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老朱的担忧(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七五的脾气你也知道,有的时候未免太过心善。”

    “就比如之前燕京城的事儿,人家都已经当街刺杀他了,跟造反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换成咱,只要跟这件事情沾边的,一个都不会放过。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可你知道七五是怎么做的?”

    “基本上只诛了恶首,而且还不是以谋反的名义诛杀的,而是按罪论处,有许多参与魔化之人竟然因此而躲过了杀身之祸。”

    说起这件事儿,朱元璋就觉得十分不爽。

    如果不是已经尘埃落定,很多人甚至都已经直接宣判,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朱元璋都想过,再把整个燕京城上下重新血洗一遍。

    这些年他是不是脾气太好了?有些人觉得他朱元璋软弱可欺,竟然连他的弟弟都敢谋害。

    老朱之所以没有大开杀戒,最关键的还是朱瀚三番五次的给朱元璋写密信。

    让老朱不要牵连太广,老朱才没有动手。

    而大同这边的情况,比燕京可要复杂的多了。

    当初老朱之所以能够趁势发家,最关键的也是因为蒙元统治时期连年天灾人祸。

    天下百姓对蒙源的不满已经积累到了一个极限。

    所以老朱对于天灾人祸十分敏感。

    有些话,就算是马皇后也不敢说的太满,只是不停安慰朱元璋:“放心吧,七五肯定能处理好的。”

    朱元璋知道马皇后是在安慰自己,不过现在这个时候,他就算再着急也没有用。

    除非他直接亮出身份,亲自去见朱瀚。

    不过以朱元璋对自家弟弟的了解,就算自己亲自去说也没有用,朱瀚肯定是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为今之计,也只能先看看情况再说了。

    唯一让朱元璋比较放心的是,大同这边儿的气氛还算比较宁静。

    甚至让朱元璋有些怀疑,难道真的就没有有野心的人趁着天灾作乱?

    这绝不可能。

    朱元璋马上就否认了自己这个想法,老朱对于人性的了解比任何人都深刻。

    他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绝对会有人趁着天灾人祸,高风高雨。

    正常情况下,灾害初期,不管是朝廷也好,还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也罢,都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

    而在救灾期间,朝廷不可能面面俱到,总会出现一些疏漏。

    这种时候,经历过许多磨难的灾民往往是最容易煽动的。

    也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最佳的出手时机。

    而现在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有些人开始行动了。

    但是朱元璋也觉得,大同这边儿似乎还算比较平静。

    只是越是平静,老朱反而越有些担心。

    总觉得是不是自己有什么地方没有考虑到。

    接待部的所谓账目,对老朱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他只要每天花上小半个时辰,就能把高飞需要几个时辰才能做明白的账目,处理的清清楚楚。

    高飞也不是那种吹毛求疵的人,从来也不摆什么官架子。

    只要朱元璋能把账目核算清楚,其他时间做什么?高飞从来也不管,也基本上不过问。

    在衙门老老实实待了两三天,在熟悉了高飞的性格之后。

    朱元璋也就不再老老实实的,继续待在衙门里了。

    算完账目之后,就开始在大同府四处转悠。

    刚进入大同府的时候,朱元璋甚至都有些觉得意外。

    这里一眼看去,根本就不像是遭受了旱灾的地方。

    当然,如果仔细看的话,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来的。

    百姓们身形消瘦,一看就不是能够吃饱的样子。

    不过朱元璋也能理解,这种情况下,光是保证不饿死人,就已经是千难万难了。

    想要保证所有人吃饱,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至少在大同府,不会看到遍地都是饿死的百姓。

    这里不仅没有那种大灾后的荒凉感,看起来反而还非常热闹。

    最让朱元璋惊讶的就是,这里几乎遍地都是粮铺。

    随便找一条街,最起码能看到七八家粮铺。

    而且这些粮铺的伙计们,全都无比热情的在外面招呼百姓们买粮。

    “这位爷,本店新到的粮食,您来看一看啊。”

    “本店掌柜的父亲今天七十大寿,所以店里的粮食一律九折,父老乡亲们都来看看呀!”

    这声音极其洪亮,一下子传出去老远,就算是想听不到都难。

    这时旁边一个粮铺的伙计疑惑道:“你们掌柜的爹,不是半个月前刚刚过完七十大寿吗?怎么又过七十大寿了?”

    “啊,这个……是我们掌柜的记错日子了。”

    “亲爹的七十大寿都能记错?”另一个粮铺的伙计轻蔑的嘲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