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一个商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东哥,你听说了吗?林场这边觉得集市规模太小了,所以打算扩建呢,原本粮库的位置,靠近街边的那两排店面,都打算拿来出售。”苏晓月一边整理着摊位,收摊,一边随口和张卫东聊着天。

    张卫东听后,心中一动。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是一个机会!

    他深知这个时代吗,遍地都是机会。

    但也要抓得住稍纵即逝的赚钱机会和商机。

    如果能抓住这次购买店面的机会,这些店面,以后就是会下蛋的金鸡啊。

    这年头的店铺,简直就是香饽饽。

    张卫东询问苏晓月:“真的吗?那以后我们摆摊是不是也可以去那边?”

    苏晓月点点头说:“是啊,以后摆摊的话,去那边或许会更加好一些,那边靠近家属区,人流量比这边可要好多了。”

    张卫东顿时有些激动起来。

    要知道,林场这边还有十几年的红利期,就是过了红利期,这么大的人流量,以后也是要设县镇的。

    在这里买房,一铺传三代,不是梦。

    苏晓月这个便宜员工,还真是自己的锦鲤。

    就苏晓月这一句话,便价值千金。

    79年,内地这会,还没有出现什么买卖商品房的概念。

    但并不意味着,房子就不可以流通了。

    类似的机会,也是有的。

    而显然,林场打算扩建集贸街,就是一次房屋买卖的契机。

    这也是一次来林场发展的重要机会。

    苏晓月他们并未意识到其中潜藏的商机,只是当做一个消息来看待,但张卫东两世为人,却能够敏锐的洞察其中的商机。

    张卫东按耐住内心的激动,微笑着看着苏晓月开口道:“小月,谢谢你告诉我这些信息。我想立刻去看看粮库那边的街道情况。你现在有空吗?能不能带我过去?”

    苏晓月笑着点头道:“我有空的,这就带你去。”

    不一会儿,两人收拾好了摊子,苏晓月带着张卫东朝林场的粮库方向走去。

    “东哥,你该不会是想去那边摆摊吧?可那边虽然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来说还是不如我们这边热闹啊。”苏晓月疑惑地问张卫东。

    张卫东笑了笑:“不是去摆摊,而是我想买一间那边的店铺。”

    听到这话,苏晓月惊讶地看着张卫东,她心里不禁感叹道:好家伙!原来东哥这么有钱呀!

    要知道,那边的房子一间至少要一千元以上呢。

    “小月,如果给你足够的钱,你会考虑买那边的店铺吗?”张卫东突然好奇地问苏晓月。

    其实他想借此机会了解一下苏晓月是否具有商业头脑。毕竟,在这个时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人们的生意观念才刚开始转变,大多数人仍然停留在过去几十年的思维模式中,思想僵化,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只见苏晓月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道:“我……我哪能买得起啊,一间店铺就要一千块呢!”

    苏晓月连忙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局促不安的表情:“东哥,你太看得起我了。”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她就一个普通女孩子,平民老百姓,哪里有这么多的钱。

    说来有些惭愧,她全部身家,加起来,可能还没有十块钱。

    囊中羞涩,自然就缺乏自信。

    的确,一千块,在79年这个大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对于全国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巨巨巨巨款。

    毕竟,绝大部分人,甚至包括那些在国营企业或大厂上班的人,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人都是40-50块钱的工资,还要养家糊口,除非说家里双职工,或者说三职工,如果是一个人上班,是很难积攒到两百块以上钱的。

    而且,即使苏晓月手中有钱,她大概率也不会轻易花费如此巨额的资金,去购买一间店铺。

    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几乎所有人对房子只有一个认识,那就是住人。

    如今的房子更多地,是被当做一个居住的场所,而且,房屋的买卖也受到诸多限制,流通性较差。

    除非说遇到这种林场要扩大集市规模,开放店铺买卖的千载难逢机会。

    当然,就算是真的有这种契机,很多人,也都是不会去碰,而是打算观望。

    因为房子的商业价值,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未来可以自由买卖商品房,届时房子除了住人外,也可以当做财富的一种。

    对于苏晓月的回答,张卫东其实都可以猜到。

    两人聊着天,来到了粮库的位置。

    看着这两排店铺,张卫东心里也有些意动起来。

    多好的地段啊,这里简直就是整个林场家属区的中心地段。

    也是最繁华的位置,其地理位置,比集市那边还要好上不少。

    究其原因,其实集市那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