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激烈的商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应昌明军营帐。

    这个地方,距离瓦剌的地界还是非常远的。

    瓦剌他们是属于游牧民族,和鞑靼一样,在辽阔的大草原中,想要找到他们的确切位置,十分有难度。

    要不然,为什么后世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伏击之后,在草原中找不到他们的踪迹呢。

    营帐内,朱高煦叹了一口气,对于这个表示一定的悲哀。

    “侄儿,你确定真的能够找到瓦剌人?”

    “他们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朱瞻基对于这个倒不是特别担心:“二叔请放心,找人我还是有一套的,只是我不敢确定,粮草的供应是否能够完善。”

    “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们总不能够像瓦剌鞑靼那般,一路走一路抢吧。”

    “为何不能,以战养战不是最好的方案吗?”

    “我害怕,等我们找到人,早已经饿死了。”

    “嘶,所言极是啊。”

    众人都在想着办法,因为现在还不确定瓦剌族群到底在哪里,他们的部落也是分散的,谁知道呢?

    这就不像中原打仗,你可以提前制定路线。

    至于出击鞑靼的时候,为什么可以这么轻松?主要还是因为提前从一些瓦剌人的口中,得到了线索,知道阿鲁台跑到了漠北。

    “等明日再议吧。”

    朱瞻基说了一声,他首先要确定瓦剌脱欢到底在何处,这样才能够制定详细的计划。

    粮草到底应该从哪里运输,经过哪里,并且还不会被骚扰。

    经过了半天时间的努力,在他的脑海当中,终于出现了一个详细的位置,也就是瓦剌首领脱欢,他所在的地方。

    他在不停的向西边移动当中,想必,此时还在沿途打劫,或者是还没有回到老家。

    瓦剌,被很多明朝的大臣称为西蒙古,鞑靼,自然而然成为了东蒙古。

    所以瓦剌他们所居住的位置,大多都是位于西边。

    但他们目前所在的位置应昌,很显然是有点不合适了。

    第二日,朱瞻墡就和在场的诸位将领商量着这个事情。

    “各位,我打算将我们的军营驻扎在大同宣化一带,这要更加靠近瓦剌部。”

    “或者,也可以向西继续驻扎。”

    “只是,如果大军往西,那么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将会更大。”

    朱高煦点点头:“我也有这样的想法。”

    “距离上一次北征过去也不过几年时间罢了,瓦剌部族现在还不敢东进,只敢龟缩在西边。”

    “若是我们这一次不好好的把他们给教训一顿,他们一定会趁着鞑靼示弱,吞并鞑靼各部。”

    “二叔聪明!”

    朱瞻基轻轻的夸赞了一声,这就很像历史上的瓦剌了。脱欢在拥立脱脱不花之后,就开始东进,将阿鲁台杀死之后,统一了东蒙古,继而,对大明边境再一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土木堡之变的发生。

    瓦剌也先和脱脱不花,就是趁着永乐大帝死了之后,这一段时间实行的吞并。

    仁宗朱高炽,他对于打仗就没什么太大的想法,所以就这样纵容了下去。

    此时的朱瞻基,意气风发,桀骜不驯的少年,心中有很多想法就,但不敢随意展现出来,因为面对的不是朱棣,也不是自己的爹,是两面镜子,锋芒自然要藏起来。

    他们已经规划好了南下的行军思想。

    “那好,我们扎营大同宣化镇。”

    “军营依旧是一字排开,给兵部立即发军报出去,让他们尽快拿出一个方案,将粮草运到那边。”

    “我们的大军,休整几日,立即出发。”

    “是,将军!”

    朱瞻基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主将,这的确是让人匪夷所思,可在场的人都信他,都服他。

    都觉得跟着他能够打胜仗,那这自然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朱瞻基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是别人羡慕不来的。

    几日后,大军休整结束,浩浩荡荡的军队,开始往西出发,打算将大军驻扎在德胜堡附近。

    宣化镇那边,也驻扎着一半的军力。这样可以协同作战。

    另外,长城别的兵镇,也都需要出兵集结在一起。

    在古代打仗粮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们打算,让附近边镇的那些士兵,充当运输的后勤。

    主力军,依旧是朱瞻基所率领的那一支。

    大军拔营,一路上也是走的战战兢兢,生怕从旁边冒出来一个瓦剌人。

    朱瞻基已经多次给在场的人说这个事情了,让他们不要害怕。

    可是,架不住大家对于草原的恐怖。

    在中原生活久了,就连曾经的游牧民族士兵,他们也对草原有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京师。

    最新的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