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开始烧制(1/2)
凌游置身于城外庄子上,对世家间的暗流涌动浑然不觉,即便洞悉,他亦无暇他顾。
身边有赵云这样的虎将守护,加之李泰身侧暗藏着李世民精心布置的护卫,他自是心安无虞。
晨光初破晓,凌游便安排妥当一切。
他轻拍李泰的肩头,嘱咐其饭后自己前往田间,助庄户耕耘;而冬青,则被细心安置,跟着王五一行人,负责烧制水泥。
转身间,凌游对赵云轻声细语:“子龙,劳烦你前往蓝田县城一趟,选购几匹上好的棉布,再传信给我爹,让他备些粮食与家禽送来。”
赵云闻言,眉头微蹙,不解其意:“少爷,您要棉布干嘛?”
凌游轻笑,解释道:“当然是做防护口鼻的东西,王五等人烧制水泥,尘埃漫天,若无此物,恐伤肺腑。”
赵云恍然大悟,拱手领命:“遵命,少爷。子龙即刻前往。”
另一边,王五正率众热火朝天地筹建烧窑,汗水浸湿了衣襟,却难掩他们眼中的希望之光。
村里挖旱井的一行人由一个叫刘三的带领。
凌游将刘三喊来,他关切地询问旱井选址的进展:“刘三,四井之址可曾选定?”
刘三恭敬回禀:“少爷放心,皆已选定,且有一井已破土动工。”
凌游点头,语气温和却坚定:“质量重于速度,务必精益求精。”
刘三应诺,随即离去。
凌游漫步至田间,见李泰正协助村长耕作,心中甚是欣慰。
他缓步至村长身旁,轻声道:“待春耕毕,我想请庄中每户出一人,前往烧窑协助,工食皆由我承担,另每日给十文工钱。”
村长闻言,连忙推辞:“少爷,我等皆是您的食邑之民,怎敢再受银两之恩?有饭吃已是感激不尽。”
凌游摇头,坚持己见:“本少爷的规矩不可废,想要帮我干活,就必须拿工钱。”
村长无奈,只得应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少爷仁厚,我等铭记于心。”
凌游笑言:“你们过得好,我才能更好。日后,我还要建更多作坊,让咱们庄子的人都能过上富足日子,天天有肉吃。”
谈及烧窑之事,村长好奇询问:“少爷欲烧制何物,需如此多人手?”
凌游道出真相:“水泥与红砖,用以翻新庄子房屋。你看这破败景象,哪家姑娘愿意嫁入?”
村长闻言,激动不已,连连拜谢:“少爷大恩,我等无以为报!”
凌游扶起村长,笑道:“不必如此,房屋虽由我建,却也非无偿。除孤寡老人外,其余皆需按劳取酬。我可先垫资,待后日劳作偿还便是。”
村长连连点头,心中满是敬佩:“少爷考虑周全,我等自当遵从。”
如此一番安排,不仅展现了凌游的智谋与仁心,更为庄子的人不会因为不劳而获变得慵懒。
待赵云携带着柔软细腻的棉布归来,凌游轻车熟路地在系统商城中兑换了一批口罩的核心滤芯,这些滤芯,将是抵御灰尘的关键。
随后,他唤来了村长媳妇和几位庄户的媳妇,让她们以女工的方法,将棉布与滤芯巧妙结合,编织成一只只贴合面部的口罩。
在这个自给自足的年代,缝制衣物不过是日常琐事,因此,妇人们笑语盈盈间,指尖翻飞,不多时,上百个实用的口罩便制作好了,不是凌游不舍得兑换成品,而是兑换出来没法解释,只能用此办法。
凌游温和地面向村长媳妇,眼中闪烁着诚挚:“大娘,这些剩余的棉布,请您与其他大娘们带回去,每日若能抽出时间,便多缝制些,完成后送至我这里,每日我必以五文铜钱相谢,以表寸心。”
村长媳妇闻言,笑容满面,连声道好:“少爷放心,我们这些妇道人家挖完野菜后本就空闲,能为您分忧,还有银两可拿,已经很满足了。您的心意,我们全村都记在心里。”
凌游心中忧虑着来年的蝗灾,话锋一转,关切地问起:“大娘,咱们庄子和邻近村落,可有许多闲暇的妇人与孩童?”
“多的是呢,大一点的孩子能帮上家里忙的便搭把手,小的便跟着自己老娘四处挖些野菜。”村长媳妇如实回答。
凌游心中有了计较,提议道:“如此,我欲请她们帮忙饲养些鸡鸭,幼崽由我出,而它们产下的蛋,便作为她们的报酬,尽数归她们所有。你看如何?”
村长媳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声赞叹:“少爷真是菩萨心肠,这等好事,她们岂会不愿?我这就去传话,相信她们都会愿意的。”
凌游摆手轻笑,谦逊道:“大娘言重了,不过是力所能及之事,何足挂齿。”
村长媳妇应承着,满心欢喜地携着妇人们离去。
随后,凌游转向赵云,目光坚定:“子龙,你将这批口罩速速送往冬青处,务必叮嘱他,水泥作坊上下,务必佩戴口罩作业,每日一换,不可懈怠。若有短缺,即刻来家里取。”
赵云应声领命,手捧口罩,步伐
身边有赵云这样的虎将守护,加之李泰身侧暗藏着李世民精心布置的护卫,他自是心安无虞。
晨光初破晓,凌游便安排妥当一切。
他轻拍李泰的肩头,嘱咐其饭后自己前往田间,助庄户耕耘;而冬青,则被细心安置,跟着王五一行人,负责烧制水泥。
转身间,凌游对赵云轻声细语:“子龙,劳烦你前往蓝田县城一趟,选购几匹上好的棉布,再传信给我爹,让他备些粮食与家禽送来。”
赵云闻言,眉头微蹙,不解其意:“少爷,您要棉布干嘛?”
凌游轻笑,解释道:“当然是做防护口鼻的东西,王五等人烧制水泥,尘埃漫天,若无此物,恐伤肺腑。”
赵云恍然大悟,拱手领命:“遵命,少爷。子龙即刻前往。”
另一边,王五正率众热火朝天地筹建烧窑,汗水浸湿了衣襟,却难掩他们眼中的希望之光。
村里挖旱井的一行人由一个叫刘三的带领。
凌游将刘三喊来,他关切地询问旱井选址的进展:“刘三,四井之址可曾选定?”
刘三恭敬回禀:“少爷放心,皆已选定,且有一井已破土动工。”
凌游点头,语气温和却坚定:“质量重于速度,务必精益求精。”
刘三应诺,随即离去。
凌游漫步至田间,见李泰正协助村长耕作,心中甚是欣慰。
他缓步至村长身旁,轻声道:“待春耕毕,我想请庄中每户出一人,前往烧窑协助,工食皆由我承担,另每日给十文工钱。”
村长闻言,连忙推辞:“少爷,我等皆是您的食邑之民,怎敢再受银两之恩?有饭吃已是感激不尽。”
凌游摇头,坚持己见:“本少爷的规矩不可废,想要帮我干活,就必须拿工钱。”
村长无奈,只得应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少爷仁厚,我等铭记于心。”
凌游笑言:“你们过得好,我才能更好。日后,我还要建更多作坊,让咱们庄子的人都能过上富足日子,天天有肉吃。”
谈及烧窑之事,村长好奇询问:“少爷欲烧制何物,需如此多人手?”
凌游道出真相:“水泥与红砖,用以翻新庄子房屋。你看这破败景象,哪家姑娘愿意嫁入?”
村长闻言,激动不已,连连拜谢:“少爷大恩,我等无以为报!”
凌游扶起村长,笑道:“不必如此,房屋虽由我建,却也非无偿。除孤寡老人外,其余皆需按劳取酬。我可先垫资,待后日劳作偿还便是。”
村长连连点头,心中满是敬佩:“少爷考虑周全,我等自当遵从。”
如此一番安排,不仅展现了凌游的智谋与仁心,更为庄子的人不会因为不劳而获变得慵懒。
待赵云携带着柔软细腻的棉布归来,凌游轻车熟路地在系统商城中兑换了一批口罩的核心滤芯,这些滤芯,将是抵御灰尘的关键。
随后,他唤来了村长媳妇和几位庄户的媳妇,让她们以女工的方法,将棉布与滤芯巧妙结合,编织成一只只贴合面部的口罩。
在这个自给自足的年代,缝制衣物不过是日常琐事,因此,妇人们笑语盈盈间,指尖翻飞,不多时,上百个实用的口罩便制作好了,不是凌游不舍得兑换成品,而是兑换出来没法解释,只能用此办法。
凌游温和地面向村长媳妇,眼中闪烁着诚挚:“大娘,这些剩余的棉布,请您与其他大娘们带回去,每日若能抽出时间,便多缝制些,完成后送至我这里,每日我必以五文铜钱相谢,以表寸心。”
村长媳妇闻言,笑容满面,连声道好:“少爷放心,我们这些妇道人家挖完野菜后本就空闲,能为您分忧,还有银两可拿,已经很满足了。您的心意,我们全村都记在心里。”
凌游心中忧虑着来年的蝗灾,话锋一转,关切地问起:“大娘,咱们庄子和邻近村落,可有许多闲暇的妇人与孩童?”
“多的是呢,大一点的孩子能帮上家里忙的便搭把手,小的便跟着自己老娘四处挖些野菜。”村长媳妇如实回答。
凌游心中有了计较,提议道:“如此,我欲请她们帮忙饲养些鸡鸭,幼崽由我出,而它们产下的蛋,便作为她们的报酬,尽数归她们所有。你看如何?”
村长媳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声赞叹:“少爷真是菩萨心肠,这等好事,她们岂会不愿?我这就去传话,相信她们都会愿意的。”
凌游摆手轻笑,谦逊道:“大娘言重了,不过是力所能及之事,何足挂齿。”
村长媳妇应承着,满心欢喜地携着妇人们离去。
随后,凌游转向赵云,目光坚定:“子龙,你将这批口罩速速送往冬青处,务必叮嘱他,水泥作坊上下,务必佩戴口罩作业,每日一换,不可懈怠。若有短缺,即刻来家里取。”
赵云应声领命,手捧口罩,步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