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混乱的粤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外地佬?”

    “是”

    别扭的官话。

    白话是广府所讲,眼下的客家话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真心表示听不懂。

    南腔北调,沟通不便利,西南官话据说是桂林话。

    人很淳扑,热情。

    亮白色的大洋,让族长更热情。

    双毫银角子与一仙铜元在民间流传较广,民国初期,广东铸造的多为辅币,政局货币混乱。

    袁大头一直很坚挺。

    连笔带指画,乡村很豪爽。

    五指毛桃炖走地鸡,酿豆腐,山坑鱼,萝卜粄。

    犒劳完自己的肚皮,端起野生的茶,又喝了一口。

    “先生准备去哪里?”

    “去香冮。”

    “有些远,我们这里属于惠州府,黄塘,外边小东洋占了大亚湾,安全起见,你往博罗走,从博罗到宝安县,塘头厦有火车站,听我侄儿说,可以直达九龙。”

    读过书的族长,吸了一口烟,吐了个烟圈。

    “不过呢,眼下小东洋得势,做买卖的也不敢跑了,太凶了他们,只能看个人运气,好不好彩。”

    张爱国连声感谢,山多容易迷路,方向倒也知道在大体位置,只能一路走一路修正。

    一只盐焗鸡,几个阿嬷叫,还特意给张爱国灌了一壶凉茶,怕他水土不服。

    热情让张爱国非常感动,主动提出购买一些土产。

    “先生,行路难,不用买,出门在外,不容易。”

    张爱国想找个脚力,毛驴马骡在粤省不多,村里只有几头水牛。

    “行路注意安全,身上的花边银元放好。”

    面对老人家的叮嘱,略有些不解。

    粤省开放的早,孙大炮大队长就是从广东起家,经济繁华。

    “今年饥荒,外面饿死了不少人,我们靠山吃山还好些,世道比较乱,还有很多兵匪。”

    听话听音,听他一说,张爱国明白了。

    粤省的粮食和物资依赖于进口,小鬼子占领了沿海和珠江口等重要的交通要道,禁止渔民出海捕捞,硬生生断掉供应链。

    以小鬼子疯狂的掠夺尿性,血腥统治加上天灾,岂能落得了好。

    记忆中的一幕搜了出来,民国32年,由潮汕开始的大饥荒席卷粤省,死了有300多万人。

    到处是饿殍,弃子鬻婴,还有病死的尸首,目不能睹,俗称走日本的逃难,让多少人至死找不到回家的路。

    民国期间的大灾荒,让人无法想象,明年开始的中原大旱,起因还是花园口的炸堤。

    许多人诋毁伟人时代吃不饱,缺衣少食,人口为什么能增长?

    “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宣传口号,说明日子还过得去,绝不是危言耸听的崩溃边缘。

    至1979年,全国总人口达到9.75亿,如果人们普遍吃不饱穿不暖,哪来的人口数量飞速增长?

    心头一沉,与村民挥手作别。

    熬过1942,再熬过1943,时间两年,民众只能苦苦的硬捱,张爱国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还是要学一下官老爷们,苦难不入眼,自然无动于衷,又或者老爷们心善,轻轻消弥那些刁民,一些它们认为不努力的人。

    山间小路,崎岖漫长。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张爱国躲避着行人。

    小鬼子对山区作战,从一开始就陷入僵局,他们依赖的重炮装甲,甚至飞机舰炮,派上的用场机会很少。

    绝不当亡国奴的国人,纵然武器低劣,身体素质差,可人人有慷慨赴难的决心,离开先进军备的支持,小鬼子束手无策,没有占过便宜。

    “砰砰”

    前面传来两声枪响,接着人声鼎沸,惊呼惨叫。

    “粤东盗甲天下”的名声,绝非浪得虚名。

    受“有枪便是草头王”,“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思想影响,整村整乡的群体为匪,认为做土匪是升官发财的一条捷径。

    盗匪出身做省长,诱惑力是不言而喻的。

    遇到民风淳朴的小山村是张爱国的荣幸,走了狗屎运,粤省乡间械斗那也是相当激烈。

    粤省的土匪凶猛,逼得台山开平一带侨乡,建造大量合民居和军事堡垒于一体的碉楼,用来防范。

    躲。

    张爱国下意识的反应。

    一个外乡人,听不懂当地的语言,不知道风俗习惯,干嘛要上前。

    撒腿往侧面跑,却抵不过为了逃命的洪荒之力,几个人呼呼的奔着一个方向跑过来。

    身后的枪声不断响起。

    有人在大喊大叫,想来应该是让他们站住。

    民国粤省的枪支存量极大,民初走私泛滥。

    张爱国趴在地上。

    只见奔逃的几个人不跑了,转身依托地形开始向后射击。

    手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