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巴不得陛下倒大霉(1/2)
肃王要回京献俘的消息如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大赵。
京里顿时就炸锅了。
百姓们倒还好,只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不少人心里还隐隐有些期待——毕竟那位肃王殿下勇猛骁悍,把凛安城都夺回来了呢!
这样的人做皇帝也挺好哒,总比那个修炼房中术把自己掏空的建兴帝强!自从陛下病倒后,他们可没少听到乌七八糟的小道消息。
可朝里上下的反应就大了,特别是被建兴帝看重的朝臣都不由忐忑起来,总有种饭碗不保的感觉。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肃王若是上位了,可不得清算他们这些建兴朝的老臣子吗?
几个阁老都愁得睡不着觉,他们这样的位置绝对是最先被新帝开刀处置的。
次辅杨瑞不无忧心道:“如今陛下昏迷不醒,肃王在这个时候进京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们不能放任不管,陛下既然信任我们,那我们就要护好他的江山!”
“对对对!”其他几人连连附和,只有首辅戴昌同罕见的有些沉默。
“肃王无诏进京实乃大逆不道,我们作为内阁辅臣有责任让其迷途知返……”
杨瑞慷慨激昂地说了一通,最终大家商量了一番,决定去找皇后娘娘,希望她能发一道懿旨申斥肃王,喝令他即刻返回肃州。
江皇后听说他们的来意后,不由笑了,“你们觉得本宫派人骂他一顿就可以阻拦他了?”
杨瑞也知道可能性很小,“虽不一定能阻拦,但把事情拿到明面上讲,总能让肃王行事有个忌惮。”
瓜田李下,肃王若是看重名声就不应该在这个节骨眼上进京。若申斥后,他还执意要来,那就是摆明有不臣之心!那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以诛之!
江皇后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若是此举惹恼了肃王,加剧了局势,杨大人可是愿意担这个责任?”
杨瑞皱着眉不说话了,其他人也立马垂下了头,生怕被问到。
他们之所以来找皇后娘娘发申斥懿旨,就是想留个缓和的余地。肃王若真的恼了,他们也可以把责任推到皇后这个妇人身上。
他们虽不想肃王进京,却没想过和这个手握重兵的王爷正面撕破脸。
江皇后轻蔑地勾了下唇角,看向首辅戴昌同,“戴大人怎么看?可觉得肃王此次来者不善?”
“其实肃王爷也不算无诏进京。”戴昌同语出惊人,霎时就引起了其他阁老的嘲讽。
这老匹夫跪得还真快!
“你们别急着骂人,先听我解释。”戴昌同瞪了他们一眼,“王爷当年去肃州镇守前,曾发誓要夺回凛安城,先皇陛下很是欣慰,便允他成功后回京献俘。这事不光我知道,康王爷和老太傅当时也在现场。”
其他人没想到竟有这样的内情,一时都不知作何反应。先皇陛下虽过世多年,但金口玉言,谁又能指责肃王无诏进京呢!
江皇后这时才慢悠悠地拿出一份奏帖,“本宫今早刚收到的,肃王在上面把事情都陈述清楚了,你们看看吧。若是还有疑问,可以去问康王爷和老太傅拿主意,本宫可不敢违背父皇的意思。”
几人不敢再说什么,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是他们找错人了,皇后娘娘可能巴不得陛下倒大霉!
这事,还得去找永平侯商量才行。毕竟沈贵妃有儿子,肃王若是有不臣之心,沈家受到的影响将会是最大的。
而且,沈家掌兵,是后宫诸妃娘家里唯一能与肃王抗衡的。
然而永平侯却在这时候病了,侯府也闭门谢客,他们根本连侯爷的面都见不到。
真是愁死人了!
比这些正经科举出身的阁老们更着急的便是靖南侯袁不峮。他是勋贵,身上又无任何战功,可以说他如今的身份地位,靠得全是建兴帝的宠信。
建兴帝要是倒了,他绝对没有好日子过——罢官贬黜都是轻的,搞不好就是抄家夺爵,性命不保!
是以,陛下昏迷后,袁不峮比谁都上心,几乎日日都要去宫里给他“请安”。可看着躺在床上,一点起色都没有的皇帝,袁不峮的心里也越来越慌。
是时候给自己找条后路了。
袁不峮与阁老们的想法也算不谋而合,都打算联合永平侯府。他自己手里掌着六万人的五军营,永平侯府背后还有十万甘州军,加起来完全能够震慑肃王。
只要他能扶持八皇子赵深上位,便能挣个“从龙之功”,不仅能保住现有的一切,权势说不定还能更上一层楼!
袁不峮思前算后有了决断,便叫来了袁朗,先是与这个儿子分析了眼下的情况——他们父子都是建兴帝的嫡系,天然就和肃王对立,只有支持建兴帝一脉这条路可走。
陈述完了利害关系,他就直接吩咐了,“永平侯府之前上门来提过亲,你尽快找个机会与沈家人透个消息,就说阿莹和沈十二的婚事我同意了。”
袁朗哪里还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嘲讽地笑了,“
京里顿时就炸锅了。
百姓们倒还好,只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不少人心里还隐隐有些期待——毕竟那位肃王殿下勇猛骁悍,把凛安城都夺回来了呢!
这样的人做皇帝也挺好哒,总比那个修炼房中术把自己掏空的建兴帝强!自从陛下病倒后,他们可没少听到乌七八糟的小道消息。
可朝里上下的反应就大了,特别是被建兴帝看重的朝臣都不由忐忑起来,总有种饭碗不保的感觉。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肃王若是上位了,可不得清算他们这些建兴朝的老臣子吗?
几个阁老都愁得睡不着觉,他们这样的位置绝对是最先被新帝开刀处置的。
次辅杨瑞不无忧心道:“如今陛下昏迷不醒,肃王在这个时候进京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们不能放任不管,陛下既然信任我们,那我们就要护好他的江山!”
“对对对!”其他几人连连附和,只有首辅戴昌同罕见的有些沉默。
“肃王无诏进京实乃大逆不道,我们作为内阁辅臣有责任让其迷途知返……”
杨瑞慷慨激昂地说了一通,最终大家商量了一番,决定去找皇后娘娘,希望她能发一道懿旨申斥肃王,喝令他即刻返回肃州。
江皇后听说他们的来意后,不由笑了,“你们觉得本宫派人骂他一顿就可以阻拦他了?”
杨瑞也知道可能性很小,“虽不一定能阻拦,但把事情拿到明面上讲,总能让肃王行事有个忌惮。”
瓜田李下,肃王若是看重名声就不应该在这个节骨眼上进京。若申斥后,他还执意要来,那就是摆明有不臣之心!那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以诛之!
江皇后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若是此举惹恼了肃王,加剧了局势,杨大人可是愿意担这个责任?”
杨瑞皱着眉不说话了,其他人也立马垂下了头,生怕被问到。
他们之所以来找皇后娘娘发申斥懿旨,就是想留个缓和的余地。肃王若真的恼了,他们也可以把责任推到皇后这个妇人身上。
他们虽不想肃王进京,却没想过和这个手握重兵的王爷正面撕破脸。
江皇后轻蔑地勾了下唇角,看向首辅戴昌同,“戴大人怎么看?可觉得肃王此次来者不善?”
“其实肃王爷也不算无诏进京。”戴昌同语出惊人,霎时就引起了其他阁老的嘲讽。
这老匹夫跪得还真快!
“你们别急着骂人,先听我解释。”戴昌同瞪了他们一眼,“王爷当年去肃州镇守前,曾发誓要夺回凛安城,先皇陛下很是欣慰,便允他成功后回京献俘。这事不光我知道,康王爷和老太傅当时也在现场。”
其他人没想到竟有这样的内情,一时都不知作何反应。先皇陛下虽过世多年,但金口玉言,谁又能指责肃王无诏进京呢!
江皇后这时才慢悠悠地拿出一份奏帖,“本宫今早刚收到的,肃王在上面把事情都陈述清楚了,你们看看吧。若是还有疑问,可以去问康王爷和老太傅拿主意,本宫可不敢违背父皇的意思。”
几人不敢再说什么,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是他们找错人了,皇后娘娘可能巴不得陛下倒大霉!
这事,还得去找永平侯商量才行。毕竟沈贵妃有儿子,肃王若是有不臣之心,沈家受到的影响将会是最大的。
而且,沈家掌兵,是后宫诸妃娘家里唯一能与肃王抗衡的。
然而永平侯却在这时候病了,侯府也闭门谢客,他们根本连侯爷的面都见不到。
真是愁死人了!
比这些正经科举出身的阁老们更着急的便是靖南侯袁不峮。他是勋贵,身上又无任何战功,可以说他如今的身份地位,靠得全是建兴帝的宠信。
建兴帝要是倒了,他绝对没有好日子过——罢官贬黜都是轻的,搞不好就是抄家夺爵,性命不保!
是以,陛下昏迷后,袁不峮比谁都上心,几乎日日都要去宫里给他“请安”。可看着躺在床上,一点起色都没有的皇帝,袁不峮的心里也越来越慌。
是时候给自己找条后路了。
袁不峮与阁老们的想法也算不谋而合,都打算联合永平侯府。他自己手里掌着六万人的五军营,永平侯府背后还有十万甘州军,加起来完全能够震慑肃王。
只要他能扶持八皇子赵深上位,便能挣个“从龙之功”,不仅能保住现有的一切,权势说不定还能更上一层楼!
袁不峮思前算后有了决断,便叫来了袁朗,先是与这个儿子分析了眼下的情况——他们父子都是建兴帝的嫡系,天然就和肃王对立,只有支持建兴帝一脉这条路可走。
陈述完了利害关系,他就直接吩咐了,“永平侯府之前上门来提过亲,你尽快找个机会与沈家人透个消息,就说阿莹和沈十二的婚事我同意了。”
袁朗哪里还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嘲讽地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