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祭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唉…

    李世民拧着眉头。

    门口小黄门悄无声息的走进来。

    张阿难轻步下去。

    小黄门小声禀了一句什么。

    张阿难站回李世民身边,低声道:“陛下,大殿下求见。”

    “让他进来。”

    李世民提起几分精神。

    李承乾缓步进来。

    抬头瞄了一眼,作揖道:“孩儿,恭问父皇圣安。”

    李世民兴致不高的点点头。

    李承乾挺起身,小声问道:“父皇身子不适吗?”

    李世民摇摇头。

    而后。

    长长的出口气。

    听起来,很是心烦。

    李承乾见此,也不再多问,正当他想说其他事时,李世民突的开口道:“高明,李绩和张亮吃了败仗,为父想发大兵一举平定高句丽,你说,是对是错。”

    脑袋低下,想了想,李承乾小心翼翼道:“父皇,武将爱战,文官爱和,天子爱开拓四方,没什么对错之说。”

    “不过,孩儿觉得,攻打高句丽,兵多不如兵少,将广不如将猛,起大兵不如发精兵。”

    李世民听的有些云里雾里,不解道:“你什么意思?”

    “父皇,高句丽可将其看成两个部分,以鸭绿江为分割,南边为半岛,其半岛境内多高山,可耕地极少,北边为辽东,辽东多平原,不仅耕地多,并且土地肥硕。”

    “所以,高句丽粮食来源,多仰赖于辽东之地,想要平定高句丽,不妨从此入手。”

    “怎么入手?”李世民问道。

    李承乾顿了顿,回道:“孩儿有个不成熟的建议,不妨,遣一上将,领精骑两万,移驻至幽州,等到开春,在农时播种之际,这两万精骑分散至辽东境内,侵袭高句丽人,让他们无法及时播种,等到夏季,待作物生长之时,再寻些损坏作物之药,四处播撒,让粮食无法生长,到了秋日,等到作物成熟,在收获之际,再四处生火,让他们一年都疲于应对,让他们一年白忙活一场。”

    “如此不过两三年,高句丽必陷入缺粮之危,到时,遣一部兵马,趁其困顿之即,将辽东夺回,没有了辽东,仅凭半岛之地,高句丽就是没了牙口的老虎,只会一日比一日消瘦,等到其虚弱不堪,我军可轻而易举的将其平定。”

    李承乾说完,李世民久久不语。

    皇帝沉着眉头,俨然是在思考,这番操作有几分可行性。

    片刻。

    李世民眉头舒展开来。

    脸上再无愁闷之色,喜笑颜开道:“好好好,两三年就可见成效,还不用大动刀戈,这主意不错。”

    说着,越是激动,皇帝站起身来,绕着桌子走了两圈,兴冲冲道:“如此,朝中也不好再说什么。”

    见得李世民正是高兴,李承乾趁机说出今日来的目的。

    “父皇,过两日就是丽质祭日,孩儿斗胆,请父皇恩准,让孩儿去昭陵祭奠几日。”

    前些时日,李承乾哭着想要转囚昭陵,李世民当时没有表态,从那天到今天,十余日过去了,李承乾天天请安,李世民都未在提及那时,他是忘了,还是有着其他想法,李承乾不知道,他只知道,李世民可以装聋作哑,但是他不能。

    亲情这东西,都是远了香近了臭,随着时间延长,李世民心里头的亲厚,难免要减上两分,现在不抓紧逼着他给个结论,那等时间再长一长,到时候可就不好说了。

    提起昭陵,提起李丽质,李世民的笑意淡了两分。

    注视几息,皇帝开口问道:“高明,你是不想回黔州了吗?”

    李承乾跪地,毫不犹豫道:“是,儿子想留在长安,守孝于昭陵,赎自身罪孽,望父皇恩准。”

    李世民背着手,眸子里流转着思量。

    须臾。

    李世民道:“既然你想去,那就去吧。”

    李承乾心头一喜,按耐住激动,假意哽咽道:“谢父皇恩准,孩儿今日,就从秦王府搬至昭陵。”

    “这么着急做什么,你先去昭陵待两日,之后仍旧回到秦王府来,守陵一事,等到年后再去吧。”

    “孩儿遵旨。”

    “去吧。”

    李承乾作揖告退。

    李世民直望着门口,待李承乾的背影消散,突的问道:“你说,他为什么要去昭陵。”

    “奴婢不知。”

    张阿难回道。

    “朕也猜不透啊。”李世民叹口气,有些烦躁道:“罢了罢了,随他们去吧。”

    从两仪殿出来。

    李承乾也不用在忍着,嘴角上扬露出了笑意。

    程良骏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笑,但也跟着乐呵了起来。

    回到秦王府。

    李承乾让张庆去准备了些祭奠所需之物,随后,又让寻了一辆马车过来,一切准备妥当,差不多也到了晌午的时候了,吃完饭,程良骏亲自驾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