无成,阻碍发展。

    所以这个要慎重考虑,要为将来计。”

    延金良紧跟着说:“执行上问题不大,配合省工业部门,将相关行业的企业都纳入进来,让他们接受新技术和交钱,这点上想发展的企业是不会有意见的。

    不想的企业,自然而然的就被淘汰合并了,到底如何要看企业和政府如何想了。

    一个行业成立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所,这点上对我们这些搞技术的人而言,那是很好的事情。”

    ……

    随着众人的诉说,王致远才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

    省内这些企业,都在王致远的管辖之下,改造也都差不多了,全行业整合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可一旦成立了行业研究所,那就不一样了,那就是相当于掌握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命脉。

    一旦有些问题,可能导致整个行业都停滞不前或倒退。

    这个的确很重大,王致远有些想当然了。

    仔细想了想,自己有退路吗?好像也没有,除了一往无前,难道还能回头不成。

    既然没有退路,那要干就要干个一鸣惊人。

    王致远咳了咳:“反正也是没有退路的,那就干吧。

    现在我们的目的是将所有资源都集中在一起,花最少的钱,干最大的事情。

    各行业的研究所要是成立了,以后就要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大家时不时还要进行技术交流会。

    有些行业问题,在本行业不好解决,但在其他行业还是有解决方案的。

    这个我们就着手准备,将一项项技术都整理好,方便后面教授给各个企业。

    你们将各个行业的研究会选址选好,也开始邀请省内各行业人才,明年后我们正式兴建地方,然后成立冀省各行业的研究所。

    来一波大的,要将各个行业的生产提升上去。”

    既然做了决定,王致远也不含糊。

    过去能调动的资源只有通和专区一地,想大展身手都不容易,有些行业限制很大,不适合通和地区的发展。

    现在王致远可以调动的资源就多了起来,主管的省工业部门,省贸易部门,产销社,农村工作部。

    资源不够就可以以省里的名义跟其他省进行交换,这是过去不好办到的事情。过去都是通过申请和供销社去完成,总是不尽人意。

    现在可以直接进行了,效率上就要高一截,涉及到的贸易物品那就更不用说了,再加上外贸,满足全省是没有问题了。

    农村工作部、产销社加省工业部门,这就是一个小闭环,原材料的生产、收购、加工、运输……这些都是在王致远的主管范围之内了。

    把人员管理好,事情也就好办了。

    目前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人才,或者说是省文教委那边,要是这个也在管辖范围内,那就多建设职业学校,直接培养对口的人才,投入到建设中去。

    不过其中跟省工商部门有些权利交叉,但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改造的完成,省工商部门后面就要被撤销了,以后就是个登记企业的部门,这点也是不要紧的。

    王致远做了决定,众人也是高兴的,这代表着他们可以调动的资源越来越多了,可以办的事情越来越大了,过去那些想干却没办法干的研究也都可以提上日程了。

    有句话说得好,有些高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去占领了。

    科研这块高地,他们是责无旁贷的。

    省里发展这块高地,王致远也是责无旁贷的。

    这次会谈很成功,大家都在出谋划策、分析利弊,以求达到最好的结果。

    这件事情之后,荣光明就说道:“目前我们产销社已经开始进入京城和天津了,也在向豫省、晋省、鲁省的交界地带进发。

    可是随着我们的规模越来越大,商品也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一个产销社店面3到5个人就有些少了。

    我打算将工作进行细分,将各行各业的商品区分开来,一个人管一个或几个行业的商品,这就需要扩大人手了。”

    王致远点点头说:“这个没有问题,后面我们迟早要走向正规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