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棒梗跳楼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郭英中微微一愣,想了想,不由得笑了笑,摇摇头,不再提这事儿,转口说:

    “非常可乐现在已经在内陆开卖了,玻璃小瓶的卖一块钱,塑料瓶子装的两块钱;”

    “这个价格对于内陆大多数人的工资来说,的确偏高。我们是否需要调低价格呢?”

    “接下来健力宝也会打入内陆市场,它们的价格定在四块钱一瓶,也显得贵了,得考虑重新定价;”

    “还有那个合资建厂的事情;”

    “我们这边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而内陆一方则负责工厂的具体运营。虽然我们作为投资人,但只有监督的权利,并没有直接管理的权利;”

    “这对咱们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对方管理不善,最终出来的产品不过关,那我们的投资岂不是打了水漂……”

    何雨柱感到有些意外,眉头紧锁起来,显得很忧虑地说道:

    “这事我也听说了一些情况,方便面工厂就是这样合作的;”

    “起初我也对这种模式抱有疑虑,尤其是管理层的能力问题。但是实际情况表明,只要他们肯下功夫学技术,真正掌握了工艺;

    ”产品的质量其实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

    郭英中看着他,心里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觉得这话挺不对味儿。

    毕竟记得没错的话,当初方便面工厂就是他自己当家作主的。

    老婆出资,自己来管,这样的说法明显缺乏可信度。

    完全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

    郭老哥的眼神里透露着几分质疑。

    何雨柱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更加认真地说道:

    ”内陆市场刚开始开放,在合资形式上采取保守态度,让当地处于主导地位是可以理解的做法;”

    “尽管作为投资方我们不参与实际管理工作,但是能够确保产品质量合格对我们也是好事一件;”

    “不用操心工厂招聘之类的事儿,减少了不少麻烦,可以把精力更多放在产品销售上;”

    “哪怕没有掌控工厂的权利,至少可以在销售环节有所争取:”

    “这样合伙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它可以让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即便商品在国内价格偏高,但要是做海外出口生意,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另外一点,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民众消费能力提升,将来不仅内陆会成为一个巨大市场,独资办厂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何雨柱没想到,引进外资的这种合作方式会这么给力。

    如果坚定地按这种方式来,不仅能引来大量外汇投资,通过出口产品还能赚取不少外汇收入。

    国外市场直接由投资者打通,咱们几乎不用操心。

    这样下来,不仅投资者赚到了钱,内地这边赚得还会更多。

    这里的“赚”,不仅仅是外汇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能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向前发展。

    一家效益好的工厂,能够显着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比如税收增加、工人收入变高,自然而然就会消费增多,无论是吃的用的还是穿的住的,各个方面的需求都会随之上升,各行各业都能跟着受益。

    换句话说,每个成功的合资企业都会给当地带来巨大好处,如果这些行业能串联起来形成完整链条的话,就像是锻造出了一个小而强悍的铁拳头。

    这样的模式,比单纯的外资企业在内地开代工厂好多了。

    早前,欧阳远曾提议设立龙口工业区吸引外资,让那里成为代工中心。相比起来,这个计划有不少缺点。

    那样的话,最后只会增强外来企业的力量,还可能扰乱现有市场秩序。

    现在这种合作方法,更像是我们借船出海,在保护本地市场的前提下共同发展,益处多多。

    我们可以灵活调整市场政策,逐步放宽限制。

    “听你这么一分析,确实挺在理的。”

    郭英中点头赞同道:“香岛那边生活成本高,人工费也不低,把生产线放在那儿会让产品成本直线上升。”

    “之前提过的商品定价问题,如果是香岛生产的东西,即使想降价也没多少空间可谈,毕竟制作成本就在那摆着呢,我们也不可能做赔本买卖吧;”

    “但如果把工厂搬到内地,成本大幅下降后,不仅能在内地以较低价格出售获利,在出口方面也能挣得盆满钵满;”

    “所以说,只要产品质量可靠,这真是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略微停顿后,郭英中叹了口气说道:“只是担忧出现质量问题,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

    何雨柱眨巴着眼睛说:“真要遇到不合格的产品,首先感到着急的绝不会是那些投资人;”

    “而是直接管理这家厂子的人,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